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玉瀾浦下游而取名“下浦”,又稱“浦內(nèi)”,載于道光《晉江縣志·鋪遞志》。
雅稱“玉浦”、“玉瀾”。宋元之時(shí),蘇氏、高氏、金氏等聚居于此。元末明初,龍津(蓮埭)、蓮塘等地蔡氏相聚遷入,稱為“玉瀾蔡氏”。清代《鋪錦新厝黃氏舊譜》記載,黃鐘業(yè)(1705—1746年),字元舜,“娶二十五都玉瀾蔡氏”。
明代,又有錦塘(港塘)陳氏一支遷居玉浦,所居之地號稱“陳厝”。
此外,壽昌宮、無尾宮既是歷史古跡,也已演變?yōu)榻锹涞孛?
壽昌宮以傳說中二十四孝之“壽昌尋母”故事結(jié)局的所在地而得名。據(jù)說,當(dāng)年朱壽昌千里尋母,最后即在玉浦與母親相認(rèn),因此留下“壽昌宮”這一遺跡。后來,增祀“保生大帝”(俗稱大道公),又稱“大道公宮”,簡稱“大宮”,成為角落地名。
無尾宮以位于玉瀾浦流經(jīng)村落之出水口而得名。據(jù)宮內(nèi)重修碑記載,該宮建于明天順元年(1457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玉浦陳種德等人重修。后來,便以“無尾宮”作為其周邊角落的地名。
清代,開放蚶江鹿港對渡期間,“浦內(nèi)”是閩臺對渡港口之一。嘉慶《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記》記載:“蚶江為泉州總口,與臺灣之鹿仔港對渡。上襟崇武、獺窟;下帶祥芝、永寧;以日湖為門戶,以大小墜山為藩籬;內(nèi)則洛陽、浦內(nèi)、法石諸港,直通雙江。大小商漁,往來利涉,其視鹿仔港,直戶庭耳。利之所在,群趨若鶩!
清代《玉瀾蔡堂族譜》記載大量族人往臺經(jīng)商、求學(xué)、定居,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蔡壽星。祖籍永寧西岑、臺南進(jìn)士施士潔撰寫的《蔡封翁暨配王太君合壙志銘》記載,蔡壽星的祖上源自蓮塘,祖父蔡乘時(shí)“乃遷今之玉瀾浦”。蔡壽星隨父親移居臺灣彰化縣,以臺灣籍考中光緒丙戌科(1886年)進(jìn)士。蔡壽星擔(dān)任兵部主事,人稱“蔡部爺”,其回鄉(xiāng)建造的府邸也被稱為“部爺府”,并逐漸演變成角落地名。民國期間,部爺府“花廳”曾作為“玉浦小學(xué)”校舍。時(shí)至今日,有關(guān)“部爺府”的掌故,尚為村民所津津樂道。(李國宏蔡民強(qi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