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蘇州烈士陵園
  蘇州烈士陵園位于蘇州市西郊橫山西麓,原名蘇州橫山烈士陵園,建于1956年4月。2000年2月,中共蘇州市委、市政府在原址對烈士陵園進行了全面改建。蘇州烈士陵園占地140畝,改建后分紀念瞻仰和烈士安息兩個區(qū)。紀念瞻仰區(qū)居于陵園中心位置,采用主軸線對稱布局。軸線長約160米,由西向東依地貌呈階梯形,相應建筑依次為大門、牌坊、烈士事跡陳列館、烈士陵園電教館、悼念廣場、紀念碑。紀念碑呈四棱塔式,高27米,寓意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日,碑上鐫刻陳毅元帥為烈士陵園的題詞“為人民事業(yè)而犧牲是最光榮的”,碑底柱正面和兩側(cè)各刻有一幅浮雕,畫面分別為“百萬雄師過大江”、“烽火沙家浜”、“鐵嶺關(guān)大捷”,背面是…[詳細]
馬溝遺址
  馬溝遺址位于新密市岳村鎮(zhèn)馬溝村南的高臺地上,東、南、北三面環(huán)水,為五星水庫上游,屬溱水支流,西臨馬溝村皇帝嶺自然村,地勢由東向西逐步升高。遺址東西535米,南北465米,基本呈長方形,總面積250000萬平方米。在遺址的西北角有一條南北向水泥村路,在路東側(cè)的斷崖上,可見厚約0.3至0.8米文化層,夾雜有大量的陶片和紅燒土;在遺址東部有一條南北向人工取土形成的壕溝,在壕溝東側(cè)的斷崖上,可發(fā)現(xiàn)多處灰坑及暴露較厚的文化層,文化層厚0.4至2米,灰坑為袋狀,內(nèi)填土含大量的燒土塊與草木灰。文化層與灰坑中的包含物,除陶片、燒土塊之外,還有殘石器、礫石、獸骨、木炭屑等。在壕溝的西斷崖上見到暴露較淺的人骨,其…[詳細]
俾斯麥兵營舊址
  俾斯麥兵營是德國海軍當局在青島建設(shè)的大型軍營之一,以德國“鐵血宰相”O(jiān)tto von Bismarck(1816-1898)命名,兵營位于青島山的南麓,現(xiàn)為中國海洋大學校舍。俾斯麥兵營 又名萬年兵營, 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qū)魚山路5。德國侵占青島初期,自1899年10月先后建造了三座兵營,其中以俾斯麥兵營最為典型。兵營共有營房四座,是在炮兵營舊址——“嵩武兵營”建筑的。第一、二營房建于1903~1905年, 第三、四營房建于1906~1909年。營房建筑古典構(gòu)圖,作橫三段縱五段劃分,中央與兩端突出階梯形山花作重點裝飾, 明顯帶有19世紀末期歐洲建筑的手法,門窗為四分階段圓券,是當時青島德國建筑…[詳細]
岳州城
  岳州城坐落在大石橋市金橋鎮(zhèn)岳州村內(nèi),又稱耀州城,由于城墻坍塌形成了一處高臺地,城址遺跡較明顯。出營口市區(qū)再過大石橋北折,展現(xiàn)在眼前的鄉(xiāng)村景色美不勝收。揮之不去的是一路回放腦際的古詩:“車馬匆匆過耀州,曉風涼意似新秋;孤城廢久存墟里,破壁頹垣剩故樓;州名不知何時變?人民或是昔時留;我來不敢停駿問,恐話滄桑也白頭。”詩人魏燮筠(1812~?),清朝著名書法家,遼寧鐵嶺人。這首詩寫于清咸豐年間,是他在經(jīng)過耀州城時的感嘆。詩人這次路過耀州所賦詩詞,無疑加深了世人對古城的印記,在當時也算是一受人關(guān)注的重鎮(zhèn)。對耀州城的記載散見于一些史籍!斗钐焱ㄖ尽そㄖ谩こ潜ぁ份d:“城(海城)西南六十里,周圍二里三百步,…[詳細]
新四軍隨軍被服廠舊址
  新四軍隨軍被服廠舊址山溝溝景區(qū)下余村茅塘自然村。為一徽式建筑,現(xiàn)為民居。曾作為新四軍隨軍被服廠。該民居建于20世紀20年代的盛家,外為高墻頭,小青瓦,內(nèi)有兩層皆為木制結(jié)構(gòu),鏤空木窗、梁木雕有鳳凰撲牡丹的圖案,上層為小0。墻門外朝東磚墻上有抗日標語。1945年,粟裕率新四軍第一軍主力南下,并成立蘇浙軍區(qū),下轄三個縱隊。當-頑固派調(diào)集部隊三次向第一、三縱隊進攻,新四軍-還擊,取得了三次浙西反頑自衛(wèi)戰(zhàn)的勝利。當?shù)诙畏磽魬?zhàn)勝利后,新四軍一縱隊在余杭區(qū)西部山區(qū)整訓,于太平鄉(xiāng)茅塘村設(shè)立隨軍被服廠,廠址在當時的盛水福和盛阿毛家。當時有04臺縫紉機,60余人夜以繼日地緊張生產(chǎn),制成一批軍裝、軍帽、綁帶、皮帶…[詳細]
周莊太平橋
  •藤蔓從古老的橋身上垂下,橋頭連著圍著竹籬笆的人家,非常上鏡。景點介紹太平橋建于明嘉靖年間,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重建,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梁刻有蓮座圖案,橋身石縫里長著藤蔓,非常上鏡。日本女畫家橋本心泉的《周莊的某一天》畫的就是太平橋,并把她自己也畫了進去。站在太平橋?qū)γ娴哪鲜薪稚,你可以把南北市河與后港河丁字河口上的太平橋,以及太平橋橋頭圍竹籬笆、擺著盆栽的水鄉(xiāng)人家一同納入鏡頭,拍出來的照片很有味道。從橋前經(jīng)過、穿過橋洞的游船也是攝影的好素材。太平橋距雙橋不遠,如果選好角度,你還可以拍張包含雙橋的全景照。導覽1991年4月,日本女畫家橋本心泉慕名專程到周莊寫生,她選擇…[詳細]
姚光故居
  姚光故居位于張堰鎮(zhèn)新華路139號,姚光故居建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以前,是典型的清末民國初年建筑風格,為一條中軸線左右對稱的院落布局。故居是南社第二任主任姚光的故居,也是當時南社人士通訊聯(lián)絡(luò)及會晤交流的場所。無論是在建筑的歷史、藝術(shù)方面,還是作為南社重要成員姚光活動足跡的歷史記錄方面,姚光故居都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姚光(1891~1945),一名后超,字鳳石,號石子,又號復廬。張堰人,為高燮之甥。7歲入私塾,11歲即能文,15歲入秦山實枚學堂,17歲(1907年)入上海震旦學校,未數(shù)月即因大病輟學,遂鄉(xiāng)居自學。讀書、藏書、著書。幾乎每年都有所作,至老不衰。每有所作,輒就正于其舅,故他與高燮…[詳細]
南京惠濟寺
  南京惠濟寺 南京惠濟寺始建于南唐,稱湯泉禪院,清咸豐年間毀于戰(zhàn)火,光緒年間僅復建其中部分,規(guī)模遠不及以前。寺內(nèi)現(xiàn)存遺物有礎(chǔ)石、碑刻、古井及三株古銀杏! 』轁聝(nèi)三株千年古銀杏樹。一名曰“千年垂乳”,高20余米,胸圍7米有余,需七人方可合圍。有七根氣根,最大氣根長達2米多,氣根最大直徑30厘米,周長90厘米,猶如巨乳懸于空中,觀者神秘之感油然而生。二名叫“撐天覆地”,指的是此樹不僅高達24米,而且樹冠奇大,覆蓋地面半畝有余,夏日可容千人納涼。三名叫“雷擊復蘇”,此樹在咸豐年間曾遭雷擊燒毀半株,數(shù)年后又奇跡般地復蘇,因而得名。 一進寺門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楊柳樹緊靠在湖…[詳細]
鎮(zhèn)海祠
  新屋村鎮(zhèn)海廟新屋村鎮(zhèn)海廟位于江南街道新屋村三里,始建年代已無法考究。明代以前,在距此不遠的邕江邊,曾建有一座如土地廟般大小的廟,廟名“鎮(zhèn)海”,意為鎮(zhèn)壓洪魔,F(xiàn)鎮(zhèn)海廟址原為皇族祭祀之地,未有廟名,只有簡單的木架結(jié)構(gòu)房屋。為防止皇族的馬匹踐踏附近的禾田,村民集資在此修建廟宇,取代原在江邊的鎮(zhèn)海廟。由于邕江河水泛浸、日寇侵華、“0”時期等原因,廟宇多次被毀。自明代崇禎十六年(1643)以來,清代康熙四十九年(1710)、雍正五年(1727)、乾隆三十九年(1774)、光緒十年(1884)、民國3年(1914)、民國35年、2004年等年份,歷代村民及各界人士都曾多次捐款修繕祠廟,重塑神像塑像,重修廟…[詳細]
葉學程墓
  葉學程墓位于鹿城區(qū)黎明街道楊府山東麓。坐北朝南,為三壇坐椅式,花崗巖塊石結(jié)構(gòu),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上壇面寬3.5米,進深2.3米,為葉學程夫婦合葬墓。中壇面寬3.5米,進深2.5米,用花崗巖方柱隔成三室。下壇面寬6米,進深2米,三合土夯實地面,系拜壇。墓圈半圓形,后坎正中鑲嵌一塊青石墓碑,上 書-“世居蒲州上埠街272號,廿二世,四品同知葉公學程字麗生、誥封原配樊夫人、德配潘氏安人、側(cè)配張氏安人之墓”。葉學程,又名品金,今鹿城區(qū)黎明街道上蒲州村人,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為當?shù)孛。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捐資籌組民團,設(shè)拳壇,造船只,置槍銃,帶領(lǐng)蒲州人民抗擊英國海盜商人對溫州沿海村莊的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