您現在的位置 : 北京市 > 東城區(qū) > 朝陽門街道 > 朝內頭條社區(qū)

北京市東城區(qū)朝陽門街道朝內頭條社區(qū)概況

[移動版]

朝內頭條社區(qū)

社區(qū)簡介: 一、社區(qū)概述 朝內頭條社區(qū)居委會成立于2001年,朝內頭條社區(qū)地處東城區(qū)朝內大街北側,隸屬于朝陽門街道;西與朝西居委會相臨,東與朝東居委會相臨,面積3萬平方米,戶籍數614戶;1536人。轄區(qū)內有1條胡同,兩個機關宿舍,13個自然院落,7個轄區(qū)單位(包括非公企業(yè)),并有大慈延福宮著名景觀,朝內頭條社區(qū)是一個具有文化特色的社區(qū)。 二、胡同及人文景觀介紹 1、胡同 朝內頭條胡同,長68米,寬10米,瀝青路面,馬路寬5.5米,南北走向,不通行。北端是201號中國社會科學院宿舍,往西拐是203號文化部宿舍,所管門牌號從朝內大街193號至219號。朝內頭條胡同原為東四頭條胡同,西起東四北大街,南部為朝陽門內大街,北邊東四三條,東邊文化部宿舍。東四頭條在明朝屬思誠坊稱頭條胡同,清朝屬正白旗,沿稱,1949年后稱東四頭條,其名稱來歷系因該胡同地處東四北大街東側之胡同中排列第一,故而得名頭條胡同。0中一度改為紅日路頭條,后復原名。1969年該胡同由于建外交部大樓被截為二段,東邊截歸朝陽門內大街,出口在朝內大街屬朝陽門街道,2001年12月取名為朝內頭條社區(qū)。 2、轄區(qū)景觀、古跡 轄區(qū)內有一處北京市文物保護古跡,大慈延福宮,俗稱三官廟。坐落于朝內大街203號大院內,東臨外交人員服務局大樓,西臨國務院發(fā)展中心,遺留僅存兩座大殿,歸文化部管,0中將大慈延福宮內木制大佛像拉走,1994年文化部曾出資20萬修繕后殿,2001年北京市投資160萬重修,基本恢復原貌,現將大慈延福宮歷史簡介如下: 大慈延福宮,明成化十八年(1481年)建,奉天、地、水府三元之神,俗稱三官廟。明正德八年(1513年)曾封該廟住持嚴大容為真人。明嘉靖四年(1525年)對三官廟進行重修。又據清順治十年(1653年)國子監(jiān)祭酒單若魯撰碑文記載,清順治初年,曾“聚滿漢子弟,教學于斯!鼻∪辏1771年)又重修。 廟原規(guī)模很大,院落分東西兩路,山門七間,為黑琉璃瓦調大脊硬山門,山門有大八字屏墻。山門東有兩間小門,山門內有鐘鼓樓。樓北有前殿三間,再北為大慈延福殿,四面帶廊,后面有虎尾抱廈,這是一般建筑中較少見到的。殿前左右各有一個碑亭,為黑琉璃瓦歇山調大脊頂。西配殿為法善殿,東配殿為葆真殿。該廟建筑均為黑琉璃瓦頂。最后一殿形制更為特殊,并排三座殿,中為紫微殿,面闊五間,左右各帶一間耳房,西為清華殿,東為青殿;東西兩殿面闊均為三間。共十一間,皆為黑琉璃瓦歇山調大脊頂,極雄偉。以上為西路建筑。東路有三層正殿,第一層殿早已拆除,無從考證。第二層殿為通明殿,匾為橫書,面闊三間。后殿為延座寶殿。這兩座殿均為黑琉璃瓦歇山調大脊頂。各殿內原均有壁畫、藻井和極高大的木制佛像。但從明末到清乾隆前期,此廟都無香火。據說在明朝末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聲勢浩大,危及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驚恐萬狀,求助神靈,便到該廟求簽,以卜兇吉。但他連求三簽,均非常不利,崇禎皇帝氣急敗壞,即發(fā)口諭:此廟永遠不得香火!皇帝的金口玉言無人敢違抗,故一直無香火。直到清乾隆年間重修后,才開始有進香的人。 此處現存是東部一座殿,殿內明間有二龍戲珠斗八藻井,頂四周圍以佛龕很精美。 3、轄區(qū)名人 解放初期,203號院內有3座二層小樓,分別居住沈雁冰(矛盾):原文化部部長,民主人士。周楊:曾任中宣部和文化部副部長。楊漢生:文化部局長,三人均在0中搬走。后周巍峙原文化部部長,王昆著名歌唱家夫婦現住在辦公樓。被黃宗江稱之為中國戲劇文化長河中一座山尊的戲劇大師歐陽山尊——北京人藝的奠基人、創(chuàng)業(yè)人之一。他是北京人藝“四巨頭”(曹禺、焦菊隱、歐陽山尊、趙起揚)、北京人藝四大導演(焦菊隱、歐陽山尊、夏淳、梅阡)中惟一健在的人。并曾任北京人藝院長現居住高層樓1-1號。 4、轄區(qū)單位 朝內大街199號是華富大廈寫字樓,朝內大街205號為物發(fā)修建公司。

社區(qū)所轄范圍: 東起朝內大街55號,西至朝內大街26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