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女大校舍位于倉山區(qū)上三路8號,共3座,建在山崗頂上,面向東南,平面呈門形。依山勢筑3座大平臺,中間主樓為馬蓮彭學院(MalianPayneHall),俗稱彭氏樓,現(xiàn)名勝利樓。右側為谷蓮堂宿舍(GransonHall),俗稱谷氏樓,現(xiàn)名和平樓。左側為程呂底亞宿舍(LydiaA.TrimbleHall),俗稱程氏樓,又稱立雪樓。
馬蓮彭學院(MalianPayneHall),俗稱彭氏樓。為三層框架結構,建筑面積2790平方米;屋身呈法國新古典主義風格,正面突出五開間兩層羅馬式拱廊,一層毛面石砌方柱,二層為塔司干柱式,拱面刻紋飾,拱柱上下有線腳托座。單檐歇山頂,屋面覆筒板瓦,屋頂主脊兩側飾琉璃花格,前后檐各6個翼角,左右檐各4個翼角,翹角尖端各飾一獅子。所有飛檐、翼角、梁桁,均彩繪紋飾。屋內中廊式,東西走向,兩側開間,一層5間,二層6間,三層作禮堂。樓層為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密肋式梁板。
谷蓮堂宿舍(GransonHall)和程呂底亞宿舍(LydiaA.TrimbleHall)均為三層磚木結構,建筑面積各2720平方米。門廊設在側向,屋內中廊式,南北走向,兩側開間,每層各13間。柚木地板,內墻中等粉刷。屋面宮殿式,墻體、門、窗、外廊皆西式。三座樓房底層為半地下室,峰冒石外墻。一層底部作弧形及一大一小線腳,以上清水紅磚墻,墻角外伸0.05米,用方整石與紅磚交錯構成花飾。木框玻璃窗門,外加木百頁,窗上部石砌拱形花飾。
光緒三十四年(西元1908年),美以美會(TheMethodistEpiscopalChurch)創(chuàng)辦華英女子學堂。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美以美會外洋女布道會開始募資修建校舍,其中Mr.J.D.Payne為紀念其女兒捐款修建教學樓一座,美以美會外洋女布道會哥倫比亞河支會為紀念前任支會主席勞拉夫人(Mrs.LauraGranston)認捐修建宿舍一座。工程于宣統(tǒng)三年(公元1911年)12月12日奠基,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竣工啟用?⒐ず髢勺鶚前凑掌渚杩钫叩囊庠该麨轳R蓮彭學院(MalianPayneHall)和谷蓮堂宿舍(GransonHall),俗稱彭氏樓和谷氏樓。
民國四年(公元1916年)華英女子學堂改稱華南女子大學(HwaNanCollege)。
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華南女子大學獲準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注冊,允許照美國大學的資格規(guī)定,給予華南女子大學畢業(yè)生學士學位。
同年,華南女子大學因學生人數(shù)不斷增加,在學生及校友中發(fā)起募捐建樓運動,共收到捐款國幣兩萬元,于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開工,十四年(公元1925年)落成。為紀念此時離任的首任校長程呂底亞(MissLydiaTrimble)建校功績,命名為程呂底亞宿舍(LydiaA.TrimbleHall),俗稱程氏樓。
民國十四年到十六年(公元1925-27年),福州醞釀并爆發(fā)“反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權”運動,催生了國民政府對外國在華學校的管理制度,如外國人不得擔任校長、禁止強迫學生學習宗教內容等。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華南女子大學在向中華民國教育部登記時,因不滿足普通大學至少三個學院的要求,改稱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簡稱華南女院。
抗日戰(zhàn)爭中,華南女子大學內遷南平,校舍由留守職員看管。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2月9日,馬蓮彭學院失火燒塌。
抗戰(zhàn)勝利后,馬蓮彭學院修復,許多美國人士和華南在美校友解囊相助,通過美國的中國基督教大-合托事部(UnitedBoardforChristianCollegesinChina)匯來50000美元,作為馬蓮彭學院的修復費用。
1951年4月6日,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由政府接管,并于12月與福建協(xié)和大學、私立福建學院等合并為福州大學,1953年改稱福建師范學院,1972年改稱福建師范大學。
該建筑于2008年被列入《福州市區(qū)優(yōu)秀近現(xiàn)代建筑保護規(guī)劃》,為省級優(yōu)秀,2009年被列為倉山區(qū)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列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對湖街道: 對湖街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qū)西南部,總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3.80萬,1988年設置。1997年,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3.4萬,下轄施程、程厝、馬廠、長安、倉頂?shù)?個社區(qū)居委會。2004年街道完成工業(yè)總產值 4900萬元,其中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總值383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0萬元;財政總收入751.98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83.49萬…… 對湖街道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