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主要管理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教職工的日常生活,故而得名農(nóng)大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
明代后期自山西大槐樹、臨洮沙楞兒、馬灘于家莊部分人遷至此地。由于當時此地是荒灘,先輩人看到有很多石頭壘起來故而命名石磊莊村(蘭州方言石摞子)。 |
其名稱源于元末明初的交戰(zhàn)時期(公元1368-1370年),明朝建國后,朝廷開始組織實施移民政策,逐漸由原來的戌邊屯田的軍屯變民屯,先后遷來葛、吳等姓人家,屯田墾荒,生息繁衍,逐漸形成葛家巷道、吳家灣等村落。 |
亂莊以前叫福德堡,最早居住著吳、李兩大姓氏的族人,民居整齊,民風淳樸,村名也好聽?墒,村莊內(nèi)經(jīng)常發(fā)生一些離奇古怪的事件,令人不安。后來一位游方道人將福德堡改名亂莊,“以亂治亂”。 |
明洪武三年(1370),明王朝鞏固其疆域,防止元軍侵犯,在此地派一費姓軍官率兵屯田戍邊,稱“費家軍”,駐扎在營盤,從此,稱營盤之地“費家營”。后來,費家營逐漸由軍屯變民屯,先后遷來吳、趙、劉等姓人家,屯田墾荒,生息繁衍,逐漸形成上莊等村落,故而得名上莊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
因處“吊場”南部(前面),故名。 |
光緒10年間,本地著名書法家劉鑑涵之子劉寶泉,在四川閬中縣曾任縣令,此地有一寶興縣,后衣錦還鄉(xiāng),將此地命名寶興莊,故命名寶興莊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
明洪武元年(1368),明王朝鞏固其疆域,防止元軍侵犯,修筑邊墻的同時派一費姓軍官屯田戎邊,之后稱“費家軍”,稱營盤之地“費家營”。后來,費家營逐漸由軍屯變民屯,其周圍逐漸形成了葛家巷、寶興莊、何家莊、石磊莊,李家莊等村落。后又因李姓人居多,故而命名李家莊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
因銀灘路位于轄區(qū)內(nèi),故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