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

下八里墓群
  下八里墓群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城郊,古城宣化西北4公里的河子鄉(xiāng)下八里村東北,是一處遼代晚期至金代中期以遼代監(jiān)察御史張世卿墓葬(建于1116年,遼天慶六年)為代表的張氏家族墓群(西區(qū)為韓姓墓地),該墓群最早發(fā)現(xiàn)于1972年,1973年起先后四次發(fā)掘了12座遼金時期的古墓葬,跨越時間長達100年。墓室建在地下4~5米處,均坐北朝南。墓葬形制有雙室墓、單室墓,有方形、圓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墓葬由墓道、墓門、墓室組成,大部分為磚雕仿木結構。張世卿墓為前、后方形,有墓室,由墓道、墓門、前室、甬道和后室五部分組成,造型獨特,結構復雜,做工精美,是研究遼代建筑藝術風格的實物資料。墓群共出土文物800多…[詳細]
邢國墓地
  邢臺墓地位于河北省邢臺市西南。據(jù)史料記載,邢侯名姬苴,是周武王之弟周公旦的第四個兒子。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成王封周公旦四子姬苴為邢侯,建立邢國統(tǒng)轄邢地,公元前661年,強狄犯邢,侯遷都夷儀,外藉齊兵,內(nèi)聚士氣,幾經(jīng)爭戰(zhàn)大勝,為慶功建邢侯之臺。邢臺之稱,原源于此。1993年被發(fā)現(xiàn),總面積100萬平方米,為西周時期邢國的墓地。一在葛莊邢國公家室墓區(qū),一在南小汪遺址內(nèi)。大型古墓分布在墓地中部,周圍分布有車馬坑和小型墓葬。葬式多為仰身直肢,亦有側身屈肢葬。隨葬品以陶器為主,由于早年盜擾嚴重,器物組合不甚清楚,以鬲、罐最為常見。此外發(fā)現(xiàn)幸存下來的有銅器、玉器、石器等;銅器有青銅鼎、戈、劍及青銅工具。玉器有…[詳細]
黎世序墓(含御碑及碑亭)
  黎世序(1772—1824),字景和,號湛溪,羅山縣人。幼年家貧苦讀,嘉慶元年中進士。同年任江西星子知縣,不久任南昌知縣。任上,境內(nèi)彭蠡湖富倉、安樂等圩連年決口,四鄉(xiāng)農(nóng)田常常顆粒無收。黎世序微服簡從,實地勘察水情,制訂出開河、筑圩、泄洪、浚淤方案,而且?guī)ь^捐款筑堤。嘉慶十三年,黎世序改任鎮(zhèn)江知府,又根據(jù)圖籍和民眾意見,在丹陽練湖浚淤,動工建造3座大閘?⒐ず,練湖通航,水患減少。嘉慶十六年(1811年)春,黎世序任淮海道員,為疏通?冢ε疟娮h,改開挖新河與筑長堤為“束水攻沙”,使海口淤積疏浚,河水復返故道入海。兩江總督百齡和嘉慶皇帝對此大加贊賞。是年,黎世序升任南河總督。任職內(nèi),他勤學博采…[詳細]
丘濬墓
  丘濬墓 明弘治八年(1495),丘濬病逝于京師官邸,終年75歲。次年,朝廷為丘濬舉行葬禮,墓地選定在瓊山水頭村五龍池之源。據(jù)說,丘濬墓地是他生前特意托人回到家鄉(xiāng)選定的。在去世前3年,丘濬托風水師尋訪墓地,擔此重任的是安徽人徐豹。徐豹到達瓊州后,直接找到丘濬的學生,著名詩人王佐,二人一起為丘濬在家鄉(xiāng)選擇了一處最后的歸宿地。 丘濬墓建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修建花費工時將近4個月。墓庭占地0.25公頃,主墓用花崗巖砌成,圓頂,高約6米,坐南朝北偏東5°。原墓基分為6層,墓道計有16級臺階。墓前立有墓碑,高4.4米,底座寬2米,碑身寬1米,上方刻有對舞雙龍,中間刻有“皇明敕葬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詳細]
際下塘紅軍墓
  際下塘紅軍墓位于明溪縣楓溪鄉(xiāng)楓溪村際下塘路口左2米。1934年5月,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在中共臨時中央“左”傾錯誤戰(zhàn)略指導下,屢戰(zhàn)失利,蘇區(qū)日益縮小,形勢日趨嚴重。此時,地方-民團也乘勢蠢蠢欲動,頻繁對當?shù)氐母锩犖榘l(fā)動襲擊。5月17日,紅軍25團某連張連長,帶領70余名戰(zhàn)士從寧化廟前回楓溪時,在華山河明橋受到華山-民團余傳芳團的襲擊,民團用土大炮裝上紅硝、耙齒、鐵砂突然向紅軍隊伍開炮。紅軍英勇反擊,繳獲了兩門土大炮,擊敗了民團,但張連長同2名戰(zhàn)士光榮犧牲,6名戰(zhàn)士負傷。紅軍戰(zhàn)士把犧牲的烈士遺體帶回楓溪,安葬于楓溪瑕上大沙壩上。1934年11月7日,國民黨軍第52師進犯歸…[詳細]
李斯墓
  李斯墓位于上蔡縣城西南6公里處,李斯樓村東南,上駐公路東側約1.5公里處,高為57米。李斯墓呈圓形封冢,東西寬22.5米、南北長27米,封冢為層層夯筑,夯窩較大。墓前立有碑石,栽種綠化樹木,為防止封冢水土流失,近幾年對封冢周圍設置保護墻,前面修建數(shù)層水泥臺階。《史記·李斯列傳》記載:“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保ㄉ喜碳唇裆喜炭h,古時屬楚。)秦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后人譽為“千古一相”。他“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成后西入秦國,被秦王嬴政先任為長史容卿,后任為廷慰,成為“用事大臣”(《史記·秦始皇本紀》)。在軍事上,李斯輔助秦王嬴政滅韓、趙,并燕、魏,吞楚、齊,以十年時間而統(tǒng)一天下,…[詳細]
譚綸墓
  譚綸墓位于宜黃縣二都鄉(xiāng)簾前村鹿塘以北山上,始建于明萬歷七年,面積約1000平方米,設神道、牌坊、墓堆,祭臺踞坡地上。墓址原貌損毀嚴重,享堂、文官石俑等早年毀棄,后經(jīng)當?shù)卣I資修建,譚綸墓基本得以保存和恢復,現(xiàn)已成為當?shù)刂匾穆糜尉包c。為撫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地組成譚綸墓坐北朝南,由祭道、神道、墓體三部分組成。祭道:南端入口處是一對石獅守護的雙層歇頂?shù)拈T樓,磚石鑲嵌的祭道約300米長。門樓正額掛有御制的“文武忠孝”橫匾,門樓內(nèi)設亨堂,亨堂里擺放譚綸塑像。神道:約100米長,石牌坊是四柱三門為一組,共三組,中間牌坊比兩邊的更高更大些。每個石柱頂端均有石雕的獅、馬、鹿、…[詳細]
唐繼堯墓
  唐繼堯墓位于昆明圓通公園西后門的上方。唐繼堯,公元1883年~1927年,云南會澤人。唐繼堯在辛亥革命和護國戰(zhàn)爭中都建樹奇功,然而其后期卷入了軍閥混戰(zhàn),后人為其題寫的挽聯(lián)是:“治滇無善政,護國有奇功”。唐繼堯墓位于圓通山昆明動物園內(nèi),俗稱唐墳。1930年破土動工,1932年竣工,墓高約6米,封土堆直徑約22米,墓前有石質廈式閣,碑閣寬17.6米,鑲嵌著8個大碑。閣廈由14根石柱支撐。整座墓戰(zhàn)地面積1500平方米,為國內(nèi)較大的陵墓。墓的豪華氣派,在昆明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顯示了墓主生前的威赫和權力。唐繼堯(1883—1927年),字蓂庚,云南會澤人。1904年考取官費留學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詳細]
米倉溝將軍墓
  將軍墓位于桓仁雅河鄉(xiāng)米倉溝村北約500米的山崗上,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將軍墓是一座大型的封土石室墓,原呈截尖方錐形,像一只覆扣的斗,天長日久,雨沖水涮,楞角圓鈍了,形狀漸漸近似了圓丘,封土高8米,周長150米,直徑45米,由甬道、耳室、墓室構成,方向西偏北15度。甬道兩側分別筑有南耳室和北耳室,甬道東端是墓門,上有門楣、下有門檻,兩扇石雕的門扉,早已倒地,進門后便是寬敞的墓室。墓室平面呈方形,邊長3.5米,舉高亦為3.5米,藻井為四層平形疊澀以上覆斗狀。地面平平整整的鋪著巨石。南北平例兩具石棺床,是整塊花崗巖。墓室四壁、平行疊澀梁、藻井及耳室內(nèi)全部繪有壁畫。壁畫繪在墓壁一層薄薄的白灰面…[詳細]
王守仁墓(王陽明墓)
  王陽明(1472年至1528年),我國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名守仁、字伯安。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一生倡導“心學”,為姚江學派創(chuàng)始人。嘉靖六年(1527年),應召西征,翌年冬因病而歸,卒于途中,歸葬蘭亭附近的洪溪。王陽明的墓背靠鮮蝦山。墓地四周,古松挺立,群山連綿,青峰欲滴。走到他的墓邊,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至,心里也感到格外澄明,精神頓覺清爽。清明時節(jié),王陽明的墓上幾抔新土綻著點點嫩綠,清風輕拂,嫩綠輕搖,令人情思悠悠。在這無聲的暮色里,王陽明的墓在一種寧靜之中與天地融成了一體。王陽明不僅是心學大師,也是一名風水大師。鮮蝦山的墓地就是他自己親手所選的,也是王陽明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