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冶父山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冶父山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境內(nèi)有座冶父山,春秋時,鑄劍之父歐冶子曾在山上鑄劍,人稱冶父,后此山為冶父山。因其為社區(qū)居委會駐地,故得名冶父山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以境內(nèi)有石崗、蛛山,取兩地之首尾二字得名‘石山’。因其為居委會駐地,故得名石山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境內(nèi)有一古橋,年久失修,漸成危橋。新中國成立后,于1954年重新擴建,取“幸福生活萬年長”之意,命此橋名為“幸福橋”。村以橋名。故得名幸福村村民委員會。
此地為丘陵低山崗。明末清初,有羅姓族人徙居落戶于此,其村莊坐落于山崗之下而得名羅山崗。簡稱“羅崗”。故得名羅崗村村民委員會。
此地位處丘陵低山崗,沿山崗有條大路,是廬城通往廬北之交通要道,故得名“大路崗”,簡稱“大崗”。故得名大崗村村民委員會。
此地乃冶父山脈向北綿延的一座小山岡,冶父山高僧在此建地王廟,地方鄉(xiāng)民們便稱之謂“菩薩崗”。古時此地為縣境南北交通要道,明清兩朝均在此設(shè)置鋪驛。人們便改稱“菩薩崗”為“鋪子崗”,簡稱“鋪崗”。因其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得名鋪崗村村民委員會。
因其取境內(nèi)明塘和圣崗兩地之首字,故得名明圣村村民委員會。
傳說:此地群山,古時有鳳凰棲息于山嶺之上,故得名棲鳳嶺。故得名棲鳳嶺村村民委員會。
此地在清朝是全縣8個養(yǎng)馬場之一。因養(yǎng)馬場坐落在山崗之上,而得名馬崗。故得名馬崗村村民委員會。
此地系丘陵低山崗。元末明初,有江西魏姓遷居此地,其人丁興旺,漸成大戶,該地便得名魏家崗,簡稱“魏崗”。因其是村委會駐地,故得名魏崗村村民委員會。
此地系丘陵低山崗,元末明初,有梁姓族人徙居落戶于此,其村落依山崗而建,故得名梁崗。故得名梁崗村村民委員會。
此地歷史上稱“馬家田埠”,且境內(nèi)有中、下馬家田埠自然村。故得名田埠村村民委員會。
此地原為縣城至白山,金牛至盛橋大路之交岔口,故稱。俗稱“三岔路”,簡稱“三岔”。故得名三岔村村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