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錄旅游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錄

淮北市博物館
  淮北市博物館創(chuàng)建于1976年,由著名考古學家、文學家、詩人郭沫若先生題寫了原館標。博物館新館于2004年9月對外開放,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新城區(qū)中心,占地40余畝,建筑面積一萬多平米,地域特色濃厚,造型別致。該館原系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數萬余件,陳列面積5000余平方米。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淮北地區(qū)的早期文明。春秋宋國的國都、秦泗水郡、西漢沛郡、東漢沛國的治所均設于相城。博物館收藏了春秋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我市的出土文物,從不同側面再現了相城作為區(qū)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曾有過的輝煌,展陳專題有:《隋唐五代陶瓷》、《宋金元陶瓷》、《運河遺韻》、《茶具鑒…[詳細]
水峪村
  水峪村為深山區(qū)村落,全村沿一條西北東南向的溝巖分布,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500——800米。村南建10萬立方米水庫一座,四季有水;水井三眼,水源充沛;自來水入街,供人畜飲用。環(huán)山建設引水管道4500米,引水庫水澆灌幼樹。村中自然生態(tài)保持良好。而尤為寶貴的是該村尚有600間、100余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坐落在該村東緩坡之上,目前保留得都比較完整。一條S型的青石砌成的古道貫穿全村,村落成圓形,面南朝北,依山而建,形成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其最具代表性建筑有楊家大院、甕門、娘娘廟等。水峪村有創(chuàng)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128盤石碾,根據這些石碾研究出了獨具特色的中幡表演。數百年的歷史積淀還形成了以中…[詳細]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近代史博物館)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和廣州近代史博物館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陵園西路2號的烈士陵園內,館址原為1909年設立的廣東咨議局,在大東門外,于1959年10月1日首次對外開放。廣州近代史博物館是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分館。博物館分為主樓、荷花池和石橋三部分,主樓占地2500平方米,樓高兩層,屬于磚木、鋼梁柱結構的西方羅馬式議會建筑,大門為弧形門廊,正中筑有4根仿歌德式柱。1998年,原通往中山三路的大門被拆除,進出博物館均須使用烈士陵園正門。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文獻13000多件,歷史照片13000多張。其中特別珍貴的是1927年廣州起義時署有“廣東工農兵擁護蘇維埃政府大會”的兩條標語:“打倒帝國主義”、“工…[詳細]
三水區(qū)博物館
  佛山市三水區(qū)博物館于1989年由當時的三水縣政府批準成立,1995年10月搬進森林公園的紀元塔建筑群內辦公。博物館位于森林公園西南面入口的左側,占地面積75900平方米,其中博物館館舍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省內縣級博物館最大的館舍之一。館內共有藏品2765件。三水區(qū)博物館是三水唯一的文博事業(yè)單位,是繼承和弘揚三水文化的中堅力量,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文化強區(qū)的建設,全力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創(chuàng)新發(fā)展現代文化,在1996年獲得了“佛山市文明窗口單位”的殊榮,于1997年被三水政府評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水區(qū)博物館分設六個展廳。常設的展廳有《三-洲貝丘遺址發(fā)掘成果展覽》、《世界貨幣展》、…[詳細]
淮南市博物館
  淮南市博物館成立于1958年,是安徽省首批建立的市級博物館之一,屬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是全市文物與自然標本的重要收藏、宣傳、教育機構,淮南市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淮南市博物館隸屬于淮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為正科級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現有在編職工14人。淮南市博物館現有藏品5508件(2056件套),另有壽州窯瓷器標本上萬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1078件,以戰(zhàn)國晚期至漢代的青銅器和隋唐時期壽州窯瓷器為大宗。其中,館藏壽州窯瓷器是最為完備、最具體系、也是最具淮南地方代表特色的文物類別。淮南市博物館建筑面積10300平方米,其中展廳6000平方米。現有《…[詳細]
孫叔敖紀念館
  位于壽縣城南30公里的安豐塘北岸,坐北向南,占地3000平方米,為祀楚令尹孫叔敖建,始建年代不詳。據《水經注》載,“芍破水北經孫叔敖詞下”,可知祠之始建不晚于北魏,明、清兩代迭有修葺。現存大殿、還清閣、崇報門,詞內外集中明、清碑刻19方,中有歷代安豐塘碑記、安豐塘灌區(qū)圖示、孫叔敖刻像及傳略,是研究安豐塘的重要史料。孫公祠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安豐塘畔的孫書敖祠堂。又名楚相祠、芍陂祠、安豐塘祠等。位于今安豐塘北岸,為祀孫叔敖造芍陂而建,始于何時尚未能詳。安豐塘,素有“天下第一塘”之稱。古名芍陂,為楚相孫叔敖主持修建。后人為紀念孫叔敖,在陂北建有一祠,故名孫公祠。孫叔敖,姓孫,名敖,字孫…[詳細]
沈陽軍區(qū)后勤史館
  沈陽軍區(qū)后勤史館坐落于沈陽市和平區(qū)南十一馬路21號(沈陽軍區(qū)聯勤部機關院內),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展線約600延長米,是全軍第一個戰(zhàn)區(qū)級的后勤史館。沈陽軍區(qū)后勤史館以翔實的史料、獨特的視角,客觀真實地再現了東北戰(zhàn)區(qū)黨政軍民在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后勤保障工作的風雨歷程和輝煌業(yè)績。由于東北戰(zhàn)區(qū)的特殊歷史地位和作用,沈陽軍區(qū)后勤史既是東北戰(zhàn)區(qū)黨史、軍史的縮影,又是國史、軍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沈陽軍區(qū)后勤史館的主題是“強大的后勤,勝利的保障”。1000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和幾百件歷史文獻、文物,把人們的思緒重新帶回了炮火硝煙的戰(zhàn)爭歲月,使其看到了東北戰(zhàn)區(qū)黨政軍民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詳細]
六橫東總英烈紀念園
  為深切紀念和緬懷“東總”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遺志,更好地繼承和弘揚革命先烈的精神,2002年2月,在六橫鎮(zhèn)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動工興建東海游擊總隊英烈紀念園,并于2003年12月正式對外免費開放。東海游擊總隊英烈紀念園位于六橫鎮(zhèn)坦岙村的賀家山,由“東總”革命烈士紀念碑、“東總”史跡陳列室和“東總”英烈園廣場三個部分組成。位于山頂的“東總”英烈紀念碑廣場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廣場正中巍然屹立著“東海游擊總隊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名由原浙江省委書記薛駒同志所書。碑身高18米,造型為一艘正在乘風破浪駛向遠方的大船,象征著“東總”當年在黨的領導下,踏平“東海千頃浪、掃除人間害人蟲”的磅礴的革命氣勢…[詳細]
沈遐熙革命紀念館
  沈遐熙革命紀念館位于張家川鎮(zhèn)人民東路8號民族博物館4樓,建筑面積748.3平方米,使用面積675平方米,是一座以收藏、宣傳、教育、陳列紅色革命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紀念館。展覽分為“隴原曙光”“出生入死”“星火燎原”“迎接解放”“情滿故鄉(xiāng)”“阿陽遺韻”六部分,全方位展示了以沈遐熙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張家川領導回漢人民進行抗日救亡和爭取人民解放的英勇奮斗歷程和突出歷史貢獻,真實而全面地展示了張家川獨具特色的紅色革命歷史畫卷。沈遐熙,回族,1921年3月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蘇南京。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其后沈遐熙被黨組織派到中共西北工委工作。1940年正月,按黨組織指示,沈遐熙在曲子縣三岔鎮(zhèn)開…[詳細]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是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志性博物館。上海地志類博物館籌建工作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1983年建成“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1991年7月改現名。1994年10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在虹橋路1286號重新開館,基本陳列為“近代上海城市發(fā)展歷史陳列”。陳列全面展示了上海自1843年開埠到1949年百余年來的城市風貌。該陳列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文物博物館系統(tǒng)首次“十大陳列展覽精品”之一,因租賃期滿于1999年3月關閉。2001年5月,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籌建之“上海城市歷史發(fā)展陳列館”于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裙房內向社會開放。陳列館分“華亭溯源”、“城廂風貌”、“開埠掠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