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濟源產(chǎn)城融合區(qū)(濟源市) > 軹城鎮(zhèn) > 泗澗村

河南省濟源產(chǎn)城融合區(qū)(濟源市)軹城鎮(zhèn)泗澗村概況

[移動版]

相傳, 任谷嘴、狼岔、大溝河、曹凹等4道澗水北流,于下游交匯成河,人稱泗澗。明末清初,移民落戶,遂立村泗澗,沿襲至今。

泗澗位處軹城鎮(zhèn)政府南部3公里的丘嶺地帶。東和南郭莊毗鄰,西與紅土溝相連,南接戰(zhàn)天洞村,北至濟(濟源市)坡(坡頭鎮(zhèn))公路。10個居民組,395戶,1570人,生活在泗澗、北大溝河、羅圪套、焦寨、河灣、老段溝等6個自然村。耕地面積2000余畝。村中趙、李姓氏居多,解、張、王、鄭、劉、崔等姓氏次之,皆漢族。

泗澗村西北有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戰(zhàn)國時期四大刺客之一的聶政冢。冢南是聶政祠,近年憑吊英雄者絡繹不絕。冢北500余米外的一片和緩岡地,即“秦漢墓地”。20世紀六十年代,河南省博物館曾在此清理發(fā)掘秦漢墓葬50余座,出土了陶都樹(又名扶桑樹)、陶鳳車、漢彩繪多枝燈等珍貴文物,泗澗村因此名聲遠揚。

泗澗村建國前(1947年)有小學一所,解放后增至兩所。1969年建初中,1994年改稱軹城五中。2001年,美籍華人柯約瑟捐資25萬元,擴建學校。2005年軹城五中停辦,改為“世華”小學。2014,河南省唯一的華人捐資學校,因生源不足,改為“世華實驗幼兒園”。

2015年,泗澗村發(fā)展大小魚塘12個,種植果園30畝,養(yǎng)殖豬、牛、雞、兔等達到20余戶。村民人均收入逐年遞增,由2000年的8000元提高到1.5萬元。村內(nèi)道路實現(xiàn)了硬化、綠化、亮化,文化活動中心、遠程教育室、圖書室等惠民工程健全。泗澗村先后被評為“3+1工作土地開發(fā)先進村”、“新農(nóng)村建設先進村”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