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之寺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之寺廟篇

紅螺寺
  紅螺寺景區(qū)位于懷柔區(qū)城北5公里的紅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區(qū)55公里,景區(qū)總面積800公頃,現(xiàn)為國家4A級旅游區(qū)。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浸潤,奇妙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成就了紅螺山紅螺寺為一方完美殊勝、絕塵脫俗的“凈土佛國”。紅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它背倚紅螺山,南照紅螺湖,山環(huán)水繞,林木豐茂,古樹參天。紅螺寺處于紅螺山山前的千畝蒼翠的古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剎”的優(yōu)美的畫卷。千年古剎紅螺寺背倚的紅螺山屬燕山余脈,山勢巍峨雄武,南襟華北平原京北腹地,在歷史上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名山。紅螺山一山雙峰,比肩聳立,西峰海拔812.9米,東峰海拔811.9米,紅螺雙峰兩翼舒展,引帶…[詳細]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廈門島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也是閩南佛學院所在地,在海內外均有很大影響。南普陀寺主要供奉觀音菩薩,時至今日仍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尤其佛教節(jié)日和觀音誕辰,水泄不通,香積如山,以至于寺中不得不規(guī)定人手限點一支香。寺廟依山而建,格局小巧,多用石材,屋檐為閩南風格的弧狀飛檐翹角,上有眾多剪磁工藝的藻飾,絢麗多彩。寺內中軸線上主體建筑除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格外,還有一座供觀音的大悲殿。大悲殿巧構如亭,頂部斗拱交疊成藻井,四面開門的,內奉一尊工藝精絕的木雕千手觀音,共有四面,分別朝向四門。中軸主殿兩側鐘鼓樓、廡廊回護,形成一個整體,沿山勢遞次向上,彩檐和背后的…[詳細]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
  大報恩寺碑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大報恩寺碑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南京中華門外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位于南京中華門外,北鄰外秦淮河,南接雨花臺,東至1865園區(qū),西至雨花路,整個園區(qū)占地面積約200畝。大報恩寺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譽為“規(guī)格最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寺廟遺址”,今天來到園區(qū)可探尋600年前的香水河、香水河橋、永樂碑、宣德碑、御道、明代水工設施、三大殿遺址、畫廊遺址、油庫遺址、義井以及燒制琉璃構件的官窯等,當年大報恩寺的“宮闕規(guī)制”一目了然。地址:南京市秦淮區(qū)雨花路1號類型:古跡寺廟等級:AAAA游玩時間:建議2-3小時電話:025-520…[詳細]
潼南大佛寺景區(qū)
   大佛寺景區(qū)是位于潼南城西郊的定明山北麓,涪江南岸。景區(qū)內保存有隋、唐、宋、明清、民國時期佛、道教摩崖造像126龕928尊,遺存有碑文以及歷代文人學士書刻的題詠87通,造像記、題記31則;字體各異楹聯(lián)21幅。有世界第一室內飾金大佛,最早使用全琉璃頂的古建筑七檐佛閣,我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聲,全國最大的頂天佛字,罕見的天然回音壁海潮音以及翠屏秋月、黃羅帳、合掌石峰、百仙巖、鑒亭、千佛巖、仙女洞、讀書臺、瑞蓮池、鷹蛙石、關刀石、云巖飛霞等十八勝景。景區(qū)電話:023-44552968 門票價格50元/人(優(yōu)惠執(zhí)行價10元/人)…[詳細]
平武報恩寺
  報恩寺位于四川省平武縣城內,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1956年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稱為“敕修報恩寺”,始建于明正統(tǒng)五年,完工于天順四年,迄今已有五百六十多年歷史。報恩寺布局結構酷似北京紫禁城,所以又稱“深山王宮”。報恩寺坐西向東,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由東而西次第升高。山門、金水橋、天王殿、大雄寶殿、萬佛閣修建在一條300米長的中軸線上。經幢、狻猊、大悲殿、化嚴殿、碑亭長廊、斜廊、僧房左右對稱,布局嚴謹、雄偉壯觀。報恩寺一派宮殿設計,同時具有蛛網不結和高度的抗震技術,被中外專家稱為“明初罕見之遺構”、“獨具匠…[詳細]
水月禪寺
  水月禪寺前后歷程據《后漢書》載:“笮融在下邳(今睢寧縣)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又堂閣周回,可容三千許人。作黃金涂像,衣以錦彩。每浴佛,輒多設飲飯,布席于路,其有就食及觀者,且萬余人”。上海同濟大學提供資料考證:笮融所建之塔,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和形象描述的“天下第一塔”。在黃懺華所著的《中國佛教史》中,視之為“此佛教流布于民間也”?梢姡幨欠鸾淘谥袊鴱摹肮俜健弊呦颉懊耖g”的肇始之地,也是佛教標志性建筑“浮屠”在中國的首建之地。在宋金時代,浮屠寺毀于戰(zhàn)亂。斗轉星移,成住壞空。復建承載著悠久歷史的浮屠寺一直是睢寧佛教四眾弟子的夙愿。經過申請,通過省、市民宗部門批準,浮屠寺得以復建![詳細]
新昌大佛寺
  新昌大佛寺,位于浙江省新昌縣城西南,在南明山與石城山之間的山谷之中。寺內有大彌勒佛石像,寺外有隱鶴洞、鋸開巖、濯纓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勝景。寺始建于東晉永和年間(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大佛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觀5層,寺內高大雄偉,巨大的彌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這座巨大的石像,雕鑿于懸崖絕壁之中,歷時約30年才全部雕成,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佛像高大巍峨、氣勢磅礴,經測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闊15.9米,兩膝相距10.6米,耳長2.7米,兩手心向上交置膝間,掌心可容10余人。大佛寺西北約300米處還有…[詳細]
倉房香嚴寺
  淅川香嚴寺又名長壽寺、香嚴長壽寺、顯通禪寺,中原四大名剎之一。淅川香嚴寺地處淅川縣城南40千米的倉房鎮(zhèn)境內,東臨龍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嶺,南拱面山,整個地形若蓮花狀,該寺居正中。淅川香嚴寺始建于唐朝,原有兩座禪院,“一在白巖萬山環(huán)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30里,俗謂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庫水淹沒,現(xiàn)僅存上寺。上寺位于倉房鎮(zhèn)西北4千米處,淅川香嚴寺坐落在龍山嶺南的群山環(huán)抱之中。淅川香嚴寺原為“大唐慧忠國師道場”,曾有僧眾數百人,有“千頃香巖”之稱。據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香巖寺始建于唐”。又據《淅川香嚴禪寺中興碑記》,淅川香嚴寺為“大唐慧忠國師道場,勅賜長壽,其以香巖傳,由國師…[詳細]
消災寺
  消災寺古寺,始建于北魏,興盛于隋唐,位于陜西省鳳縣,坐落于嘉陵江北岸的豆積山上,與鳳州古城隔江相望,距鳳縣縣城雙石鋪10公里。嘉陵江、安河、南岐湖三水在此交匯。在豆積山的絕壁之上,既有道教上仙“通玄先生”張果老隱居-的洞穴遺跡,又有唐玄宗避禍安史之亂在此祈福消災得以靈驗的歷史典故,更有三秦唯一的孔子文廟與之遙相呼應,在整個景區(qū)形成了“儒釋道三教同聚一山”的獨特人文景觀消災寺,原名蕭臺寺,位于陜西省鳳縣,坐落于古鳳州豆積山,始建于唐代。豆積山奇石突兀,山勢俊俏,東瞧“蛟龍下巖,觀旭日東升,舉首入水”;西望“猛虎臥地,看夕陽西下,起身歸洞”,神似左青龍右白虎。故人們常說鳳州乃藏龍臥虎之地。因唐玄宗…[詳細]
勐泐大佛寺
  勐泐大佛寺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城郊,按照國家AAAA級景區(qū)標準打造。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飄佛寺”的原址上恢復重建的,“景飄佛寺”是傣族歷史上一位名叫撥龍的傣王為紀念病故的王妃南紗維扁而修建。王妃一生信奉佛法,所以每逢節(jié)日傣王就親臨寺院,舉行大型法會,以紀念愛妃同時弘揚佛法。據史料記載:“景飄佛寺”始建于明代,是南傳佛教象征十二版納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納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該建筑在佛歷2883年(即公元1848年,清咸豐年間)戰(zhàn)爭中被毀,距今已有169年。佛寺于2005年開始重建,于同年3月9日舉行了大型的土地開光儀式,于2005年5月9日舉行了盛大的大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