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弘治九年(1456)鄭應(yīng)賓父親率領(lǐng)子侄九人從山西省平陽府洪洞縣棗林莊遷到陳州(今淮陽)東南25公里孝義鄉(xiāng),建大鄭寨。隨后又率后裔在縣城西7公里處建村,取村名鄭官莊。清末時期此村與一位燒瓦盆的人結(jié)怨,后此人投奔李自成并做了一位將領(lǐng)。李自成進入中原,這位燒過瓦盆的將領(lǐng)為了報私怨,率兵洗劫、火燒了鄭官莊。鄭姓幸存者在距鄭官莊0.5公里處居住建村。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萬莊集逐漸移到這里,取村名為鄭集。 |
明代孔姓來祖兄弟二人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居住建村,因老大靠老運河岸邊建村,村名為大孔。 |
全村居民大都姓殷。其先人于明末由山西洪洞縣遷民到這里,當時有四家姓殷的,還有張、劉、陳諸姓都居住在這里,姓殷的住在中間,稱殷家胡同。還有一說,是這個村大人多,胡同多,居民又大多姓殷,命名殷胡同。后訛傳為殷古同。 |
原名張莊。明末賀姓來祖從周口北郊賀橋遷此居住建村,后人丁興旺,取村名為賀莊。 |
據(jù)《趙氏家譜》記載,趙姓村民來祖從山西遷到陳州西余莊定居。后余姓人絕嗣趙姓人發(fā)展很快,家境越來越富。后由趙家掘井一眼,名蓮花井,故將村名改為蓮花井趙莊,簡稱為趙莊。劉姓來祖是從山西洪洞縣遷此,緊鄰蓮花井趙莊建村,來祖兄弟二人一人在前建村,一人在后建村,在前為劉莊,在后為后劉莊,后合并村莊為趙劉。 |
明代初期薛姓來祖從山西洪洞縣遷此落戶建村,當時村里有個叫薛柳的人出了名,就以人名呼此村為薛柳,后演化為薛莊。 |
明初張姓由山西太原遷往許灣張奶奶廟,到清初因發(fā)黃水從張奶奶廟遷往此處,因沿淮陽至周口官路居住,故名官路邊。 |
明隆慶年間陳氏村民祖先陳紀學(xué)、陳紀士遷徙到這里建村,命村名為重華寨。清代中期為防匪患建寨,寨筑好后,改村名為陳寨。 |
李氏來祖李廷連于明洪武四年(1371)從山西洪洞縣遷陳西部,在此建村落戶,取村名為李莊。后發(fā)展壯大,改村名為大李莊。明嘉靖年間李氏財主李如江蓋了樓房,以人名取村名為李如江樓。后簡稱李江樓。 |
元末梅氏村民先人和王氏村民祖先從寶豐遷此,分東西建村,梅氏在東建村,名梅莊。王氏在西建村,稱王莊。明洪武三年(1370)有一官員在梅、王兩村中間建了一座關(guān)帝廟,竣工時,修廟官員問及此村姓氏,說姓梅。恰好官員也姓梅,故此廟即稱梅廟。后人為紀念這位官員,取村名為梅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