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洲窩堡村】建制村,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東起太平街村,西至紀(jì)家窩堡村,地勢西高東低、北沙南洼,轄7個自然屯。全村區(qū)域面積18.35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3028畝。1923年歸屬第二區(qū)公所(駐地何家窩堡),1945年光復(fù)后隸屬第七區(qū),1959年成立國營機械化林場,1963年場社分家,成立孫家店人民公社,隸屬孫家店人民公社,1965年隸屬于海洲公社。
〔海洲窩堡〕自然屯,曾用名腰海洲窩堡、何家屯。地勢北高南低,多為沙崗地。清朝初期,何氏先人從山東登州逃荒來到此地定居,何家屯就是海洲窩堡原來的村名。清朝末年,大批海城人(古稱海州)移戶僑置而來,這些僑置戶從原藉偕親聯(lián)友成批來后,懷著對故鄉(xiāng)海州的眷戀之情,便將居住地定名為海洲窩堡。區(qū)域面積4.6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807畝。
〔后海洲窩堡〕自然屯,位于村北2千米處,多為沙崗地。后海洲窩堡是清朝末年海域人遷移僑置而來后由海州窩堡村分出來的村落,因位于海洲窩堡村北,故稱后海洲窩堡。區(qū)城面積2.3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958畝。
〔前海洲窩堡〕自然屯,位于鄉(xiāng)駐地海洲窩堡東南2千米處。東起東葦塘、西至任家屯。地勢北高、南部為洼地。東、西平坦。前海洲窩堡也是清朝末年海城(海州)人移戶僑置到海洲窩堡后,分出來的一個村落。因位于海洲窩堡村東南,故稱前海洲窩堡。區(qū)域面積2.3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572畝。
〔燕家屯〕自然屯,位于村部東南1.5千米處。地勢北高,東、西、南平。燕氏家族十三世在山東壽光縣時,曾受過朝廷封賞。1904年,燕氏十四世燕明昭率長子燕江城、次子燕錦城、三子燕春城和長孫燕錫玖,從老家山東壽光縣澤莊來此定居,先后開過藥店、染房。一時生意興隆,遠(yuǎn)近聞名。人們將燕氏定居地稱之為燕家屯。區(qū)域面積2.2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317畝。
〔東葦塘〕自然屯,位于村東南1.5千米處。屬低洼地。清光緒年間,有幾戶人家到此處定居,居住地附近有一百余平方米的水塘,塘里長滿蘆葦,形成一處葦塘。又因村落位于海洲窩堡東南,所以人們習(xí)慣稱這一地方為東葦塘。區(qū)城面積2.3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506畝。
〔邢家屯〕自然屯,位于村東北2.5千米處。地勢西、北部高,東南部平坦。清朝末年,有邢氏先人邢喜風(fēng)、邢喜來及三弟(途中丟失),從山東登州府尹邢莊來到此處定居,長兄居?xùn)|院,弟住西院,后又有王、張等姓氏相繼搬來,因邢氏兄弟最早定居,村名便稱為邢家屯,F(xiàn)村里多為邢姓。區(qū)域面積2.3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939畝。
〔印家屯〕自然屯,位于村西南1千米處。地勢西、北部高,東、南部平。清朝末年,印氏先人印克功闖關(guān)東來到這里,開荒種地,隨后又有范氏、孫氏人家遷來,漸成村落。因印氏最早搬來定居,村名稱為印家屯。區(qū)域面積2.3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929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