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南平市 > 政和縣 > 澄源鄉(xiāng)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澄源鄉(xiāng)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定風寺

定風寺位于政和縣澄源鄉(xiāng)北斗村,年代為清、民國。簡介: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現(xiàn)存的三寶殿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后堂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彌勒殿建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觀音殿建于民國三十二年(1943)。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039.18平方米,三進合院式建筑,中軸線上從前往后依次為山門亭、彌勒殿、三寶殿、后堂、觀音殿。彌勒殿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兩邊廂房上建有八角形拱頂鐘鼓樓;三寶殿懸山頂,面闊五間,明間上飾覆盆式藻井;觀音殿面闊三間,懸山頂。保護范圍:寺墻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定風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赤溪橋

赤溪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澄源鄉(xiāng)下赤溪村西南300米處。該橋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該橋為木拱廊橋,單孔,橋長33.5米,面闊5米,拱高9米,凈跨24米。采用三節(jié)苗和五節(jié)苗兩個系統(tǒng)八字架拱成,結(jié)構(gòu)復雜而牢固,是古廊橋中典型之作,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橋廊屋內(nèi)立柱60根,13開間,中心間屋面重檐懸山,翼角微翹,內(nèi)繪八卦。橋屋兩側(cè)鱗疊鋪設風雨板,并開各種幾何形窗孔。赤溪村民絕大多數(shù)為唐代名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后裔,赤溪橋也系顏氏家族集資建造,雖經(jīng)200多年風風雨雨,至今仍然堅固如初。

大梨溪橋

大梨溪橋又名交龍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澄源鄉(xiāng)大梨溪村北約100米處,地處政和、壽寧、周寧三縣交界區(qū),為古代往來三縣之交通孔道。該橋架于暖溪支流大梨溪上,因橋東為獅子山,橋西為鳳凰山,當?shù)厝艘晝缮綖閮蓷l龍,故取名交龍橋。該橋始建年代失考,現(xiàn)存建筑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秋重建,1949年曾再次修葺。該橋為木拱廊橋,長27.8米,寬5米,凈跨14.5米,孔高6米。橋面建廊屋13間,立柱56根。廊屋高4米,中亭廊高6米,設神龕祀觀音。橋西建交龍寶殿,祀臨水三夫人。

澄源前村-林山古道

澄源前村-林山古道位于政和縣澄源鄉(xiāng)前村--林山村,時代為唐—宋。澄源前村-林山古道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赤溪顏氏宗祠

赤溪顏氏宗祠位于政和縣澄源鄉(xiāng)赤溪村下赤溪83號,年代為清代。赤溪顏氏宗祠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更樓

更樓位于政和縣澄源鄉(xiāng)上榅洋村,年代為宋代。更樓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政和清平寺

政和清平寺位于政和縣澄源鄉(xiāng)澄源村,年代為唐代。政和清平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步蹬橋

步蹬橋位于政和縣澄源鄉(xiāng)下榅洋村,年代為清(1852)。步蹬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暖溪水西橋

暖溪水西橋位于政和縣澄源鄉(xiāng)坑里村暖溪自然村,年代為清代。暖溪水西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富垅磴步橋

富垅磴步橋位于政和縣澄源鄉(xiāng)富垅村西南約400米,年代為清代。富垅磴步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都亭

分都亭位于政和縣澄源鄉(xiāng)北斗村,時代為清代。分都亭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鎮(zhèn)龜塔

鎮(zhèn)龜塔位于政和縣澄源鄉(xiāng)澄源村,時代為明代。鎮(zhèn)龜塔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