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成立鱸江社區(qū)居委會(huì),名稱沿用至今。 |
唐朝西洋村就有先民居住。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屬延平府杜溪里鱸江境,明洪武年間,屬尤溪十四都,稱西岸。 1940年設(shè)鎮(zhèn),稱西洋鎮(zhèn)。 解放初期,為尤溪縣第三區(qū)駐地。 1958年成立西洋大隊(duì),屬西洋公社轄。 1984年改為西洋村,成立西洋村村民委員會(huì)。 |
始建于元朝。 明清時(shí)期,屬尤溪十四都,稱“下官路”。 解放后,稱“三連”;1958年成立三連大隊(duì),屬西洋人民公社轄。 1984年改稱三連村,成立三連村村民委員會(huì)。 |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屬延平府杜溪里鱸江境。 明洪武年間開始,屬尤溪十四都,稱“西岸”。 解放初,屬西洋鎮(zhèn)。 1958年屬西洋大隊(duì)。 1980年從西洋大隊(duì)分出,成立下墩大隊(duì)。 1984年改為下墩村,成立下墩村村民委員會(huì)。 |
明朝時(shí)期,為尤溪十四都屬地。 民國時(shí)期,與過溪、下謝、芹洋合為一保。 解放后,與三連、下墩、西洋合并,成立西洋大隊(duì);1965年從西洋大隊(duì)分出,成立過溪大隊(duì)。 1984年改為過溪村,成立過溪村村民委員會(huì)。 |
始建于宋朝。 明清時(shí)屬十四都;民國時(shí)期,稱洋頭保。 解放初,為雙洋鄉(xiāng);1958年成立雙洋大隊(duì),屬西洋公社轄。 1984年改為雙洋村,成立雙洋村村民委員會(huì)。 |
宋朝時(shí)就有人在此定居,明清時(shí),為尤溪十四都屬地。 1958年成立西芹生產(chǎn)大隊(duì),屬西洋公社轄。 1984年改為西芹村委會(huì)。 2000年村委會(huì)遷至鎮(zhèn)政府所在地。 |
明清時(shí)屬十三都。 民國時(shí)期,為際后保。 解放初,保改為鄉(xiāng);1958年,成立際后大隊(duì),屬西洋公社。 1984年改為際后村,成立際后村村民委員會(huì)。 |
厚豐,原名厚宅。 宋時(shí)屬興文鄉(xiāng)安福里;明清時(shí)期,屬尤溪十三都。 解放初,改厚澤,1958年成立厚豐大隊(duì)。 1984年改為厚豐村,成立厚豐村村民委員會(huì)。 |
明清時(shí)期屬十三都。 解放初為彩城鄉(xiāng)。 1958年成立彩城大隊(duì)。 1984年改為彩城村,成立村委會(huì)。 |
舊屬尤溪十三都。 原名竹溪。 解放初,與樂洋、后坪合并取名“科竹”鄉(xiāng)。 1958年成立科竹大隊(duì),1984年改為科竹村,成立科竹村村民委員會(huì)。 |
明朝崇禎元年(1628)立村。 明清時(shí)期屬十三都。 解放初,樂洋與竹溪、后坪等合并取名為“科竹”鄉(xiāng)。 1958年從科竹析出樂科甲與汾洋兩個(gè)自然村,成立“樂洋”大隊(duì)。 1984年改為樂洋村,成立樂洋村村民委員會(huì)。 |
清朝初期,開基此地,屬尤溪十三都;民國時(shí)期,稱溪坪保。 1958年成立演溪大隊(duì),轄大仁坑自然村。 1984年,改稱演溪村,成立演溪村村民委員會(huì)。 |
舊屬十五都。 1958年,為西洋人民公社演溪大隊(duì);1981年1月從演溪大隊(duì)分出,與西洋大隊(duì)的小坑自然村合并,成立坂兜生產(chǎn)大隊(duì)。 1984年10月改為坂兜村,成立坂兜村村民委員會(huì)。 |
明清時(shí)期,屬尤溪十五都。 原名叫栗籽坂,后因民國時(shí)期尤溪河發(fā)大水沖走沿河兩岸的板栗樹,稱“流坂”以諧音為“劉坂”。 1958年成立劉坂大隊(duì),屬西洋公社轄。 1984年改為劉坂村,成立劉坂村村民委員會(hu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