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夷山風景名勝區(qū)南20公里、城村漢城遺址的北側(cè),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古村,建于宋代。近千年前由趙、林、李三大姓聚族始居于此,形成了文化古跡眾多的古村鎮(zhèn),主要古建筑有古粵門、趙氏家祠、李氏家祠、華光廟、百歲坊、慈云閣、藥王廟等。城村村位于興田鎮(zhèn)南部,崇陽溪繞村而過,城村村是全國歷史文化名村,閩越王城遺址坐落該村,村內(nèi)明清古村落建筑保存較好,是南平市新農(nóng)村建設(shè)試點村,全村有2個自然村,25個村民小組,602戶,2572人,其中勞動力1592人,在外務(wù)工和經(jīng)商315人。全村總面積51737.4畝,其中耕地4418畝,園地2057.2畝,林地371784.5畝。2008年村財收入約13萬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5099元。村中有一個衛(wèi)生所,占地面積60平方米,新型合作醫(yī)療參合率98%。有1所村級完全小學,學校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老師16人,在校生165人。集鎮(zhèn)公路全部硬化,電話(含移動電話)、電視入戶率100%。
城村漢城遺址位于武夷山市興田鎮(zhèn)城村西南1公里,遺址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 城址呈長方形。南北長860米,東西寬550米,總面積48萬平方米。
城村漢城遺址位于武夷山市興田鎮(zhèn)城村西南1公里,遺址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長方形。南北長860米,東西寬550米,總面積48萬平方米。
城的東、西、北三面,崇溪環(huán)繞,依山傍水,風景優(yōu)美。城墻沿山勢夯土建筑,殘高4-8米,東西城垣共保留3處豁口通道,為當年的城門。城外有護城壕。經(jīng)發(fā)掘,城內(nèi)分布著殿宇、樓闕、營房住宅、冶鐵、制陶和墓葬等遺址多處。中央高臺上的宮殿遺址一組,包括大門、庭院、主殿、側(cè)殿、廂房、回廊、天井、水井和排水管道等。
建筑物坐北朝南,左右對稱,布局嚴謹,與當時平原地區(qū)的城市布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獨樹一幟的“干欄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統(tǒng),利用自然山坡、溝谷建成,實行雨水、污水分流,規(guī)劃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稱奇。
城村村內(nèi)尚存有許多古民居,古樸幽靜,極富魅力。大多是一進式的三合院,都有磚雕門樓,外觀十分古樸。稍有規(guī)模的,都高懸堂匾、楹聯(lián)。廳堂立柱采用老油杉,屋內(nèi)不施油漆,保持原木本色。青石臺階,方磚鋪地。天井里架著石制花壇,上面種有各種花草,下面的石水槽則裝飾著木雕、磚雕和石雕等,大都是民間喜聞樂見、流傳廣泛的題材。這些雕刻的刀法流暢有力,深淺適度,栩栩如生,清晰地表現(xiàn)了福建北部民間雕刻的地方特色。
城村的居民以趙姓為多。據(jù)載,村中的趙姓村民都是宋太宗趙匡胤的長子趙元佐的后代。在元代時遷居這里。在以水路交通為主的古代,這里是閩北的通商大埠,一度出現(xiàn)“白日千過,夜間萬盞燈”的繁榮景象。城村附近有著名的埋在地下歷千年之久的重見天日的閩越王城的遺址,是中國江南保存最完整的漢代古城遺址,也是追尋神秘的閩越古文明的一扇窗口。王城傍城村而存,城村因王城而名。根據(jù)考證,當年漢武帝平定閩越時,古村的原居民越族人后裔-遷徙到江淮一帶,城村因此荒廢數(shù)百年。后遷移民的村莊就建在古越人的城邑之上,所以城村又稱“古粵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