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廣東省 > 云浮市 > 羅定市 > 蘋塘鎮(zhèn)

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蘋塘鎮(zhèn)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下山洞遺址

下山洞遺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蘋塘鎮(zhèn)周沙村委會下山兒洞。該山地處羅定市東部石灰?guī)r地帶邊緣,是一座凸出的石灰?guī)r山峰,三面皆為山谷盆地,下山洞洞口朝西,前有彎曲小溪和古橋,小溪垂柳夾岸。洞口高于溪面5米,外有狹長洼地。洞高3.5米,寬2.2米,深30余米,分主洞和支洞。1984年9月,羅定縣文物普查隊在洞中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文化遺址,1985年和1986年,中國科學(xué)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廣東省博物館、中山大學(xué)人類學(xué)系、羅定縣博物館等單位先后聯(lián)合進行過三次發(fā)掘,在主洞中段、距洞14米處發(fā)現(xiàn)有四層堆積,第一層為石灰華鈣板,第二層出土一段智人橈骨和60多塊破碎蚌殼,不少蚌殼刃部鋒利,有人加工痕跡,還有黑鼠和一些無法鑒定的破碎獸骨,

龍龕道場銘并序摩崖石刻

唐 羅定 龍龕道場銘并序摩崖石刻位于羅定市蘋塘鎮(zhèn)譚禮村龍龕巖石室內(nèi),刻于距地面高2.5米凹凸不平的巖壁上,寬1.13米至1.15米,高0.76米至0.8米,面積約0.9平方米。共刻1238字,分41行,每行字數(shù)20多至30多字不等,正楷,字方寸大小,鐫刻精湛嫻熟。武則天圣歷二年(699年)刻,冠軍大將軍行左豹韜衛(wèi)將軍陳集原撰文。除二、三字外,余皆清晰可辨,內(nèi)有武則天創(chuàng)制新字10多個,六朝碑版別字百多個,以六朝駢體文寫序�!洱堼惖缊鲢懖⑿颉肥菑V東現(xiàn)存最古的摩崖石刻,也是嶺南現(xiàn)存最早的唐刻,歷代金石家對龍龕巖石刻給予極高評價。由于石刻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學(xué)史、民族、民俗和地方史志、書法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shù)和科學(xué)研究價值。該石

聚龍洞

聚龍洞位于廣東省云浮羅定市蘋塘鎮(zhèn),屬典型的喀斯特溶洞。該洞全長1600米,共8個大廳,38個景點,是地下水在大理巖的石縫中流動,經(jīng)歷漫長年代不斷侵蝕擴大而成的。自屏風(fēng)山起,石峰林立,綿延數(shù)十里。著名的龍龕巖、洞清巖、下山洞、聚龍洞、狀元洞等溶洞散落在峰林中。奇峰怪石,巖穴幽深,鐘乳奇特。洞內(nèi)奇景萬千,琪樹瓊花,玉屏羅傘,斑駁相雜。游龍憩馬、虎豹禽獸等景狀多樣,仿若仙境。洞府神奇,勾、曲、穿、漏,自景天成,各類奇特的鐘乳石縱橫交錯,千姿百態(tài),形象逼真,玲瓏瑰瑋,在現(xiàn)代化的五彩電光照射下,更顯撲朔迷離,使人流連忘返。洞前三龍騰飛,儀龍壁畫,雙龍戲珠,絕壁國寶龍字鐫刻于此,廣場周圍奇花異草,植被蔥蘢,清溪小瀑,休閑垂釣,游樂場各種樂趣游樂

良官五惇堂

良官五惇堂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蘋塘鎮(zhèn)良官村委會山下村。建于清光緒元年(1875),座東向西偏南,廣五路縱三進,兩推首,面闊41.3米,進深36.7米,面積1516平方米。推車首為兩偏廳,馬鞍型鑊耳封火山墻,正立面可見四個裝飾性鑊耳,懸山頂,龍塑博古脊,全三合土夯土墻,廳后有擋中格扇屏板門,廳前有落地龕罩擋隔式門屏,木雕精美,內(nèi)墻為夯土半墻上砌坭磚,四角四炮樓為夯土墻半墻基,坭磚墻,瓦面,應(yīng)為后加建,橫巷有八廊,直巷有六灑,正面墻體出側(cè)膊將懸山頂隱蔽,明堂前圍墻有附廊,左側(cè)開小斗門。夯土技術(shù)嫻熟,是三合土夯土墻建筑的代表。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室內(nèi)木雕亦具有相當(dāng)?shù)乃囆g(shù)價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第四批羅定市文物保護單位。

下山兒洞遺址

下山兒洞遺址位于羅定市蘋塘鎮(zhèn)周沙村一處石灰?guī)r洞穴。年代屬舊石器時代晚期。1984年發(fā)現(xiàn),1986年發(fā)掘。晚期堆積出土一段人的撓骨化石,骨體表面有嚙齒類動物啃咬痕跡,屬晚期智人;一些有人類加工痕跡的蚌殼,屬于蚌刀;還有少量動物骨骼、牙齒,種屬有黑鼠、蝙蝠。早期堆積中發(fā)現(xiàn)有40多種動物化石,相當(dāng)數(shù)量屬于絕滅種,時代為更新世中期,其中黑猩猩的牙齒化石有50多枚,此外,還有長臂猿、巨羊和揚子鱷等,具有較重要的研究價值。 1994年羅定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龍龕巖摩崖石刻

龍龕巖摩崖石刻位于廣東省羅定市蘋塘鎮(zhèn)談禮村龍龕巖洞室內(nèi)的石壁上。是廣東現(xiàn)存年代早的摩崖石刻,也是嶺南最早的有絕對年代的石刻。石刻的研究價值,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學(xué)史以及盛唐時期羅定的經(jīng)濟、政治、軍事、文化、民俗和地方志諸多方面。2013年5月,龍龕巖摩崖石刻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羅定鯉魚橋

鯉魚橋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蘋塘鎮(zhèn)墩仔村委會聚龍洞風(fēng)景區(qū)內(nèi)。明末清初建,跨洞清巖前河溪,為貫通羅定至東安古道而建,大小二券石砌拱橋。橋長12.6米,橋面寬2.2米,券厚0.6米,大券4.7米起券,高3.4米,小券1.85米起券,高2米,中墩3米寬,縱聯(lián)砌置。橋下為石灰?guī)r石基,因橋下有石似鯉魚而得名為鯉魚橋。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周沙石拱橋

周沙石拱橋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蘋塘鎮(zhèn)周沙村委會下山洞前小溪,清代建造,位于貫通羅定—東安的古道上,紅砂巖砌筑,為縱聯(lián)單拱石砌拱橋,東北—西南走向,橋長16米,寬1.95米,起券石料厚0.4米,券頂鋪0.2米厚石板,橋離水面高度為3.8米,券高2.5米,券寬6米。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道村三縣共享汶泉分水點

道村三縣共享汶泉分水點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蘋塘鎮(zhèn)道村村委會汶背村。原屬羅、云、郁三縣交界。為一處天然泉眼,清早期因為水利需要,砌水渠將水分往羅定、東安(云�。⑽鲗帲ㄓ裟希┤�。1951年、1954年兩次分配分水口,1999年建成永久性分水工程。西水口40公分,流往羅定市;中水口31公分,向北流往郁南縣;東水口25公分,流往云安縣。道村三縣三享汶泉分水點是罕見的共享水利設(shè)施,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嘉瑞龍公祠

嘉瑞龍公祠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蘋塘鎮(zhèn)桐油村委會路獲行尾村。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一路二進,坐西南向東北。硬山頂,灰塑博古鳳尾脊,平瓦,側(cè)面有四個龍脊鑊耳封火山墻。素胎瓦當(dāng),頭門青磚仿石柱,木仿石月粱,木駝峰,雙步架十字科斗拱,小屏風(fēng),短廊、有矮欄,寢堂三開間三進深,有六檁卷棚頂檐廊,穿斗抬梁式結(jié)構(gòu),青磚仿石柱,瓜柱九架梁后接四檁瓜柱半梁,后堂有6.6深高臺小院。頭門正脊后側(cè)見有伊斯蘭式塔堡灰塑小景。該建筑為清中晚期建筑,但有早期傳統(tǒng)建筑要素,也有吸收外來因素,如灰塑內(nèi)容就相當(dāng)有特色。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第四批羅定市文物保護單位。

大蝦雙炮樓

大蝦雙炮樓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蘋塘鎮(zhèn)大蝦村委會石仁塘村。建于中華民國三年(1914),坐西南向東北,二路二進,面闊31.3米,進深16.3米,面積510平方米。懸山頂,灰塑博古脊,平瓦,兩低鰲,三合土夯土墻,開一大門二小門。大門用菱花形橫插櫳,小門用趟櫳。天井三面接后堂水,敞開無屏,小門進通巷后有棚,朝廳(側(cè)向)有四房,后有大天井,高墻兩邊各有一座外露瓦面的三層炮樓,青磚夾角三合土板筑。右側(cè)有一登帶巷,外為一排附屋。該建筑具有地方特色,菱花形橫插櫳門較罕見,對研究中華民國時期建筑有一定的參考價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汶塘渡槽

汶塘渡槽位于羅定市蘋塘鎮(zhèn)茶榕村汶塘村,年代為1977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水利設(shè)施及附屬物。為第五批羅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建筑本體為界。建設(shè)控制地帶:從建筑本體向外延伸10米。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