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漳州市 > 平和縣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概況

[移動版]

平和縣地處福建省閩南金三角的漳州市西南部,介于廈門、汕頭兩個經濟特區(qū)之間,與閩粵兩省八縣(市)毗鄰,素有“八縣通衢”之稱。是福建省重點僑鄉(xiāng)之一,也是臺胞的重要祖籍地。是原中央蘇區(qū)縣、省重點革命老區(qū)縣?h城小溪鎮(zhèn),距漳州市47公里。國道官九線、東東線及沈海復線高速公路貫穿全縣境地。地理坐標為北緯24°02′-24°35′,東經116°54′-117°31′。全境面積2309.57平方公里,2020年末戶籍總戶數178154戶,總人口61.26萬人,常住人口45.50萬人。轄17個鄉(xiāng)鎮(zhèn)(場、區(qū))。是福建省重點僑鄉(xiāng)之一,也是臺胞的重要祖籍地。全縣旅居海外的僑胞,分布世界18個國家和地區(qū)。通行閩南方言廈門話。

平和縣處于南嶺山脈東西向復式構造帶與新華夏系第二復式隆起帶這兩個巨型構造體系的復合部位。境內出露的地層有侏羅系、第四系、白堊系、三疊系,歷經多次地殼運動,構造斷裂復雜,是一個以北東向褶皺為主干、多組斷裂交織一起的網格狀斷裂構造格局。境內的大芹山和雙尖山縱貫南北,把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兩大部分,地勢中部、西部高,向東南和西北傾斜。地貌主要有中山、低山和丘陵等3個類型。其中以丘陵地為主,占全縣總面積的65.2%,多分布于東南部花山溪畔兩側河谷地帶和山間盆地;其次為低山,占全縣總面積的26.3%,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南部陡坡地-;再次為中山,占全縣總面積的8.5%,主要分布于境內中部和西北部。全縣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有64座,海拔1544.8米的九峰鎮(zhèn)大芹山,是漳州市最高峰;工業(yè)園區(qū)的黃井村海拔20米,是全縣最低點。

【氣候】

平和縣地處南亞熱帶,東南部的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和西北部的中亞熱帶潮濕氣候共存是本縣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勢的中心環(huán)節(jié)?h域內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終年溫暖濕潤。2020年,平和縣年降水量1515.8毫米,較歷年平均值少266.5毫米,屬偏少年份。年平均氣溫22.4℃,較歷年平均值偏高1.0℃,屬異常偏高年份。氣候高溫日數共有57天,年極端最高溫度40.5℃(7月14日,突破歷史極值),極端最低氣溫1.8℃(12月31日)。日照時數1876.0小時,較歷年平均值多138.5小時,屬正常年份。全年第一個暴雨日期是1月26日,最后一個暴雨日期是9月19日,全年暴雨日數5天。大風日數7天。1月26日受高空槽和東南急流影響,本站出現暴雨,降水量為65.1毫米;8月11日受2006號臺風“米克拉”影響,全縣普降暴雨,本站降水量91.6毫米,最大為文峰鎮(zhèn)柴船村165.9毫米;9月5日受低層切變影響,本站出現暴雨,降水量為70.4毫米;9月12日受低層切變影響,全縣普降暴雨,本站降水量51.9毫米,最大為蘆溪鎮(zhèn)東槐村110.9毫米;9月19日受低層切變影響,本站出現暴雨,降水量為54.2毫米。年內影響平和縣臺風有1個,為2006號臺風“米克拉”(臺風級)。2006號臺風“米克拉”登陸漳州市漳浦縣,隨后穿過平和,造成平和縣15個鄉(xiāng)鎮(zhèn)3312人受災,緊急轉移人口969人,直接經濟損失676萬元。農作物受災面積2萬畝,農林牧漁業(yè)直接經濟損失432萬元;工業(yè)交通直接經濟損失93萬元;損壞護岸2處,損壞灌溉設施16處,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151萬元。2020年臺風、暴雨、高溫、干旱等災害性天氣均有出現,總體而言,本年除雨量較歷年平均偏少,夏秋出現旱情以外,氣候年景一般。

資源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平和縣全境土地總面積2309.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萬畝,占10.31%,山地259萬畝,占74.15%,人均占有耕地0.63畝,農業(yè)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1畝。全縣有林地2433630畝,疏林地54840畝,灌木林地48210畝,未成林造林地8280畝,苗圃地360畝,無林地162795畝。

水資源平和縣地處九龍江、韓江兩大水系的上游,是九龍江西溪、云霄漳江、漳浦鹿溪、詔安東溪、平和蘆溪等五大江河的源頭,素有“漳州水塔”之稱。境內溪澗縱橫,河流集雨面積3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37條,其中集雨面積10-100平方公里的河流69條,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條,主要有花山溪、蘆溪溪、九峰溪、安厚溪、大溪溪、文峰溪、五寨溪等。全縣水資源總量27.78億立方米,占全市水資源總量的15.6%,人均擁有水量4811立方米,是全國人均2700立方米的1.78倍。全縣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6.6萬千瓦,可開發(fā)量14.94萬千瓦,現已建成投產的電站裝機容量為12.63萬千瓦。縣內地下水總量為4.08億立方米,已探明地下熱水11處。其中,山格鎮(zhèn)寶豐村地熱72℃,日出水量259.2立方米;南勝鎮(zhèn)溪埔樓湯鼎地熱62℃,日出水量408.7立方米;坂仔鎮(zhèn)桂陽樓南面地熱60℃,日出水量345.9立方米。

植物資源全縣有林地2433630畝,疏林地54840畝,灌木林地48210畝,未成林造林地8280畝,苗圃地360畝,無林地162795畝。全縣森林覆蓋率70.3%,綠化程度91.6%。全縣森林活立木蓄積量517.5萬立方米。竹林立竹量10.9萬株,其中毛竹9.7萬株,麻竹及雜竹1.1萬株。原生植被為亞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植物群落類型繁多,層次結構復雜,具有濃厚的南亞熱帶雨林景觀的色彩,主要有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竹林、灌木和草坡等6種植被類型,15個群系綱、165個群系、408個群叢。

動物資源境內獸類有8目24科38屬57種。列入國家Ⅰ級保護有7種,Ⅱ級保護有6種,Ⅲ級保護有2種。鳥類有14目38科83屬276種。魚類有15科41屬44種,其中鯉科25屬,27種,均為淡水魚。昆蟲有11目55科222種,蜱螨8科22種。

菌類資源境內微生物主要有細菌、酸母菌類、放射菌類、鐮刀菌類、多孔菌類和食用菌類。大型真菌種類達27科106種,其中食用真菌所占比例大,銀耳、毛木耳等都有天然分布。

礦藏資源平和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金屬礦和非金屬礦兩大類,32種,礦點142處。主要礦種有銅鉬礦、鉛鋅礦、硫鐵礦、鐵礦、石英礦、錳礦、稀有金屬、稀土礦和明礬礦、高嶺土、泥煤、葉蠟石、花崗巖、水晶礦等。

【旅游資源】

平和旅游資源豐富,山川秀美,人文景觀獨特,保存著眾多體現閩南文化的原生態(tài)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千年古剎三平寺是閩南佛教圣地,香火鼎盛,影響近及閩粵沿海,遠至港澳臺、東南亞和歐美等地。享有“閩南第一山”之譽的省級火山地質公園靈通巖,以其“雄、奇、險、峻”的火山巖奇觀,成為閩粵沿海的旅游熱點。太極峰森林茂密、奇峰異石,千姿百秀,別有一番新意,使人流連忘返!笆澜缥幕髱煛绷终Z堂故居、臺灣“阿里山之神”吳鳳故里、榜眼府等人文景點,無不滲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莊上土樓、蘆溪繩武樓、克拉克瓷古窯址,以及戲劇、龍藝等各類民間藝術形式。至2018年,全縣有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三平寺風景區(qū))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靈通風景區(qū))1個、AAA級旅游區(qū)(名峰山景區(qū))1個國家、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個、省級風景名勝區(qū)1個、國家級地質公園1個、省級農業(yè)旅游示范點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個。擁有“三平寺”“林語堂”“琯溪蜜柚”三張漳州城市名片,形成以千年古剎三平寺為代表的宗教朝圣游、以靈通山為代表的自然風光生態(tài)游、以“打響八閩第一槍”的“平和暴-動”為象征的中央蘇區(qū)縣紅色游,以及農業(yè)觀光游、人文景觀游的五大特色旅游格局。

【地方特產】

平和琯溪蜜柚是福建省平和縣著名的地方傳統(tǒng)名果,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歷史。清朝乾隆年間被列為朝廷貢品,同治皇帝贈賜“西圃信記”印章一枚及青龍旗一面,作為貢品標識和禁令。1989年被農業(yè)部定為全國優(yōu)質農產品,參加全國“七五”星火計劃成果博覽會榮獲金杯獎。1994年第三次全國柚類評比榮獲“金杯獎”第一名。1995年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琯溪蜜柚之鄉(xiāng)”榮譽稱號。1996年被中國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確認為“綠色食品”。至2018年,琯溪蜜柚是中國唯一獲得國家農作物品審定的柚類良種,g溪蜜柚以其獨特的品質,蟬聯五屆全國柚類評比第一名,其綜合指標居全國領先地位,被譽為“柚中之王”。

南勝麻棗是平和縣著名茶點。原產于南勝鎮(zhèn),是南勝鎮(zhèn)著名的土特產,已有700多年生產制作歷史。南勝麻棗是以上等糯米、角棕芋、白麻、白糖、飴糖、花生油等為原料,分三道工序精制。曾于1997年獲意大利米蘭國際輕工貿易博覽會金獎。

坂仔香蕉具有皮薄、味香、肉軟、質甜、無芯,風味與營養(yǎng)俱佳的特性。1992年在國家商標局注冊“坂仔”牌商標。1995年取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成為國內第一個取得注冊登記和“綠色食品”使用權的香蕉產品。1998年被漳州市人民政府認定為知名商標。

白芽奇蘭因其芽梢白毫明顯,葉張似“竹葉”,成品茶具有獨特“蘭花”香氣的特征,固而得名。它屬烏龍茶系的新品種,是平和縣科技人員與茶農歷經歷十多年的努力從地方奇蘭群體中單株選育成功的珍稀良種。1995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省級茶樹良種審定。

小溪枕頭餅原為民間以黃芪、桂枝、白芍、炙甘、生姜、大棗搗碎研末,佐以飴糖為餡,以茯苓研成粉為皮,加工制成四方形長枕狀的藥餅。后因嘉靖皇帝命小溪西城太常李文察上貢,李文察聘請溪口制餅師傅改用香柑、芝麻、花生仁做餡,面粉作皮,拌以豬油,精工制成長枕狀茶點上貢。因茶點形似長枕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