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洛市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洛市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北宋元豐年間,有夏、周二姓居住在富水河畔。富水從中而過,為方便兩岸出行,在富水河上架了2座橋,富水河上游有個村莊,叫攸洛村,故名洛湖橋。后逐漸發(fā)展為集鎮(zhèn),改名為洛市。
“新村”,原地名茶花嶺,1971年冬,因攸洛水庫修建,將水庫內(nèi)原中灣大隊的4個自然村遷此,合建為一新村,故名。
江西新洛煤電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家屬的居住所。
管轄區(qū)域的居民大部分是山西礦的家屬。
因流舍礦而得名。寓意原流舍礦職工家屬的集體居住地。
“攸洛”系過枧、夏家、方田、廟前、羅家、樓下、興隆保7個自然村的總稱。面積4平方公里。相傳從前一農(nóng)民挑油路過此地,一不小心將油潑落地面,后擇此定居時遂名油落,后經(jīng)雅化為攸洛。
“崔家”源于清順治時(1644-1661年)崔平隱由縣城陸家巷遷此,建村于古樟樹旁,名樟樹下崔家,簡稱崔家。
相傳該自然村上首有座古城鎮(zhèn)遺址,故名下城,是村委會駐地。
“彭坊”源于唐天寶時(742-756年)周姓人家由今橋東鎮(zhèn)甪里周家遷此,因村旁多泥漿田,原稱“澎坊”,后改彭坊。
“牛坊”系黃家丁家、傅家、社坑、遠坊5個自然村的總稱,以明初有牛氏住此得名。
“源頭”,曾名為桂家垴,源于元初桂朗由縣城桂春遷此,定居于山垴上,故名桂家垴。至明永樂間(1403-1424年),葛、羅、熊氏相繼遷入,以地處源溪上首更名為源頭,意即佘源水溪起源之地。
由于雖地方大人口多,大隊干部職數(shù)相對多,但大隊干部作風很民主,故取名民主。
“楊家”源于明萬歷四年(1576年)楊天佑由金印山(今屬張巷鎮(zhèn))遷此,村民皆為楊姓,故名。
以種植農(nóng)田為主。
“小溪”,系大坪、榮家田、沈家、呂家、外茶山、底茶山、康家、劉家、賴家、楓樹下10個自然村的總稱。因境內(nèi)有一小溪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