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坦洲山一帶才逐步淤積成為河灘。清雍正—乾隆年間始有人在此沿山丘建村,逐步形成南環(huán)、中環(huán)、南基街、建設街等村落和街道。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形成圩鎮(zhèn),稱坦洲圩。 |
清乾隆初年(1736-1746)有人開村定居,清光緒1885年筑成合盛圍,后漸成村,稱合勝圍。 |
清乾隆初(1733~1755)圍海造田,筑成協(xié)隆圍、姐圍、眼鏡圍,后又筑成涌尾圍、連仕圍、順泰圍、沙角環(huán)圍、鵝嘴圍等。1949年前稱十四堡,后稱十四村。 |
因坦洲鎮(zhèn)自古有金斗灣的美譽,故名。 |
從1952年稱永勝鄉(xiāng),故保留永,然后按順序命名,故該村稱“永一村”。因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名。 |
從1952年稱永勝鄉(xiāng),故保留永,然后按順序命名,故該村稱“永二村”。因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名。 |
由建新、永合2個村委會合并,故各取一字,故名。 |
“群聯(lián)”寓意群眾聯(lián)合,故取名為“群聯(lián)村”,因該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