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堡村昔名玉船,地形象船得名。據(jù)考古始于明初(1368-1403)全氏置,鼎盛時有二三百戶。后因筑了石拱橋和過河碇步,它似兩條“鐵鏈”把“玉船”攔住,使村況日下,至清初只剩下十幾戶人家。乾隆初年(1736-1756)玉船工村為尋求神靈庇祐,與西川、石記岱、黃坪北擇五村在村南建立社廟,村名亦更稱“五社堡”,后改稱五大堡。村委會駐地五大堡壘村,村以駐地得名。 |
濛淤村位于五大堡以南2.5公里的濛洲溪畔、慶元荷地濛淤和楊樓交界處。 |
西坑頭,西坑,一稱西川,水,松源溪支流之一;頭,水之源也。西川發(fā)源地得名。 |
高大村昔名高漈村,因瀑布得名,1961年建立大隊后,為村、隊一致,始用今名。 |
據(jù)傳松源溪至此前分成前、后兩港(條),一次洪水把后面那港沖成平地,建成村落后,因名。方言“港”、“廣”同音,雅為今名。 |
因離村百米有西洋殿、蘭溪橋,故名。 |
原名竹山,以蓋住片村和甘竹山自然村組成。 |
位于后廣東南京11公里,因嶺得名。光緒《慶元縣志山川》:“梧桐嶺,縣東三十公里,通景寧界!痹錇彻戎,耕作不便,民國14年(1925)遷至現(xiàn)址,村保沿之。 |
村因楊氏置,故名。 |
以合并西坑村、陰頭村各取一字得名。 |
以合并的東山后村、半溪各取一字得名。位于鄉(xiāng)政府駐地以南6.7公里。轄2個自然村。 |
以合并黃石村、壇衕村各取一字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