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張掖市 > 高臺縣旅游

正義峽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正義峽

正義峽又名鎮(zhèn)夷峽,當?shù)厝朔Q石峽,位于羅城鄉(xiāng)天城村,因地處黑河中下游交界處,且分上、中、下三段故今又稱其為“黑河小三峽”。相傳原來峽口被巨石阻塞,常有水患,大禹治水時用神斧將巨石劈為兩半,山崖上至今還留有當年的遺跡---神斧鑿痕。

峽口周圍山嶺重疊,壁立千仞,飛鳥難渡,黑水中分,僅此一線。漢晉時期從黑河北岸通往匈奴老巢---龍城的古道便由此穿過,正處于甘(甘州今張掖)、肅(肅州今酒泉)、蒙(今內(nèi)蒙古)三方交界,而且左右山崖如刀削斧劈,十分險峻,自古有“天城鎖鑰”之美譽,在抗御北方少數(shù)民族入侵中發(fā)揮了天險要隘的戰(zhàn)略作用,所以古人美其名曰“鎮(zhèn)夷”,建國后方改為“正義峽”。這里舊有黑河古渡、蘇臺云香、紫塞平沙、趙墓煙冥、石峽晚翠、紅崖早霞、東山峭壁、西嶺生鹽等“鎮(zhèn)夷八景”,明代詩人岳正觀后分別以此“八景”為題欣然賦詩贊賞,一時名播四方。

峽中山間古跡眾多,其中又以霍王廟、趙公井和閆相師碑尤為著名。天城山上的霍王廟是當?shù)厝藶榧o念漢代名將霍去病而建,當年正是因為霍去病,使得匈奴驚弓喪膽發(fā)出“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牧業(yè)不生息;亡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的哀嘆。公元前70年,峽外狼煙又起,漢宣帝派大將趙通率鐵騎出鎮(zhèn)夷峽迎頭痛擊,在石門山殺得來犯匈奴潰不成軍,追擊途中又得到烏孫國兵馬的夾擊援助,最終取得了擊斃匈奴魁首的全勝戰(zhàn)果。之后,趙通奉命留守峽口,在此筑城屯田,養(yǎng)馬練兵,使匈奴數(shù)十年不敢妄動。趙通辭世后,當?shù)剀娒裨谒坝H自開挖的水井前立碑,銘刻“甘泉濟眾”以作紀念,后世稱之為“趙公井”。出生在當?shù)氐拈Z相師,智勇雙全,在平叛衛(wèi)國中屢建奇功,最后官居甘肅提督。于乾隆27年病卒后,被朝廷加贈太子太保榮銜,乾隆皇帝特御賜祭葬碑,碑文如下:

“朕惟虎臣作鎮(zhèn),必資保障之材;麟閣銘勛,每悼宣勤之佐。是故生則錫之邠帶,沒則賜以嘉名,所以示國恩,勵臣節(jié)也。爾原任甘肅提督加增太子太保閻相師,素嫻武略,從任戎行。生長秦中,悉邊陲之形勢;奮身卒伍,有專閫之規(guī)模。方協(xié)鎮(zhèn)于平?jīng),韜鈐益展;逮建牙于湟隴,揚歷恒多。屬回部之歸誠,佐軍營而宣力。從征戈壁,威行蔥嶺之西;躍馬崦嵫,勛策凌煙之上。何期疢疾。奄逝忽聞。特晉官銜,并優(yōu)恤典。謚曰:‘桓肅’,肖厥生平。嗚呼!聽鼙鼓而興思,眷懷彌篤;撫版圖之式廓,克壯其猷。用紀貞珉,表茲華碣。欽予時命,貽爾后人。乾隆二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其墓碑至今仍屹立在峽內(nèi)閆家灣。

在正義峽,隨處可見的奇峰怪石,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如“老君升天、二僧拜佛、金龜探水”等。其中聞名遐邇的要數(shù)“太上靈巖”,《山海經(jīng)》云:“老子騎青牛,過函谷,西行入于流沙”。據(jù)說太上老君就是從這里羽化成仙的,身體變成了那塊形如老翁的巨石矗立于山巔之上,有風時還微微晃動,似乎要離凡飛去。正義峽山奇水奇,更為奇特的是被譽為“樹中之雄”的胡楊林。胡楊林俗稱梧桐樹,秋季葉片有紅、黃、橙三種顏色,葉片有圓、扁、三角等不同形狀,枝干奇崛,如龍似虬。余秋雨先生稱贊它“活著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


>>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