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昂仁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情況介紹

昂仁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情況介紹

昂仁縣轄鄉(xiāng),縣府駐地。1960年8月建卡嘎鄉(xiāng),1968年改紅旗公社,1982年復改卡嘎鄉(xiāng)。位于縣城西南,距縣城7公里,鄉(xiāng)府駐長嘎村。面積1200平方公里,人口0.59萬。轄波熱、布嘎、沙律、通門、帕熱、塘嘎、聶木晶、帕嘎、布瑪、多典、長瓊、歐、德吉林、日布、當嘎、措松、龍珍、熱龍、列、如多、南瑪、取充、昂仁、卡嘎、江嘎、卓日26個村委會。以農為主,種植青稞、豌豆、油菜等。境內有昂仁寺。
桑桑鎮(zhèn)是昂仁縣轄鎮(zhèn),地處昂仁縣西部,距日喀則277公里,距昂仁縣67公里,平均海拔4560米,鎮(zhèn)域北部有多雄藏布流過?偯娣e為2830平方公里,屬農牧交換地段。1961年正式成立了桑桑區(qū)委會,1970年3月成立了人民公社,1987年撤掉區(qū)改為桑桑鄉(xiāng),1997年改為桑桑鎮(zhèn)。219國道貫穿該鎮(zhèn),交通便利,過往人員頻繁。

  “桑!辈卣Z意為水質好、草質好的地方。桑桑酥油是用牦牛奶提煉的酥油。草鮮水美的地方產出的酥油味道更純正,桑桑酥油極負盛名,是進貢歷代班禪的極品酥油,聞桑桑酥油盛名購買者甚多,除了在該鎮(zhèn)其它地方很難買到,現已供不應求。為了充分發(fā)揮桑桑酥油的名牌效益,昂仁縣委、縣政府已把開發(fā)桑桑酥油作為提高畜產品商品率、增加群眾收入的重要舉措。

此地冬季寒冷得連馬都要被凍僵!斑_若”意為“馬饑餓”,故名。1960年設立達若鄉(xiāng),屬措麥區(qū)。

1970年改人民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1989、1999年區(qū)劃調整中保留達若鄉(xiāng)。

昂仁縣轄鄉(xiāng)。1961年建達若鄉(xiāng),1970年改公社,1982年復改鄉(xiāng)。位于縣城北,鄉(xiāng)政府駐其日村,距縣城160公里。面積1792平方公里,人口0.04萬。轄其日、查清、夏拉、強瑪4個村委會。為純牧業(yè)鄉(xiāng),牧養(yǎng)牦牛、綿羊、山羊等。。

此地群山包圍,冬季溫暖而舒適,故名!柏暰貌肌币鉃椤岸拘腋5纳焦取。1960年設立貢布久鄉(xiāng),屬謝通門縣。

1962年3月區(qū)劃調整劃歸昂仁縣措麥區(qū)。

1970年改稱人民公社,1984年復貢久布鄉(xiāng)。

1989年4月在全區(qū)撤區(qū)并鄉(xiāng)中將原貢久布鄉(xiāng)、梅通鄉(xiāng)2個鄉(xiāng)合并設置貢久布鄉(xiāng)。

昂仁縣轄鄉(xiāng)。1961年建貢久布鄉(xiāng),1962年3月從謝通門縣劃歸昂仁縣,1970年改為公社,1982年復改鄉(xiāng)。位于縣城西北,鄉(xiāng)政府貢久布,距縣城277公里。面積1700平方公里,人口0.09萬。轄孜熱、色爾夏、孜果、松多、次如、早內6個村委會。純牧業(yè)鄉(xiāng),牧養(yǎng)牦牛、綿羊、山羊等。。

昂仁縣轄鄉(xiāng)。1961年建措邁鄉(xiāng),1962年3月從謝通門縣劃歸昂仁縣,1970年改公社,1982年復改鄉(xiāng)。位于縣城北,鄉(xiāng)政府駐昂布多,距縣城223公里。面積2000平方公里,人口0.12萬。交通條件較差。轄底熱、加葉、熱歐、貢瓊、地沙布、丁仁、勇那、林久、歐榮9個村委會。為純牧業(yè)鄉(xiāng),牧養(yǎng)牦牛、綿牛、山羊等。。
因此地為被包圍的大草壩,故名!靶郯汀币鉃椤爸虚g地”。1960年設立雄巴鄉(xiāng),屬桑桑區(qū)。

1970年改人民公社,1984年復雄巴鄉(xiāng)。

1989年4月在全區(qū)撤區(qū)并鄉(xiāng)中撤銷桑桑區(qū),保留雄巴鄉(xiāng),直屬昂仁縣。

昂仁縣轄鄉(xiāng)。1961年建雄巴鄉(xiāng),1970年改公社,1982年復改鄉(xiāng)。位于縣城西北,鄉(xiāng)政府駐扎日村,距縣城208公里。面積1300平方公里,人口0.06萬。轄普扎、多隆、扎日、居倉4個村委會。屬純牧業(yè)鄉(xiāng),牧養(yǎng)牦牛、山、綿羊、馬等。礦藏資源有硼砂、硫。。

“查孜”意為“鹽山”,故名。1960年設立查孜鄉(xiāng),屬查孜區(qū)。

1970年改人民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

1989年撤區(qū)并鄉(xiāng)中,將查孜鄉(xiāng)和切金鄉(xiāng)的夏龍村合并,設置查孜鄉(xiāng)。

昂仁縣轄鄉(xiāng)。1962年3月從謝通門縣劃歸昂仁縣。1961年建查孜鄉(xiāng),1970年改公社,1982年復改鄉(xiāng)。位于縣城西,鄉(xiāng)政府駐查孜村,距縣城180公里。面積2100平方公里,人口0.06萬。轄查孜、加布欽、那地、唐瓊、夏龍5個村委會。為純牧業(yè)鄉(xiāng),牧養(yǎng)牦牛、山羊、綿羊、馬等。礦藏有黃金、鉛、鋅等。。

“阿木雄”意為“環(huán)形平灘”。地形看似像耳朵形狀而得名。1960年設立阿木雄鄉(xiāng),屬謝通門縣。

1962年,阿木雄鄉(xiāng)劃歸昂仁縣,隸屬查孜區(qū)。

1970年改稱人民公社,1984年復稱阿木雄鄉(xiāng)。

1989年4月在全區(qū)撤區(qū)并鄉(xiāng)中保留查孜區(qū),將原阿木雄鄉(xiāng)和切金鄉(xiāng)的古納村合并,設置阿木雄鄉(xiāng)。

1999年5月撤銷查孜區(qū),保留阿木雄鄉(xiāng),直屬昂仁縣。

昂仁縣轄鄉(xiāng)。1961年建阿木雄鄉(xiāng),1962年3月從謝通門劃歸昂仁縣,1970年改公社,1982年復改鄉(xiāng)。位于縣城西,距縣城140公里。面積1500平方公里,人口0.06萬。轄甭那、歐木、山倉、加布、熱果、過納6個村委會。屬純牧業(yè)鄉(xiāng),牧養(yǎng)牦牛、綿羊、山羊等。。

“如薩”意為“新部落”,故名。1960年設立如薩鄉(xiāng),屬查孜區(qū)。

1970年改稱人民公社。

1977年劃分為如薩、巖布(央布)2個人民公社。

1984年復稱為如薩、央布鄉(xiāng)。

1989年,撤區(qū)并鄉(xiāng)中,保留查孜區(qū);將原如薩鄉(xiāng)、央布鄉(xiāng)2個鄉(xiāng)合并設置如薩鄉(xiāng)。

1999年5月撤銷查孜區(qū),保留如薩鄉(xiāng)至今,直屬昂仁縣。

昂仁縣轄鄉(xiāng)。1961年建如薩鄉(xiāng),1970年改公社,1982年復改鄉(xiāng)。位于縣城西,鄉(xiāng)政府駐龍布村,距縣城360公里。面積1650平方公里,人口0.06萬。轄路唐、納那、龍布、查瓊、松多5個村委會。純牧業(yè)鄉(xiāng),牧養(yǎng)牦牛、綿羊、山羊、馬等。。

鄉(xiāng)所在地較為隱蔽故叫“孔隆”!翱茁 币鉃椤半[蔽的山谷”,故名。1960年設立孔隆鄉(xiāng),屬查孜區(qū)。

1970年改稱人民公社。

1984年復孔隆鄉(xiāng)。

1989年4月將原孔隆鄉(xiāng)與帕拉鄉(xiāng)的南納村合并設置孔隆鄉(xiāng)。

1999年5月撤銷查孜區(qū),保留孔隆鄉(xiāng),直屬昂仁縣。

昂仁縣轄鄉(xiāng)。1960年建孔隆鄉(xiāng),1970年改公社,1982年復改鄉(xiāng)。位于縣城西北,鄉(xiāng)政府熱東,距縣城290公里。面積1990平方公里,人口0.06萬。轄仲都、果芒、納那、分孜4個村委會。為純牧業(yè)鄉(xiāng),牧養(yǎng)牦牛、綿羊、山羊、馬、黃牛等。。

昂仁縣轄鄉(xiāng)。1961年建尼果鄉(xiāng),1962年3月從謝通門縣劃歸昂仁縣,1970年改公社,1982年復改鄉(xiāng)。位于縣城西北,鄉(xiāng)府駐沙內村,距縣城290公里。面積1780平方公里,人口0.11萬。交通條件較差,海拔4500米以上,地勢較平坦開闊。轄堅地、沙內、夏卡、寧果、門欽、謝嘎6個村委會。為純牧業(yè)鄉(xiāng),牧養(yǎng)牦牛、綿羊、山羊等。。
昂仁縣轄鄉(xiāng)。1962年建日吾其鄉(xiāng),1970年改公社,1982年復改鄉(xiāng)。位于縣城西南,鄉(xiāng)政府駐日吾其村,距縣城85公里。面積1300平方公里,人口0.42萬。轄日吾其、曲嘎、央確、達下、西喀、南木瓊、普下、熱、聶銳、波熱、果納、古如、雅隆、色米14個村委會。以農為主的半農半牧鄉(xiāng),種植青稞、豌豆、油菜,牧養(yǎng)牦牛、山、綿羊等。建筑師及窘巴戲創(chuàng)始人唐東布(1385—1646年)出生于此。。
昂仁縣轄鄉(xiāng)。1960年建多白鄉(xiāng),1970年8月改公社,1982年復改鄉(xiāng)。位于縣城西南,鄉(xiāng)政府駐地多白村,距縣城65公里。面積1300平方公里,人口0.52萬。雅魯藏布江過境。轄拉過、查、日熱過、瑪措、仁青頂、榮復、仁青林、榮奴、寧嘎、列頂、謝、瑪多、亞多、楚龍、多白、德夏、葉、赤克、措布龍19個村委會。以農為主的半農半牧鄉(xiāng),種植青稞、豌豆、油菜,牧養(yǎng)牦牛、山羊、綿羊。。
1989年將原切多鄉(xiāng)、熱嘎鄉(xiāng)合并,設置切熱鄉(xiāng),因各取一字得名!扒袩帷币鉃椤傲验_的水壩”。1960年設立切多鄉(xiāng),屬桑桑區(qū)。

1970年改稱人民公社。

1984年復鄉(xiāng)。

1989年4月在全區(qū)撤區(qū)并鄉(xiāng)中撤銷桑桑區(qū),將原切多鄉(xiāng)、熱嘎鄉(xiāng)合并,設置切熱鄉(xiāng),直屬昂仁縣。

昂仁縣轄鄉(xiāng)。1961年建切熱鄉(xiāng),1969年改公社,1987年撤區(qū)并鄉(xiāng)時建立新的切熱鄉(xiāng)。位于縣城西南,鄉(xiāng)政府駐番燈村,距縣城150公里。面積1220平方公里,人口0.1萬。轄番燈、曲爾木、帕瓦、切多、隆馬、次如6個村委會。屬純牧業(yè)鄉(xiāng),牧養(yǎng)牦牛、山羊、綿羊、馬等。。

秋窩鄉(xiāng)位于昂仁縣城東北約50公里。大骨節(jié)重病區(qū)主要分布在這個鄉(xiāng)的當龍、通門、康薩等8個行政村,共有患病群眾49戶,274人。長期患病,使這里的群眾生活在痛苦和貧困中。

昂仁縣秋窩鄉(xiāng)大骨節(jié)病搬遷項目從2004年底開始實施。在昂仁縣工作的第四批淄博市援藏干部拿出援藏資金作為配套資金,確保了群眾搬遷后各項生產生活能夠順利進行。

搬遷工作根據群眾自愿的原則,選擇條件相對較好的秋窩鄉(xiāng)巴那塘、其措、行塘等村和縣城的4個遷入點,分兩期進行。搬遷規(guī)模49戶,總投資314.55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30.3萬元,援藏投資84.25萬元。這49戶274人來自8個不同的村莊,較集中的搬遷點被群眾命名為淄博新村。第一期工程于2005年10月完成,房屋結構為藏式石木結構,按藏式傳統(tǒng)進行布置建設,人均住房面積26平方米。配套開墾土地400畝,修建草棚圈25個、牛羊圈25個,解決了人畜飲水、供電、農田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水電路三通,并對所有搬遷戶實行基本生活補貼三年。對縣城遷入戶進行無土地安置,納入城市低保范圍,讓其在臨街較好地方經商。援藏干部還為每戶配備一臺彩色電視機和一套太陽能電池板、太陽灶和太陽能熱水器。第二期工程22戶139人的搬遷工作將于2007年初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