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新立村[Dōnɡxīnlìcūn]位于向陽鎮(zhèn)政府所在地西北14.5公里處。東是保山林場地界,西鄰民興屯,南靠拉林河,河南是五家橋村地界,北與永興村相鄰。東經(jīng)127°20′18″;北緯44°43′51″。現(xiàn)有居民643戶,戶籍人口2 467人。耕地面積10 744畝,其中水田7 343畝。
東新立村人民公社時稱紅光大隊,因縣內有重名,1978年改為東新立大隊。2001年與東發(fā)村合并,現(xiàn)為東新立村。管轄中合屯、東發(fā)屯、東富屯、孔粉坊屯、東新立屯、朱合家和瓦輪子屯7個自然屯。
東新立屯
東新立屯[Dōnɡxīnlìtún]位于向陽鎮(zhèn)政府所在地北14.5公里處,是東新立村村委會所在地。東南鄰瓦輪子屯,西與民興屯為鄰,南與五家橋隔河相望,北鄰東發(fā)屯。東經(jīng)127°20′18″;北緯44°43′51″。現(xiàn)有居民130戶,戶籍人口605人。耕地面積1 728畝,其中水田1 354 畝。
東新立屯原名新立屯,始建于日本投降以后。建屯基較晚,當時只有幾戶人家在此地開荒種地。后來逐步增加戶數(shù),新立屯基,此屯稱新立屯。此屯在原保山鄉(xiāng)的東面,人們逐漸叫成東新立屯。
孔粉坊屯(勝利屯)
孔粉坊屯[Kǒnɡfěnfánɡtún]位于村委會所在地東北8公里處。東西南北四面都是林場林地。東經(jīng)127°20′18″;北緯44°43′52″,F(xiàn)有居民28戶,戶籍人口195人。耕地面積883 畝,其中水田614畝。
孔粉坊屯始建于日本投降以后,有孔姓人家第一個來此生活,后漸有人家搬來形成屯落。因孔家人在此地開了間粉坊,在當?shù)匦∮杏绊懀世习傩占s定俗成稱這里為孔粉坊屯。
東富屯
東富屯[Dōnɡfùtún]位于村委會所在地東北2.5公里處。東面為林場林地,西鄰東發(fā)屯,南鄰東新立屯,北靠大山,山北為孔粉坊屯。東經(jīng)127°20′18″;北緯44°43′53″。現(xiàn)有居民75戶,戶籍人口243人。耕地面積959畝,其中水田655畝。
清朝末期,李子祥從關內遷來此地開荒占草,建房安家,后他在這里開了個榨香油的作坊,屯名得李香油屯。偽滿時期日本人曾在此居住,新中國成立以后戶數(shù)逐漸增多,人民公社時期改為東富屯。因此屯地處人口密集的保山以東故而得名。
東發(fā)屯
東發(fā)屯[Dōnɡfātún]位于村委會所在地北2公里處。東鄰東富屯,西與中合屯相接,南鄰東新立屯,北面為山。東經(jīng)127°20′18″;北緯44°43′53″,F(xiàn)有居民70 戶,戶籍人口 225人。耕地面積1 135 畝,其中水田710 畝。
清末,鄭子陽帶領家人從關內遷來此地生活。偽滿時期日本人在這里建屯,日本人走后當?shù)鼐用癜醽砭幼⌒纬赏吐。人民公社時期取屯名,因位于保山以東故得名東發(fā)屯。
中合屯
中合屯[Zhōnɡhétún]位于村委會所在地西北1.5公里處。東鄰東發(fā)屯,西鄰保山屯,南與雙發(fā)屯為界,北面靠山。東經(jīng)127°20′17″;北緯44°43′52″,F(xiàn)有居民130戶,戶籍人口384人,耕地面積1 861 畝,其中水田1 177 畝。
中合屯原名董家街屯,因民國初年董姓人家從關內來此開荒占草,后董家漸漸繁榮,建有一趟街的住房故而得名董家街屯。人民公社時期,根據(jù)屯中有條小河,遂改為中河屯,后諧音為中合屯。
朱合屯
朱合屯[Zhūhétún]位于村委會所在地東南3公里處。東面是林場林地,西與瓦輪子屯為界,西南與蛤蟆河子屯相接,北面是山。東經(jīng)127°21′17″;北緯44°43′54″,F(xiàn)有居民75戶,戶籍人口237人。耕地面積1 805 畝,其中水田1 235 畝。
朱合屯建于1934到1937年間,日本人在此實行歸村并戶,將一些散戶歸至此地。因有一日本人叫朱合,故歸屯時得名朱合屯。
瓦輪子屯
瓦輪子屯[Wǎlúnzitún]位于村委會所在地東南2.7公里處。東鄰朱合屯,西北鄰東新立屯,南是三中村界,北鄰東富屯。東經(jīng)127°21′17″;北緯44°43′54″,F(xiàn)有居民135戶,戶籍人口578人。耕地面積2 576 畝,其中水田1 949 畝。
現(xiàn)居民王桂云的祖父、張義祖父、孫海龍祖父在清末從關內來到這里開荒種地。偽滿時期日本人實行歸村并戶,人家漸多形成屯落。因在屯子后面有一小青瓦窯(瓦窯燒的小青瓦是舊時建筑房屋用的瓦,這種瓦現(xiàn)已很少見到),故取名瓦輪子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