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跳蹬河”,因在河中安布了石頭墩子方便過河而取名。20世紀50年代根據(jù)這里位于德溝河的尾部而更名為后河。 |
因舊時此地地處偏僻,只有一條人行道進出,且這里土質(zhì)為紫色土壤,粘性較重。每至雨季,道路泥濘,十分難行,人們將此稱為爛泥溝。 |
因此地于清乾隆年間建有一座古石拱橋名“甲秀橋”,又名拱背橋。 |
德溝開發(fā)較早,明代曾設(shè)屯、堡以屯軍卒,又名得溝。清代為鄉(xiāng)、里、伍、甲。后居住此地的路姓家族參加清代科舉,考中出了幾個舉人、翰林學士,認為是自己的祖上有德,因此將得溝雅名“德溝”。 |
原此地有一口井,水質(zhì)非常清澈,有文人贊稱其水似碧玉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