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古鹽井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征服云南,置益州郡,下轄24縣,其中比蘇縣即在以諾鄧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蘇”是僰語,意為“有鹽的地方”。諾鄧鹽井自漢朝開采以來至今歷兩千余年,在這口深深的直井下面,還有縱橫交錯的引水甬道,猶如一條地下運河,古代用人工汲水的方法從下面取鹵再分給各家“灶戶”煮鹽。
2、鹵脈龍王
諾鄧的龍王據(jù)說是主管五井鹵脈的,明初的五井包括諾鄧井、順蕩井、山井、師井、大井和麗江府的蘭州井、鶴慶府的彌沙井等七個鹽井。到明朝后期,才把諾鄧井、天耳井、大井、石門井、雒馬井這五個鹽井習(xí)稱為“五井”。
3、北山重樓
諾鄧北山民居依山構(gòu)建,層層疊疊,前后人家樓院重接、臺梯相連,往往是前家后門即通后家大院,古代詩人描繪諾鄧村居是:“疊岸分傳徑,重樓滿集阿”。全村院落形式如“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一顆印四合院”等等,風(fēng)格各異。
4、河?xùn)|民宅
古詩言諾鄧河是“雙橋鎮(zhèn)小狹,水細(xì)未成河”,只有河?xùn)|一帶地勢稍緩,民居宅院相對建得寬平完整。古文曾描繪諾鄧村:“崇山環(huán)抱,諾水當(dāng)前,箐簧密植,煙火百家,皆依山構(gòu)舍,高低起伏”。
5、鹽街鹽局
河?xùn)|鹽地街有鹽局舊址,古代由煮鹽的灶戶將制成的食鹽交到鹽局,鹽官再把鹽分發(fā)到各地行銷,絡(luò)繹不絕的運鹽馬幫在此出發(fā),走往東向大理,南向保山,西向騰沖、緬甸,北向麗江、西藏的“鹽(茶)馬古道”上。明代五井鹽課提舉司年上繳中央的鹽課銀達(dá)38000兩。鹽局前有萬壽宮遺址及“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等民居院落。萬壽宮遺址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筑,明初人們將原元代江西會館改為寺廟,稱“祝壽寺”。
嘉靖年間提舉李瓊重修該寺,明未改名為“萬壽宮”,現(xiàn)存李瓊所寫詩碑。“四合五天井”為村中平面積最大的民宅,院中間一個大天井,四邊有四個小天井,上房、耳房、面房都設(shè)有堂屋,四面樓房相通可巡回來往,即“走馬轉(zhuǎn)角樓”結(jié)構(gòu)。
6、提舉衙門
公元1383年明政府在全國置七個“鹽課提舉司”,云南就有四個,這里就是其中之一的“五井鹽課提舉司”衙門舊址。后來提舉司衙門外遷,這里就演變成了諾鄧黃氏家族私宅區(qū),族人乃將原提舉大門改造成登載本家科舉功名的“題名坊”。清代黃氏門中共出兩進士、五舉人及上百名秀才,康乾年間舉人黃桂是名噪一時的飽學(xué)之士,曾被譽為“滇中一儒杰”。
7、道長月臺
明清以來道教在諾鄧地區(qū)影響較大,這里是清末民初一位著名道長的家宅舊址,其建筑特色是院內(nèi)有一般民居都不可能有的庭前月臺,在此可作法事或彈演洞經(jīng)等。
8、銀匠舊居
明末以來,楊氏家族的銀制工藝名聲遠(yuǎn)播,銀匠舊居比較古舊,為明末所建。
9、河頭潭影
諾鄧村河頭有幾個較深的水潭,狀如杯、碗、瓢、盆等,又有古磨坊、碾坊等遺址,周邊飛瀑流泉,樹木蔭翳,潭影幽清。
10、黃家古榕
北山民居建筑群中有黃氏家族所植三百多年的高山榕,諾鄧人取名叫“萬年青”,蔭蓋著古提舉司衙門前的下馬場。
11、貢爺家風(fēng)
河?xùn)|貢爺院前堂有清代中期遺留的屋梁焚燒痕跡,傳說是無人在家時大樓失火但僅焚毀一梁即自滅,該貢生家族即以此保留作代代家教樣本,告誡后人須重視文化、遵守禮樂、行義好善。
12、進士家雕
清乾隆間進士黃紹魁舊居有精致的木雕圖案,尤以中堂正上方的“黃榜題名榮歸故里”圖及“麒麟探花、雙鳳朝陽”書案為珍品。此外,諾鄧全村許多村民家中還保留著大量明清文化的遺蹤,目前散落在全村各戶的古董、文物、字畫牌匾、古老家具什物就有10000余件。
13、屋檐五滴
諾鄧民居多為因山就勢修建,其四合院異于平原地區(qū)。正房與廂(耳)房、面房高低錯落不在一個平面,故形成了前后左右屋面瓦檐上下層層遞接的“五滴水四合院”或“四滴水”、“六滴水”等屋檐現(xiàn)象。諾鄧村民居建筑充分體現(xiàn)著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diào)適應(yīng),其門、窗、粱、架、斗、拱、柱、檐、枋、檁特色鮮明,十分重視整體結(jié)構(gòu)和局部建造的嚴(yán)謹(jǐn)統(tǒng)一,重視傳統(tǒng)工藝和雕刻圖案的美觀精細(xì)。
14、多臺院落
諾鄧北山民居皆建于陡坡之上,便形成了這種“臺梯式四合院”,天井之內(nèi)有三、四層臺面,逐級上堂,風(fēng)格獨特。
15、袖珍小院
諾鄧村人煙密集而地面有限,很多民居的安排都很緊湊,精巧玲瓏。
16、臺梯集市
古代諾鄧每個月趕集四次,因地點限制,街場都安排在西面村尾一帶,這個很長的石頭階梯兩邊過去都是肉鋪,傳說晚間有豹子因偷食零肉而從臺階上滾下到谷底跌死,足見其陡。
17、村巷石板
諾鄧街巷村道縱橫穿插,都由清一色石板鋪就,且三步一階、五步一臺,誰也數(shù)不清村里有多少級臺階。
18、鹽馬古道
在村北可見古代東向大理、南至保山、西接騰沖緬甸、北連麗江西藏四條“鹽(茶)馬古道”的石板路面。四方的驛道穿山越嶺,匯集于此,南來的驛路山腰上可見古代的貞節(jié)牌坊遺跡。
19、本主神祠
諾鄧村西北面有本主(三崇)廟及城隍廟等神祠。
20、欞星門坊
諾鄧文廟前有“欞星門”,這是滇西地區(qū)現(xiàn)存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木牌坊,始建于清初,四柱三楹、飛檐斗拱,又叫“騰蛟、起鳳”坊。
21、文廟秋陽
諾鄧雖然不是州、縣駐地卻建有孔廟,這在古代禮制中是個特許。諾鄧文廟建筑精致莊嚴(yán)、古樸典雅,里面大殿“至圣宮”塑的是“布衣孔子”,師長風(fēng)范、和藹可親,不同于外地文廟塑的都是著帝王衣冠的孔子像。文廟的紅墻外“禮門”上 書-“江漢秋陽”匾,顯見古代諾鄧文人致遠(yuǎn)清高。在供奉“文圣”的孔廟旁還有供奉“武圣人”關(guān)公的武廟,可謂是“文武并列”。
22、玉閣星圖
玉皇閣是滇西地區(qū)現(xiàn)存的極少見的三層0式古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古代是著名的道教宮觀。大院內(nèi)有明代的梅樹及翠柏、紫薇、金桂等。大殿頂層上現(xiàn)存的藻井繪畫“二十八星宿圖”可稱為“諾鄧一絕”,在研究中國古代宇宙觀和天文、藝術(shù)、建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3、五云紅葉
諾鄧玉皇閣道教建筑群古人譽之為“五云首山”,五云即指云龍五井。玉皇閣周邊古木參天,老樹虬枝,尤其是風(fēng)景價值頗高的黃連木,樹高多達(dá)三、四十米,最老的樹齡已800余年,春夏之季,綠蔭濃郁,一到秋來,樹葉紅黃相間,色彩斑斕,接著就是一片“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美景,令人留連忘返。
24、香山晴嵐
諾鄧南山又謂香山,正當(dāng)玉皇閣前面猶如一架巨大的屏風(fēng)。山上舊有許多廟宇,現(xiàn)存古嶺寺、香山寺(觀音寺)等幾座,每當(dāng)雨過天晴,山嵐靄靄,景色清幽、青翠欲滴,把山下的諾鄧村點綴得更加古色古香。
諾鄧村:諾鄧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境內(nèi),自唐代南詔時期以來近1300年村名一直沒有改變,是滇西北地區(qū)年代最久遠(yuǎn)的村落。 漢代,這里的鹽業(yè)經(jīng)濟已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并因鹽而設(shè)縣。唐代,云南新開了諾鄧并,從而也就開始了這個鹽井村落的歷史。 諾鄧村最古老的建筑是“萬壽宮”!叭f壽宮”為元代建筑,其時是外省客商的會館,到明初,將會館改作寺廟,原稱“! 諾鄧村詳細(xì)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