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甘肅省 > 酒泉市 > 肅州區(qū)

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qū)概況

[移動版]

肅州區(qū)位于甘肅省西北部,酒泉市東部,東經98°12′-99°18′,北緯39°10′-39°59′。全境東西長104千米,南北寬84千米,總面積3349平方千米?側丝35萬人(2004年)。

區(qū)人民政府駐西大街,郵編:735000。代碼:620902。區(qū)號:0937。拼音:SuzhouQu。

位置

肅州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這里就是神農和五帝之一的顓頊轄地,九州之一的古雍州西界,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自西漢置郡、隋代仁壽二年(公元602年)設肅州以來,更以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聞名遐邇。西涼國曾在這里建都,其后諸多朝代均以此處為省州府地。肅州區(qū)地處河西走廊中段,是連接新疆、內蒙古、青海、寧夏等省區(qū)的通衢重鎮(zhèn),周邊與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中國最早的石油基地玉門油田、國家重要的核工業(yè)基地四0四廠、馳名世界的中國西部航天城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西北最大的鋼鐵基地酒泉鋼鐵公司鼎足相鄰,具有得天獨厚的區(qū)位優(yōu)勢。

地理位置獨特。肅州區(qū)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南依祁連山,北枕古長城,東連金張掖,西連嘉峪關,地理位置為東經98°12′—99°18′,北緯39°10′—39°59′,自古就是“諸夷入貢之要道”,河西保障之襟喉;東西通衢之要沖,軍事邊防之重鎮(zhèn)”。全境東西長104公里,南北寬84公里。全區(qū)轄6鎮(zhèn)12鄉(xiāng),總人口36萬人,有漢、回、裕固等15個民族。

肅州地處青藏高原與蒙古高原交匯之處,是甘肅、青海、新疆和內蒙古切合點上的次區(qū)域中心,是歐亞大陸橋的重要中轉站,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被譽為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上的“金三角”。

祁連山脈與合黎山脈南北相夾,形成了著名的酒泉盆地。盆地內戈壁、綠洲、河流、湖漢相互交織,屬于大西北典型的戈壁綠洲地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奇麗的地貌特征,使肅州成為中國西部一塊大有可為的地方和充滿神奇魅力與無限生機的熱土。

區(qū)劃

肅州區(qū)轄6個街道、7個鎮(zhèn)、9個鄉(xiāng)(其中1個民族鄉(xiāng)):東北街道、東南街道、工業(yè)園街道、新城街道、西北街道、西南街道、西洞鎮(zhèn)、清水鎮(zhèn)、總寨鎮(zhèn)、金佛寺鎮(zhèn)、上壩鎮(zhèn)、三墩鎮(zhèn)、銀達鎮(zhèn)、西峰鄉(xiāng)、泉湖鄉(xiāng)、果園鄉(xiāng)、東洞鄉(xiāng)、豐樂鄉(xiāng)、下河清鄉(xiāng)、屯升鄉(xiāng)、黃泥堡裕固族鄉(xiāng)、鏵尖鄉(xiāng)。共有154個社區(qū)(居委會、村委會)。

歷史

酒泉,又名肅州。位于祖國西北甘肅河西走廊西部,是傳說中古雍州的西界。從酒泉下河清農場,豐樂河東岸干谷崖等地方出土的馬場類型和火燒溝類型中的石犁,石鋤,石斧,石刀,石紡輪等農業(yè)生產工具和紡織工具;以及彩陶器等證明:遠在距今四千年前,這里就有了人類定居,并且開始了原始的農業(yè)生產,畜牧業(yè)已很發(fā)達,制陶業(yè)已趨于成熟。夏,商,周時期,這一帶都是西羌等游牧民族的居牧地。戰(zhàn)國到秦代,酒泉又成為“逐水草而遷徙”的烏孫和月氏的駐牧地。在果園鄉(xiāng)趙家水磨附近發(fā)現的騸馬類型的文化,可能就是他們居住過的遺址。當時的月氏人是一個有“控駑十萬”的強大部簇,他們趕走了烏孫人,稱霸河西。直到西漢初,匈奴人侵入河西,才迫使大月氏西遷。從很早的古代起,酒泉地方,就已經和中原地區(qū)連接在一起,“皇帝,大禹經營之處,古跡猶存。”這里所有的文化古籍,都是構成中華民族文明歷史的一部分。

目前肅州區(qū)總人口36萬人,其中城市人口15萬,居住著有漢、回、裕固等15個民族。

傳統(tǒng)廟會

肅州的傳統(tǒng)廟會,大都根據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并配合宗教佛事活動進行。一年一度的廟會活動也是群眾文化活動的最高表現形式。

農歷正月初九日,叫“上九會”。這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廟會活動便在玉皇廟舉行。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玉皇樓拆遷至肅州行政分校(今酒泉中學圖書樓)后,廟會活動改在鐘樓寺。鐘樓寺是酒泉城內大型古建筑群之一,樓臺殿宇座落有序,塑像壁畫琳瑯滿目。林園花木郁郁蔥蔥,一年四季香火不斷,實為市內游覽勝地。“上九會”這天戲劇彈唱、游藝雜耍、風味小吃、商販攤點,皆云集于此,熱鬧非凡。這是春節(jié)期間群眾文化娛樂活動的第一個高潮。

農歷正月十五日,叫“元宵節(jié)”、又叫“燈節(jié)”、“上元節(jié)”。一般從正月十三到十五,在城隍廟(今市醫(yī)院)舉辦,照例唱戲三天。城隍廟是肅州城內面積最大、殿堂最多的古建筑群。正月十五這天城鄉(xiāng)群眾蜂擁而來,各行各業(yè)競相貿易,游人香客都要攜帶劈柴去燒秦檜。在通往城隍正殿的走道兩旁塑著秦檜和他的長舌婦王氏的跪像,游人們將大把的劈柴從泥人的0里丟進去,火焰從七孔冒出,表示人民對-、奸佞的懲罰。

農歷的三月十八日,叫“娘娘會”。這天是送子娘娘的圣誕日。鐘樓寺里舉辦廟會一天,城市和郊區(qū)群眾都來這里逛會,照例是有買有賣、有唱有說。人們從廟會活動中得到了娛樂、消除了疲勞。

農歷四月初一至初八的文殊山廟會,是整個廟會活動中規(guī)模最大、時間最長、游人最多、內容也最豐富的群眾-,來自高臺、玉門、金塔、肅州的游人看客、商賈小販每天不下數萬人。這里的前山、后山三百六十座庵、觀、寺、院處處香煙繚繞,鐘磬常鳴,車水馬龍,人如潮涌。兩臺大戲對唱,秦腔、眉戶爭艷。唱曲的、說書的、耍猴的、馴獸的、拉洋片的、耍雜技的、賣字畫、捏泥人的、吹糖葫蘆的……七十二行、三教九流,各獻技藝、各顯身手。這里的雕塑壁畫、古建藝術和洞窟彩繪突出地表現了歷代人民群眾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技巧,使群眾文化娛樂活動達到高峰。

農歷四月初八,還有一處廟會活動在新添墩(銀達鄉(xiāng)兩三口村東北部)。新添墩有殿堂廟宇十幾座,建造于小山巔中,是肅州泉水片群眾朝山拜佛、游覽助興的去處。一般從四月初六到初八唱戲三天。來自城鄉(xiāng)的游客、商販每天也不下萬人。一些農村學校還把這里做為遠足(野營)活動的落腳點,讓學生們受到大自然和群眾文化活動的陶冶。

五月十三日是“祈雨節(jié)”。相傳,這天是關老爺(關羽)磨大刀的日子,城鄉(xiāng)群眾都要在關帝廟里舉辦廟會。有的地方辦社火,有的地方唱眉戶。酒泉城內在山西會館(今第二幼兒園)唱大戲三天,旨在求雨。民間有“五月十三滴幾點、肅州城里買大碗”的俗諺。

其它小型廟會尚有五月二十五日的“仙姑廟會”(今食品公司屠宰場處);六月十五日在城隍廟、孤魂灘舉辦的“城隍奶奶擺針線”廟會;六月十九日在觀音堂(今西大街小學)舉辦的“觀音菩薩圣誕會”;七月十五日在城隍廟舉辦的“孟藍會”;臘月初八在鐘樓寺舉辦的“佛祖成道會”等。

廟會是由一個地區(qū)的特殊條件、自然形成的,它最具有群眾文化活動的廣泛性、綜合性和普及性。一年一度的廟會不但給人民以最好的精神享受。還起到了增進友誼、加強團結、交流物資、交流生產經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