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三明市 > 大田縣 > 均溪鎮(zhèn)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均溪鎮(zhèn)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抗戰(zhàn)時期大田“第二集美學村”舊址群

抗戰(zhàn)時期大田“第二集美學村”舊址群位于大田縣均溪鎮(zhèn)玉田村,年代為1938-1946年。簡介:1938年5月,因抗戰(zhàn)爆發(fā)、廈門失陷,集美學校被迫內遷,直到1946年全部遷回廈門,前后經歷八年�!暗诙缹W村”是抗戰(zhàn)時期內遷大田縣均溪鎮(zhèn)玉田村的集美高級農林職業(yè)學校、集美高級商業(yè)學校、集美高級水產航海學校,及三校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集美職校附屬玉田國民學校舊址的總稱。舊址現(xiàn)存建筑保存較為完整的分別為:教職工辦公室舊址(順善堂)、集美高級農林職業(yè)學校舊址(正旺祖祠)、教職工宿舍舊址(來宜堂)、集美高級商業(yè)職業(yè)學校舊址(觀音堂)、陳嘉庚故居(中庭廳)、集美高級農林職業(yè)學校舊址(梓房祖祠高平堂)、集美高級商業(yè)職業(yè)學校舊址(迪光堂)、集美職業(yè)學校校舍及抗日

抗戰(zhàn)時期大田“第二集美學村”舊址群后池祠、磐山祠、青松堂

抗戰(zhàn)時期大田“第二集美學村”舊址群后池祠、磐山祠、青松堂位于大田縣均溪鎮(zhèn)玉田村,年代為1938—1946年。1938年5月,因抗戰(zhàn)爆發(fā)、廈門失陷,集美學校被迫內遷,直到1946年全部遷回廈門,前后經歷八年。后池祠、磐山祠、青松堂為抗戰(zhàn)時期“第二集美學村”的學校、宿舍。后池祠,始建于明,清末重建,坐西朝東,土木結構,建筑面積為556.95平方米,曾作為集美高級農林職業(yè)學校。磐山祠,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一進五開間布局建筑,坐西朝東,建筑面積為293.16平方米,曾作為集美高級商業(yè)職業(yè)學校。青松堂,始建于宋,清末重建,一進五開間帶雙護厝建筑,坐南朝北,建筑面積為543.06平方米,曾作為集美高級農林職業(yè)學校。

玉田鄉(xiāng)蘇維埃政府遺址

玉田鄉(xiāng)蘇維埃政府遺址位于大田縣均溪鎮(zhèn)建山路177號。1929年8月,在紅4軍幫助下,玉田鄉(xiāng)成立蘇維埃政府,范文慰任蘇維埃政府主席,鄉(xiāng)蘇維埃政府辦公場所設在范氏宗祠。玉田鄉(xiāng)蘇維埃政府遺址原建筑占地面積約3畝,為木瓦單層結構,規(guī)模宏偉壯觀,坐西向東。集美職校內遷玉田時作為農校教室。1984年因擴建山路整座被拆除,時值建玉田村文化活動中心,將該舊址改建為范元超紀念堂,其大廳原貌即現(xiàn)在的第二層,內埕平坦寬闊,左右?guī)扛?間,門頭間左右各一大一小間,大門置于正中,磚木結構,建筑占地面積1.2畝。2005年5月,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授予范氏宗祠為“八閩名祠”稱號。

麥園堂

麥園堂位于均溪鎮(zhèn)許思坑村,年代為明。麥園堂屬明代祠堂類建筑,坐東南朝西北,為一進二堂布局,平面呈長方形,通面闊20米,通進深17米,面積340平方米。由圍墻、空坪、下堂、中天井、正堂及兩側廂房組成。正堂為木構二層建筑,一層面闊3間,進深7柱,二層面闊3間,二層進深6柱,穿斗式結構、懸山頂。一層金柱與檐柱間為人字軒,兩側廂房外檐廊設木梯可上二層,二層明間正中設貢桌。2017年2月27日,大田縣人民政府公布麥園堂為第八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保護范圍:四周滴水位各外延伸20米。

東坑鄭氏祖祠

東坑鄭氏祖祠位于大田縣均溪鎮(zhèn)東坑村,年代為明。簡介:始建于明正統(tǒng)初年(1436),明成化十六年(1480)擴建,坐西向東,由外埕、門亭、廂房、正堂、后花臺等組成。正堂木構二層,面闊五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梁架,重檐懸山頂。祠一層名蹊桃堂,帶雙坡軒頂前廊;二層名棣萼樓,前金柱額枋上置二朵補間斗拱。該祠為研究客家傳統(tǒng)建筑技藝向閩中以南地區(qū)傳播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2013年,東坑鄭氏祖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祠周邊各外延10米。

許思坑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駐地舊址(汝南祠)

許思坑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駐地舊址(汝南祠)位于均溪鎮(zhèn)許思坑村。為文物保護單位。

許思坑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駐地舊址(麥園堂)

許思坑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駐地舊址(麥園堂)位于均溪鎮(zhèn)許思坑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朱德率紅四軍第二、第三縱隊出擊閩中大田史跡群舉人厝、玉潤堂、蛇形厝

朱德率紅四軍第二、第三縱隊出擊閩中大田史跡群舉人厝、玉潤堂、蛇形厝位于大田縣屏山鄉(xiāng)屏山村、楊梅村,均溪鎮(zhèn)玉田村,年代為1929年。1929年8月,朱德率領紅四軍二、三縱隊和前委機關從漳平進軍閩中,進入德化縣路口鄉(xiāng)、濟屏鄉(xiāng)(現(xiàn)為大田縣屏山鄉(xiāng))一帶開展革命活動,留下了紅四軍二、三縱隊和前委機關舊址舉人厝、紅四軍駐扎地舊址玉潤堂、紅四軍第二縱隊駐扎地舊址蛇形厝等革命史跡。舉人厝,因出過文、武舉人而得名。清代建筑,坐西朝東,建筑面積為121.06平方米。8月22日,部隊抵達濟屏鄉(xiāng)(現(xiàn)屏山鄉(xiāng)),前委機關和指揮部設于此。玉潤堂,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積為495.5平方米。8月22日,部隊抵達濟屏鄉(xiāng)(現(xiàn)屏山鄉(xiāng)),部分紅四軍駐扎于此,在正堂次間

中共大田縣第一支部會址—南陽堂

中共大田縣第一支部會址—南陽堂位于均溪鎮(zhèn)京口村,年代為清。中共大田縣第一支部會址—南陽堂屬近現(xiàn)代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為京口村葉氏祠堂,始建于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坐東南朝西北,通面闊16米,通進深18米。由門亭、矮圍墻、墻內空坪、中天井、正堂及兩邊廂房組成;正堂面闊3間,進深7柱,穿斗式木結構、懸山頂。正堂明間正中設神龕,供奉祖先牌位,龕上枋掛“南陽堂”匾額。1929年初,葉炎煌接受廈門市委的委派,返回家鄉(xiāng)開展黨的工作,建立中共大田特支。南陽堂是中共大田縣第一支部主要活動地點之一,中共大田特支多次在此舉行重要會議,策劃打土豪分田地、減租減息、廢除屯田等斗爭,在大田革命斗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見證了現(xiàn)代史上大田人民可歌可

朱德率紅四軍第二、第三縱隊出擊閩中大田史跡群

朱德率紅四軍第二、第三縱隊出擊閩中大田史跡群位于大田縣均溪鎮(zhèn)玉田村,屏山鄉(xiāng)內洋村、蔣山村、楊梅村,吳山鄉(xiāng)張坑村,年代為1929年。簡介:由1929年8月朱德率紅四軍第二、三縱隊留駐大田時留下的紅四軍史跡,以及紅四軍在玉田、濟屏、路口等區(qū)鄉(xiāng)成立蘇維埃政權期間的革命事件發(fā)生地等組成,主要包括均溪鎮(zhèn)紅四軍指揮部舊址(官廳、紅軍井),屏山鄉(xiāng)羅榮桓舊居(萬應廟)、紅四軍前委機關指揮部、朱德舊居,路口鄉(xiāng)蘇維埃政府舊址(鳳乾堂),紅四軍第二縱隊駐所舊址(時思堂),吳山鄉(xiāng)紅四軍第二、三縱隊駐軍舊址(桃樹堂)等,其中又以紅四軍指揮部舊址為其核心組成部分。保護范圍:紅四軍指揮部舊址(官廳、紅軍井):官廳北面臺明向外10米,南面臺明向外20米,西面臺明向

富衍堂

富衍堂位于大田縣均溪鎮(zhèn)周田村,年代為清。簡介:始建于南宋紹興丙辰年(1136),清中期重建,幾經維修。坐西朝東,建筑面積572平方米,由半月池、院坪、兩側耳房、正堂及化胎、護厝組成。正堂面闊九間,進深八柱,穿斗式木構架,三合土地面,懸山頂。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富衍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闯椤斿槈娑氱矙椤㈣泛鈹戦悩顔肩伇妞ゆ梹鍔欓獮蹇涙晸閿燂拷13001937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窗閹捐纾归柡鍥ュ灩閻鏌¢崶鈺佇ョ痪楣冪畺閺岀喓鈧稒岣跨粻姗€鏌¢崱妯荤叆妞ゎ叀娉曢幏瀣喆閸曨偒浼� 44010602000422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