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古王集鄉(xiāng)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古王集鄉(xiāng)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原名黑堌寺。北宋嘉祐元年(1056),禮部侍郎王堯臣更名王集,清同治三年(1864),以狀元臺為中心筑寨,俗稱鼓心王集,又名古王集。1958年分設王集西、王集東。因位置在王集西部,故得名。1981年更名為古王集西。
清嘉慶元年(1796),潘氏由縣城西二街遷此建村,得名潘莊。后耿氏遷入,村名改為潘耿莊。
原名黑堌寺村。北宋嘉祐元年(1056)禮部侍郎王堯臣更名王集,清同治三年(1864),以狀元臺為中心筑寨,俗稱鼓心王集。又稱古王集。1958年分設王集西、王集東。因位置在王集東部,故得名。1981年更名為古王集東。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馬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取名馬莊,為與小馬莊相區(qū)別,故得名大馬莊。
明崇禎十七年(1644),苗氏由苗樓遷此建村,得名苗莊。
清乾隆年間,榮莊原系馬武的佃戶莊。馬武入京盜竊皇宮被通緝,曾氏改為曾廟、曾樓,后來仍稱榮莊。
原名潘老家。清代末年,潘姓富人為防外來侵犯,建高樓一座,后人更名為潘小樓。
明代年間,左氏祖先從山西洪桐縣遷居此地,根據本地土質特征和做盆罐的手藝,建了盆罐窯,生意紅火,為此取名為左窯。
原名為大盜馬武的下莊子。清乾隆元年(1736),馬武案發(fā)外逃,此莊入官,故得名官莊。
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元基由商丘縣李四俠莊遷此定居,建樓一座,得名李樓。1949年更名為南李樓。
清雍正元年(1723),劉付同從歸德府遷此建村,因有小廟一座,故得名劉小廟。
明洪武四年(1371),祝氏從山西遷此定居,因莊小人稀,得名小祝莊。后更名為南祝莊。
明洪武四年(1371),李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稱李莊。后有人行醫(yī),人稱李大夫,故得名李大夫莊。
相傳此地原為明朝宰相沈鯉的一個東花園,內有樓閣,故得名東沈樓。后更名為沈平樓。
說明:數(shù)據源自網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