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四年(1371),蔡興、蔡旺從山西洪洞縣移居虞城,一居城東蔡老家,一居城西蔡小樓。清嘉慶四年(1799),其一支從蔡老家分遷于此,取名大蔡莊。 |
明代,山東單縣黃堤口人黃克勤在虞城做官,退職后,與其弟黃克贊攜眷遷與此建村居住,在村東建一廟院,高閣,故取名黃閣。 |
明正德年間,王珍從山西遷居虞境,在劉花園給劉家當佃戶后,王珍挖寶致富。離開劉花園,置地540畝,立戶建村。后人為紀念先人,故得名王珍莊。 |
明洪武三年(1391),黃氏由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取名黃莊。后來蔣氏從趙樓遷來,出一名醫(yī),醫(yī)術精湛,醫(yī)德高尚,村民敬之,遂改名為蔣黃莊。 |
明洪武三年(1370),趙氏先祖遷居此地,因當時蓋有一處樓房,故取名趙樓,因位于利民南部,久之又稱南趙樓。 |
明代初年,謝氏遷此建村,取名謝莊。 |
明洪武十五年(1392),汪氏在此蓋樓立莊,取名汪樓。 |
明永樂年間,付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村西南原有一堂廟,居利民鎮(zhèn)東關大橋八里,故取名東八里堂。 |
明崇禎年間,虞城大戶范氏建村,稱范莊,后外姓人陸續(xù)遷入,以楊姓居多,漸改為楊范莊。 |
明代時期,村東西長一里許,依次住有余、武、張、劉、汪、董、陳、李姓,并各自立村,因村舍連接,外人無法分辨,故取名一里九莊。 |
原為一寺院。明代,江蘇金壇李氏兄弟文渙、文考,因犯案出逃至黃閣。隱姓埋名多年,待案件了結,李氏恢復本姓,于寺院處建村,取名李寺莊。 |
明代,為范氏所建。建村時在村前打一磚井,因此井距北關大橋三里,故取名三里井。 |
明洪武元年(1368),張氏奉治攜家眷定居于此,后建樓一座。因位于大堤周圍,故得名堤圈張樓。 |
原稱大劉莊。明萬歷年間,范氏遷入,取當地名宦范良彥《綸城晚眺》詩中的鴻雁歸來拆解取名歸鴻。后人逐漸集聚,俗稱歸鴻集。 |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2),喬詩文從民權遷此定居,取名喬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