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周口市各縣市區(qū)地名由來

周口市各縣市區(qū)地名由來

2000年由縣級周口市改設,以市區(qū)在沙河、潁河、賈魯河匯流處得名。
2019年8月由淮陽縣改設,曾名宛丘、陳州、淮寧;據(jù)《中國地名辭源》:以古淮陽國為名淮陽國因位居淮河之北得名。
西漢高祖十一年(前196)置扶溝縣,因境內(nèi)有扶亭和洧水溝得名;據(jù)《水經(jīng)·沙水注》:有扶亭,又有洧水溝,故名扶溝。
西華之名起于春秋,時為宋國大夫華氏封邑(宋大夫正考父,食采于華,為華氏)。據(jù)《西華縣續(xù)志》載:“長平縣城西北有宋華氏,其族既大,且居住寬廣,乃分東西,東者有東華城,在今太康縣治南,西者在漢時置縣”。又據(jù)《水經(jīng)注》載:有東,故言西矣。東即東華城,西為西華城,故得名。
隋開皇十六年(596)由汝陽縣析置溵水縣,因溵水流經(jīng)得名;北宋建隆元年(960)避宣祖(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諱而改名;因商水得名,另說因殷商為同一王朝故名;據(jù)《帝王世紀》:商高宗陵在縣之長彩,故得名。
明弘治十年(1497)僑置沈丘縣(今址東南),據(jù)《太平寰宇記》潁州沈丘縣:沈丘在縣南一百步,春秋或作寢丘,因名;另說以周朝沈國為名,意為沈國廢墟。
1951年析鹿邑縣、淮陽縣、沈丘縣設鄲城辦事處,次年8月設縣,因駐鄲縣古城鄲城集得名;另說本為丹成,傳為道教始祖老子煉丹的地方,用作地名時寫為鄲城;又說鄲本為單,是以單為名的城堡,西漢置縣加邑;另據(jù)《漢書·地理志》:鄲,莽曰單城,城為邑,故改為鄲。
隋開皇七年(587)由陽夏縣改現(xiàn)名,以城東有太康墓得名,據(jù)《中國地名辭源》:因傳夏太康曾都于此,且有夏太康陵,故名;另說因人得名,因夏朝第三代君王太康得名。
隋開皇十八年(588)改武平縣置,因境內(nèi)有春秋時陳之鳴鹿城南得名;據(jù)《太平寰宇記》:縣取故鹿城地為名;傳說鳴鹿城即是因麇鹿眾多,以常有鹿鳴,因以為名。
隋開皇三年(583)秣陵縣改項城縣,1993年設市,西周時屬項國,西漢高祖在項地設置項縣,以古國為名;據(jù)《太平寰宇記》:隋文帝改為項城縣,加城字,可見縣以古項子國得名。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