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山摩崖造像位于東平街道護駕村東青峰山西麓的摩崖上,泰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造像有兩組,共24尊。第一組造像近于山巔,呈扇形分布在高十幾米的3塊巨巖上。有高浮雕造像21尊,中間為釋迦牟尼高浮雕像,高近1.5米,結跏趺于金剛座上,兩耳下垂,高肉髻,通肩式袈裟,手施無畏與愿印,神情莊重。其左右各一弟子像,亦為高浮雕,立式,腳踏圓形仰蓮座,雙掌合于胸前,著通肩式袈裟。其左右兩崖各有9尊造像,合為十八羅漢。像高在40厘米-50厘米之間,各單身于佛龕內,姿態(tài)各異。這些造像多作跏趺狀,千姿百態(tài),勃發(fā)逼真,栩栩如生。有的手捻佛珠,有的手持蓮花,有的手握法器,有的合掌,有的搔首,有的撫胸。其中一尊羅漢雙眉深皺,雙手合十于胸前,口微微顫動,似在默誦--。造像的多數(shù)題記已模糊不可辨,年代已不可考,但根據(jù)造像風格分析,應是金元時期的產(chǎn)物。
第二組造像位于第一組前下方近60米處,有造像3尊,位于圓拱形龕內,是三世佛(又名三身佛),表示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高度均在兩米左右,高浮雕,結跏趺于須彌座上,雙領下垂式袈裟,面部圓潤。中間為釋迦牟尼,雙手撫胸。左為阿彌陀佛,西為琉璃光佛,皆施禪定印。此組造像由于龕深樹遮,保存完整,衣紋清晰猶如新鐫,可惜龕外左側題記不可辨。根據(jù)造像風格和雕技分析,為明代所雕造。
在兩組造像之間有一井,深數(shù)丈,擲石則應聲,常年不涸,人們稱之“神仙井”。第二組造像旁原有古建筑,今僅存殘墻瓦礫,石砌臺階蜿蜒曲折通到山下,完好如初。
青峰山摩崖造像表現(xiàn)出明顯的佛教內容,它雖不及白佛山造像之高大、司里山造像之眾多,但造像內容鮮明,雕刻細膩,對于佛教石刻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價值。
東平街道:東平街道辦事處地處東平縣城,現(xiàn)轄61個行政村(居),總面積153平方公里。在宏觀形勢下,街道積極融入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新常態(tài),緊緊圍繞“推進富民強縣新跨越、建設幸福魅力新東平”的總體工作部署,以建設幸福魅力新街道為目標定位,突出抓好工業(yè)經(jīng)濟、商貿(mào)旅游、特色農(nóng)業(yè)、社區(qū)建設、民生改善等重點工作,凝心聚力、創(chuàng)新思路、擔當實干,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快速增長、民生持續(xù)改善、社會和…… 東平街道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