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窟篇

塔德拉爾特 阿卡庫斯石窟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石窟位于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的邊境上,在加特城東的費贊地區(qū)一座馬坦杜山谷中的幾千個巖洞里有許多不同風格的源自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100年的壁畫。這些壁畫表現(xiàn)了動植物的明顯變化及撒哈拉地區(qū)人們生活的不同方式。阿卡庫斯山區(qū)幾乎所有的山區(qū)內分布著風格各異的壁畫和各種雕件,它們展示了在漫長的史前時期曾在此居住的各個時期的不同文化群體的文化習俗。費贊沙漠里的壁畫則生動地展示了由于沙漠入侵而形成的古氣候變遷。圖案上有一些長著圓形頭部,很難分清性別的當時地中海地區(qū)人的畫象,以及一些繪有牛的圖飾。這些圖案是用黃色、綠色、紅色以及黑色的染料繪成的,這表明人類發(fā)明使用碳的歷史可以…[詳細]
龍門石窟禹王池
  進入龍門石窟景區(qū)西山石窟,首先看到的便是禹王池。禹王池是為紀念大禹而開鑿的,池子面積不大,池水清澈,常年保持在25度左右。小瀑布水流潺潺,池中水草豐盛,魚兒游弋。地址:洛陽市洛龍區(qū)龍門石窟景區(qū)內,西山石窟入口處類型:池塘游玩時間: 建議5-10分鐘開放時間:(一)2月1日-3月31日:8:00-17:00,閉館18:00;(二)4月1日-10月7日:8:00-17:30,閉館18:30;(三)10月8日-10月31日:8:00-17:00,閉館18:00;(四)11月1日-1月31日:8:00-16:00,閉館17:00。(五)夜游開放時間(西山石窟、香山寺):4月8日-5月10日期間每天開放…[詳細]
和順石窟
  和順地圖象一只美麗的蝴蝶,也象一頭昂首的雄獅?h城正居于蝴蝶和雄獅的心臟部位,縣城之西就是美麗的云龍山,主峰是海撥1548米的摩天垴,似龍頭高昂,拖一脈秀水曲折蜿蜒,兩條漳水云蒸霞蔚,酷似龍行云中,故名云龍山。北朝石窟就鑲嵌在山的中腰。 云龍山自然之異之美,歷代縣令、來縣政客和文人多有記述。清縣令邱廷溶在《重修云龍山碑記》中論道:今之登云龍山者,皆以為異也。先是元人于山之陽,得靈泉而異之。設堂其上祭祀龍王,歲旱有禱必應,其巔則趙王臺,所云襄子避暑地,遺踝猶存。時至其地,躡層巒,憩飛閣,周覽幽遐,放情寥廓! ≡讫埳皆诔俏鞅,是一座全開放的山林式市民休閑公園,山上新建了一片仿古建筑,老遠兒就看得…[詳細]
阿旃陀石窟群
  阿旃陀石窟群位于印度馬哈拉斯特拉邦北部文達雅山的懸崖上,西距奧蘭加巴德106公里,是古代石窟建的最多的地方。石窟群環(huán)布在新月形的山腰陡崖上,高低錯落,綿延550多米,以壯麗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壁畫,與泰姬陵并稱為印度的雙壁。阿旃陀石窟群是印度古代佛教徒作為佛殿、僧房而開鑿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全部石窟共29座,從建筑形式上基本分為支提與毗訶羅兩類,第9、10、19和26窟為支提,其余25座皆為毗訶羅。支提窟當中置窣堵婆,天然巖鑿,內殿四周,建造列柱;毗訶羅內部陳設簡單,有石床、石枕和佛龕。石窟內有精美的壁畫和精工細鑿的雕刻,因建成時間不一,各具特色。內容描繪了釋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和當…[詳細]
石窟庵和佛國寺
  石窟庵和佛國寺位于慶尚北道的慶州,石窟庵建于公元八世紀,在石窟庵里有一座紀念性的佛像,面朝著海中的普密斯帕莎穆德拉。環(huán)繞在四周的神仙,菩薩和信徒的肖像,雕刻成頂部的和基座的浮雕,都非常逼真、精致,屬于遠東地區(qū)佛教藝術杰作。佛國寺是慶州地區(qū)最大最富麗堂皇的佛教寺廟,被譽為韓國最精美的佛寺,被韓國政府定為第一號歷史遺跡,但并不是因為其規(guī)模龐大或年代久遠,而是因為寺內的新羅建筑和許多珍貴的佛教國寶而聞名于世。寺中所有的木結構建筑物都是后世復原重建的,現(xiàn)存的寺院規(guī)模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非常具有古典美。石窟庵和佛國寺的建筑與雕刻充分展現(xiàn)了新羅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韓國歷史文化長廊中的瑰寶。Seokguram…[詳細]
慈善寺石窟
  慈善寺石窟位于陜西省麟游縣城東6公里處的漆水河西南岸。石窟開鑿于隋仁壽年間(601-604年),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又大規(guī)模續(xù)建。現(xiàn)存造像大部分為隋唐時期建造。慈善寺石窟是為隋唐兩朝皇帝到麟游消夏避暑做佛事所建。現(xiàn)存石窟分布于高28米的崖壁上,西崖有三大窟,南崖窟龕較多。兩處共有12個洞窟,6座佛龕,47尊造像。西崖第一、二窟平面呈馬蹄形,窟內佛像體量較大。第一窟主佛由隋皇宮所刻,高5.5米,極為珍貴。南崖上有9個摩崖造像龕,內鑿佛像,體量較小。此外,慈善寺石窟窟壁內外還保留有唐代至明代的題記、刻經5處。慈善寺石窟的佛像豐滿圓潤,刀法冼煉,代表了隋唐時期佛造像的最高藝術水平,是隋唐時期…[詳細]
瑪扎伯哈石窟
  介 紹 瑪扎伯哈石窟位于阿克蘇庫車城東北30公里處的沙土原上。在維吾爾語中,“瑪扎”是“墳”,“伯哈”是“園子”,合起來是墳園的意思,原來這個村確有一個大墳園。瑪扎伯哈石窟的名稱正是來自這個村名,因為兩者的距離十分近,石窟就在村西南不到500米處的山坡上。 從地理位置上看,瑪扎伯哈石窟位于克爾希村的東南,而森木塞姆石窟則位于克爾希村的西北,兩個石窟隔克爾希村遙遙相望。在它們中間有一條通過克爾希村的馬車道,路旁古樹參天,這條車道一直走便可到達克孜求哈石窟。 目前的瑪扎伯哈石窟已成為整個龜茲石窟群中最殘破的一處。在己編號的44個洞窟,24號141號和42號窟已經全部塌壞,另外有9個窟因殘破太甚,只…[詳細]
趙家洞石窟
  趙家洞石窟趙家洞又稱瑯天洞,于峭壁石崖鑿有多個石窟,外露其窗,內隱其洞。共分三層,其中上兩層現(xiàn)有完整洞穴45孔,每孔高2米,寬3米,洞深4米。洞內寬敞明亮,設有暗道,連接上下洞窟,洞外崖壁上修有棧道,架有云梯,使之穴穴相通,現(xiàn)痕跡仍存。舊址上有“宋金人避兵于此”之句,由此可推斷,該洞當創(chuàng)建南宋之前。趙家洞又稱瑯天洞,于峭壁石崖鑿有多個石窟,外露其窗,內隱其洞。共分三層,其中上兩層現(xiàn)有完整洞穴45孔,每孔高2米,寬3米,洞深4米。洞內寬敞明亮,設有暗道,連接上下洞窟,洞外崖壁上修有棧道,架有云梯,使之穴穴相通,現(xiàn)痕跡仍存。舊址上有“宋金人避兵于此”之句,由此可推斷,該洞當創(chuàng)建南宋之前。和趙家洞一…[詳細]
保全寺—張家溝門石窟
  保全寺—張家溝門石窟位于合水縣太白鄉(xiāng)平定川西岸。保全寺石窟開鑿于長約40、高8米的崖壁上,坐西向東,共有窟龕25個,石雕造像153尊,以釋迦、多寶二佛并坐及彌勒菩薩較多,并脅侍菩薩。佛像一般方頤豐面,著通肩大衣,結跏趺坐,半披肩大衣,淺陰刻平行衣紋,軀體粗獷健碩,體現(xiàn)太和改制以前的風格。3、4、5、6號龕較大,為平面呈方形或馬蹄形的穹窿頂龕,最大為4號窟,平面呈方形,高、寬、深各3米,正壁造釋迦、多寶二佛并坐及彌勒菩薩,南北兩壁各造二佛、門口侍立二菩薩,其余為圓拱形淺龕。張家溝門石窟分布在長約12、高3米的紅砂巖崖壁上,共有窟龕8個,平面為呈半圓形的圓拱形淺龕。石雕造像31身,每龕雕一佛二菩薩…[詳細]
峰東石窟
  峰東石窟位于陽曲縣大盂鎮(zhèn)上原村峰東自然村佛爺溝山崖上。石窟依山而鑿在峭壁上,面向西南,開鑿于唐代。圓拱形門,高2.2米、寬4.3米。中間開鑿一窟,穹窿頂,拱形窟門,窟門上刻有功德佛龕四字,龕楣上雕有二飛天。門外兩側各雕一天王像。右側天王龕外左側石壁上刻天王名稱為“北方毗沙門天王”,天王面目猙獰,左手托舉寶塔,右手置于胯側。左側天王頭部被鑿,雙手持兵器交于腹部?邇鹊褚环鸲茏佣兴_像。像高均為1.2~1.3米。佛為坐像,身后為舟形背光,饅頭髻,頸部刻出三道蠶紋線,身體渾圓。內著僧祗支,外披袈裟,結跏趺坐于仰覆蓮須彌座上。左側弟子面部及雙手被鑿,身著雙領下垂式袈裟,露足,立于圓臺之上。右側弟子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