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元年(1368年),始筑堤御洪,因在西江之南,稱南岸圍,南岸因此得名。 [詳細] |
相傳300多年前,當?shù)厝嗽诰噗祖?zhèn)現(xiàn)址500米處的河逢洞搭草棚經商。民國四年(1915年)一場山洪將草棚沖到今河臺圩的地方,人們又在此地建鋪開業(yè),形成集市,遂稱此地為“河抬”圩。因“抬”與“臺”同音,變成“河臺”。 [詳細] |
樂城鎮(zhèn)因古為樂城縣地而得名。 [詳細] |
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水南圩所在地位于大逕河、清灣河和社坑河匯合處,故稱河口圩。后為了與三水縣河口區(qū)別,改名水南圩,取大逕河水自此由北向南流之意。 [詳細] |
祿步鎮(zhèn)原名“六步”,意為離原縣城肇慶鎮(zhèn)僅六甫路(即30千米),取其諧音,故名祿步。 [詳細] |
因當?shù)赜小靶∠婵印倍妹?[詳細] |
大灣鎮(zhèn)因地勢低洼,一面是水,三面環(huán)山,中間是個開闊低洼地,西江在此形成一個“大彎形”而得名。 [詳細] |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在圩市溪流上搭起一座木橋,方便行人,萬歷年間(1573~1620年),改建為石板橋,此后人們逐漸向新橋附近擺攤,遂改圩名為新橋。 [詳細] |
白諸鎮(zhèn)圩鎮(zhèn)附近有一座61米的山崗,山上有形狀如豬的大石,古時鄉(xiāng)民求雨時以白泥涂在此石上,故稱山崗為白豬崗,后將豬改為諸,稱白諸。 [詳細] |
蓮塘鎮(zhèn)村莊地形似蓮藕生長于池塘之中,因此得名。 [詳細] |
活道鎮(zhèn)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古稱沙尾店,處于高要至高明、三埠的要道,貿易貨物靠步行肩挑,不少人在此勞累致死,又名餓殍店。新中國成立后改稱活道圩。 [詳細] |
蛟塘鎮(zhèn)因蛟溪橫貫境內,村落周圍魚塘環(huán)繞,寓意“藏蛟龍之地”,故名蛟塘。 [詳細] |
傳說附近有朝龍廟,宋隆水流經廟前,為不讓“龍”逸去,后建金星社壇,象征將“龍”截回來,回龍因此得名。 [詳細] |
因白土鎮(zhèn)蘊藏大量白色鋁礬土而得名。 [詳細] |
金渡鎮(zhèn)鎮(zhèn)北面的沙頭是擺渡橫過西江前往肇慶的重要通道,好比黃金渡口,故稱金渡。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