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莊建在王屋山余脈丘陵區(qū)長達1500米,海拔470米的土嶺上,故名大嶺。 |
傳古時有韓、彥兩姓人家在此居住時,互幫互助,和睦相處,后子女又結(jié)為秦晉之好猶如一家,彼此不分,故以兩姓氏作為村名。 |
因處嶺南,原名南莊。1982年因重名,更名朱莊。 |
因位于大峪河東面,故名東河。 |
地處山區(qū),位于溝中,因村中有大片竹園,故名。 |
傳古時,村民在村中關(guān)帝廟后的一塊土疙塔上打了一個土窯,挖出的土能填滿與其同樣大小的三個窯,村由此而得名“三窯”。后以諧音演變成了“三教”。 |
傳古時當?shù)卮u窯較多,村東有一河流,名磚窯河,村以河名,后演為今名。 |
民間有兩種說法:一是傳說元末明初,一姓韓的人在此占山為王,為表示韓家興旺之意,取村名為韓旺。二是傳說曾有一個姓韓的村民做過王爺,以姓和官位取名韓王,后因諧音演為韓旺,F(xiàn)韓旺分南北兩村,處于北的稱上韓旺,屬王屋鎮(zhèn)轄村。處于南的為下韓旺,屬下冶鎮(zhèn)轄村。 |
因村莊四面環(huán)山呈圓圈形,故名。 |
石板河自北向南穿村而過,村以河名。 |
此地盛產(chǎn)桐樹,原名桐樹凹。1963年成立兩個村級組織,因位于北,故名。 |
傳宋代有一吳姓將領(lǐng)曾率軍在此駐扎,故名。 |
此地盛產(chǎn)桐樹,原名桐樹凹。1963年成立兩個村級組織,因位于南,故名。 |
因石板河穿境南流,位于下石板北,故名。 |
傳北宋初年,大學士陶景弘掛冠神武門,棄仕獨隱,不知去向。事后,陶景弘的一個嫡孫西向?qū)ぷ娌还,便在西方漂泊。其后人歷宋經(jīng)元,有一支定居黃龍岡。因此村地勢如城堡,四周皆有天塹關(guān)隘,故陶姓族人便改黃龍岡為陶家寨。1912年又更名為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