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2400人,戶數(shù)530戶,13個生產小組。村有宗教活動場所:錦山寺,錦清庵。
【錦山寺】原名金山寺。明嘉靖戊寅年(1558)舉人、廣西思明府同知王載南創(chuàng)建,并尼塑肖像一尊,獻眾僧膳田租3450斤。明崇禎壬申載南三子尚中和堂侄必候兩人把四扇五楹改為四扇七楹。清乾隆庚子年后裔孫王友御集資重修。寺原一座,木結構6扇5間,建筑面積492.2平方米,中大雄寶殿,奉釋伽牟尼佛,兩邊雙層8間,為僧尼生活用房!拔幕锩敝兴卤淮箨犝甲魇杖菟笥指臑樯甾k鞋廠,1982年落實政策時收回僧尼管理。1986年比丘僧悟光同鄉(xiāng)老陳高時、陳和安等募緣2.7萬元,除梵字修葺一新外,并鋪蓋寺前溪面、建造彌勒亭、鳳凰池及石砌廚房、圍墻等。古剎重光,今勝于昔。T:6339502
【滕氏宗祠】滕氏原出于姬姓,商朝末葉紂王無道,西伯侯姬昌伐諸戎,出岐周,次子姬發(fā),克商建周稱武王,并欽封其第十四弟姬錯字叔繡于滕(今山東滕州市),為滕國諸侯君,威鎮(zhèn)齊魯,自此后其子孫以國為氏而姓滕。望族世居南陽邵,自漢至唐分徙各方,宋末元初,本祖先避亂世徙閩,遁跡武夷山,迨明洪武元年,始祖滕均寶公自福建武夷東遷入連江縣居東浦(浦口),至九傳于明天啟乙丑年始建祠,到清乾隆乙亥年又進行擴建,同年并首次編修族譜,至今已行八修,世系分明,自始祖閱今六百余載,傳世二十四世,全族人口達七千之眾,可謂枝繁葉茂矣。但因宗祠歷久破爛,1999年夏全面拆除,進行重建;祠宇飛檐翹角,燕脊鳩尾,亭臺樓個,雕粱畫棟,新顏占貌,巍然壯觀,前門上方“滕氏宗祠”四個剛健石刻金字‘鑲刻鯉魚躍龍門的形象浮雕,大門兩邊南陽綿綿澤、東浦振家聲”景致的人物框邊青石浮雕的對賦;正門左右石獅雄距,石鼓相拱,鼓振獅威。祠內三進三廳三天井,寬敞明亮,富麗堂皇。前廳兩廂墻壁上“忠、孝、節(jié)、義”四個特大雄渾貼金大字,警示子孫萬代永記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訓。鐘樓、鼓樓高懸在二進左右同廊上方,染坊精雕細繪,案異彩紛呈,鐘擊壯志,鼓勵創(chuàng)、止。二進廊前石階正中,巨石浮雕朝天欲躍正面龍,栩栩如生,前廳和享堂四十根高大朱紅立柱,披者三十副金碧輝煌覆竹對聯(lián),享堂左右墻面掛有滕叔銹、滕撫、滕宗諒、滕甫、滕康、滕均寶八幅先賢巨型畫像。享堂正中神主龕上方,高懸金光奪目“昭穆堂”橫匾,龕之 左右有兩對永呈吉祥的青石浮雕蟠龍駐鳳立柱,龕前有大型青石浮雕刻祭桌,置于其上銅鼎縷縷生香。后廳三層仿古廳臺建筑,騰龍拱梁,彩風飛檐,古色生輝。后門楣首,有喜慶祥和的雙獅戲球方石浮雕,有紅墻環(huán)護的觀禮平臺。與祠堂前廳東境毗連處,還建有一座方形四層樓閣,可容七百人聚宴歡慶之需。
經統(tǒng)計,重建滕氏宗祠集資人民幣240萬元。用地面積81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378平方米,歲在辛乙桂月,宗祠舉行盛大落成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