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灣——(別名泥灣街),蘇山村駐地。距鎮(zhèn)4公里,梁公堤下段南側(cè)。東與朱湖隔汊相望,南與蘇山接壤,西與上魏毗鄰,北枕長江。屬濱湖丘陵之地,為朱、劉、鮑、周、侯、張等姓雜居。84戶,383人。
明末,朱興基同弟和基由朱湖遷此,因地處彎曲,低洼泥濘,遂名泥灣。清【同治·瑞昌縣志】載:此地原屬長江埠口,扼守縣城古道。小商巨賈聚集,是當(dāng)時物資集散地之一。有煙行、作坊、染坊、木器、豆腐、飯食、屠宰、藥店、軋花、釀酒等類鋪店,兼而修有石板道,故俗稱泥灣街?谷諔(zhàn)爭時期,碼頭被日軍占為據(jù)點。民國政府將碼頭鎮(zhèn)所遷設(shè)泥灣,更名泥灣鎮(zhèn)?谷談倮,鎮(zhèn)公所由泥灣又復(fù)遷碼頭,為碼頭鎮(zhèn)。
泥灣街:自清初至民國中期為發(fā)展時期,民國末年始衰,其歷史約三百年。
何頭——西距鎮(zhèn)4.5公里,赤湖何頭汊西北岸。5戶,27人。
清乾隆丁已年(1737),朱永端自朱湖遷此。已遷新村,原村廢。
上魏——西距鎮(zhèn)4公里,梁公堤下側(cè)丘地上,東接達山垴。46戶,221人。明正統(tǒng)年間(1436—1449),魏珉自魏家沖遷此。
下魏——西距鎮(zhèn)4公里,與上魏相連。12戶,55人。
半甲李——(又稱李家),鎮(zhèn)東4公里處,梁公堤下側(cè)土丘上。28戶,120人。明永樂年間(1403—1424),李駟由德化新塘鋪遷此。
智基壟——鎮(zhèn)東4公里處,泥灣汊南岸丘地上,東與上魏一港之隔。18戶,84人。明永樂元年(1403),余政論暨兔山由本邑余家橋遷此。
馮家墩——鎮(zhèn)東3公里處,梁公堤下段南側(cè)丘上,東與余家灣相對。61戶,258人。
清順治年間(1644—1661),馮能吾自本邑馮家鋪遷此,F(xiàn)為馮、朱、田同村并居。屬蘇山村。
李家——鎮(zhèn)東4.5公里處,河頭汊西岸。22戶,98人。
明永樂十七年(1419),李維林由湖北黃梅李英遷居化邑李家口,復(fù)遷此定居。
艾家——泥灣汊北岸,西距鎮(zhèn)4.5公里。9戶,40人。明永樂年間(1403—1424),艾和平自本邑范家鋪九都源遷此落業(yè)。已遷新村,原村廢。
周家——泥灣汊以北,鎮(zhèn)東4.5公里,東與朱湖比鄰。29戶,132人。明成化年間(1465—1487),周伯蟬自碼頭街遷此。
下談——鎮(zhèn)東5公里,赤湖岸汊土丘上西與上談毗連。82戶,380人。明永樂二年(1404),談祖慶由本邑張家垅遷此。
上談——赤湖邊土丘處,西距鎮(zhèn)4.5公里,東與下談毗鄰。22戶,109人。明永樂二年(1404),談祖善由德化縣城子鎮(zhèn)攜母偕妻,卜居于此。
蘇山(陳家封家)——鎮(zhèn)東4.5公里處,泥灣垴北腳,東與上談連界。105戶,499人。村為封、陳、朱三姓并居。明永樂年間(1403—1424),封大節(jié)自碼頭街遷此。陳興遠由烏石街遷此并居。
【封氏·《蘇山記》】:“若我祖所遷之地······,蓋聞漢蘇耽訪道憩息于斯,盤桓日久,以此地可作名山觀,因以蘇山名”。
【同治·瑞昌縣志】:治北四十里,舊有“桔井”,世傳蘇耽中舉處,今呼蘇山家。
馬蘭咀——西距鎮(zhèn)5公里,赤湖北岸小丘上。79戶,375人。
相傳:古有邑侯,取此地水陸兩可,養(yǎng)有軍馬,筑有馬欄,修馬道于咀上。清康熙年間(1662—1722)朱鴻自朱湖遷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