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華東路岳口街,清代石坊“勇壯簡易”和“閩越熊聲”坊引人注目。清圣祖曾賜名予這些石坊,體現(xiàn)了對平臺名將藍理、許鳳立的表彰。這些石坊威武雄壯,特別吸引人的是,五處鏤雕上洋人的形象,生動展現(xiàn)了明清時期漳州與海外的友好交流,見證了那個時代的開放與包容。
“勇壯簡易、所向無前”坊為清康熙四十六年(1619年)賜福建提督、左都督、掛鎮(zhèn)朔將軍印的藍理所立。藍理(1649-1720),字義甫,號文山,漳浦縣赤嶺人。在澎湖海戰(zhàn)中,藍理腹部被炮擊傷,拖腸血戰(zhàn),功居第一,康熙帝稱他為“破肚總兵”。
“閩越雄聲、楚滇偉績”坊,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賜福建全漳總兵官、左都督許鳳所立。香港路的牌坊,可稱為“文牌坊”,它為文官而立,而新華東路的牌坊是“武牌坊”,它為為武官而建,時間約晚100年。
漳州的明清石牌坊以其精湛的石雕藝術聞名。無論是花鳥、人物還是獸形,都雕刻得渾樸精致,栩栩如生,展現(xiàn)出傳統(tǒng)石雕藝術的高超技藝。它們既體現(xiàn)了典雅的精致美,又蘊含著豪放流暢的風格,是漳州石雕藝術的典型代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