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宗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宗祠篇

萊州林氏宗祠
  林氏宗祠位于萊州市虎頭崖鎮(zhèn)西魏家村。林氏宗祠系西魏家村林氏家族祭祖的場所,相傳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據(jù)《林氏族譜》所載,現(xiàn)存的林氏宗祠為道光年間所重修。林氏宗祠坐北朝南,由正房及東、西廂房組成,磚木結(jié)構(gòu)。正房二級踏步,墻基以華崗石壘砌,墻身以青磚砌成,正房3間,明間與次間已打通,通面闊9.20米,進深6.55米;東、西廂房各3間,面闊8.60米,進深3.90米。占地約為150平方米。正房出檐,立二圓形柱,正房及廂房均灰瓦、硬山式。南院墻中間開一門樓,懸額“林氏宗祠”,二級踏步,門樓頂是較為罕見的“懸山式”建筑,頂出飛檐,正脊及垂脊飾以瑞獸,已有部分損毀,門兩側(cè)立有二石礅。林氏宗祠是萊州目前發(fā)現(xiàn)年代…[詳細]
潮安陳氏大宗祠
  陳氏大宗祠,位于潮安縣官塘鎮(zhèn)巷下鄉(xiāng),座西向東,三進格局。該祠寬21.3米,進深約43米,單門一體,三進依次增高,第一天井至中廳約增高83厘米,由四級臺階遞升,第二天井至后廳約增高93厘米,亦由四級臺階遞升。陳氏大宗祠前有石刻對聯(lián):“閩海分藩傳舊德,秋溪仆世振新猷”。匾額“陳氏大宗廟”,背鐫“清泉流派”,落款:“乾隆庚午秋玖月裔孫義勇等重建”。據(jù)官塘清末秀才陳舜臣所著的《心耕谷果》一書所載:“陳坦父名宗慶,坦由進士知廣東潮州府海陽縣事(宋元符間),公治邑有惠政,任滿,為百姓所攀留,遂卜居秋溪鸛塘,建祠以祀先祖,終后葬后山山柄”。由此可知,陳氏大宗祠始建于宋。經(jīng)明清重修后,至今還保存著一些宋代建筑…[詳細]
安堂林氏宗祠
  安堂林氏宗祠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大涌鎮(zhèn)安堂社區(qū)雙桂大街86號對面,始建于清順治年間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該祠堂坐北向南,三間三進帶左右偏房,面闊19米,進深48米,建筑面積約940平方米。硬山頂,龍舟脊,素胎瓦當(dāng)。花鳥木雕檐板,山墻內(nèi)部為蠔殼砌成。頭門面闊三間,進深七架,前設(shè)三步廊。廊下為木雕漆金花卉、鳥獸梁架,柁橔上雕龍云圖案。次間設(shè)塾臺,門前有石臺階及石獅兩對。中堂為“雙桂堂”,面闊三間,進深十三架,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后堂進深十三架,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內(nèi)設(shè)神龕,掛祖先畫像。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書寫著姓氏的歷史淵源,讓人感受到他們變遷、發(fā)展的軌跡。宗祠…[詳細]
平地黃氏大宗祠
  南海平地黃氏大宗祠,是佛山黃氏祠堂文化中一個代表性特色的民間宗祠,無論從歷史、文化、藝術(shù)、建筑、工藝、民間習(xí)俗等都有著豐富精彩的人文內(nèi)涵,是黃氏祠堂文化研究和宗族傳承保護的重要瑰寶。據(jù)《平地村志》記載:黃氏始祖黃適中,是南宋末年的官員,在平地開村定居至今已800余年。“崇始堂”里,一副對聯(lián)很清楚地交代了黃氏族人的來歷:祖籍溯龍游九百載積厚流光到此里居成四社,孫謀詒燕翼卅二傳枝分衍派至今譜牒紀(jì)三房。平地黃氏建村之后,歷經(jīng)數(shù)輩之努力,逐漸發(fā)展成合理完善布局的大規(guī)模村舍。而根據(jù)黃氏大宗祠現(xiàn)門額刻記:大宗祠始建于明代,當(dāng)年平地黃氏族人為了供奉及祭祀先祖,處理族中事務(wù),凝聚鄉(xiāng)情,供眾人休閑娛樂,舉辦各種…[詳細]
周氏祠堂
  周氏祠堂(又名敬愛堂)位于寧國市胡樂鎮(zhèn)胡樂村下中川。始建于清道光戊申年(1848年)七月戊子日。這是一座廊院式祠堂,也是一座最能體現(xiàn)徽州文化特色的大型建筑。祠堂長37.5米,寬17.2米,共有木柱76根,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對聯(lián),建筑面積1145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分為前、中、后三進。該祠堂是在清朝“神童”周赟祖父輩們手中建造的。周赟7歲能詩,9歲作《六聲圖》,12歲考中秀才,時稱“神童”。他首創(chuàng)的《六聲韻學(xué)》得到清廷兵部尚書曾國藩賞識,奏請清廷授以二品教官。該建筑是目前寧國市境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清代古建筑,于2004年10月被列入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祠堂本體外,東南邊外擴2米至水田交接…[詳細]
功武村廖氏宗祠
  廖氏宗祠座落在龍門縣龍華鎮(zhèn)功武村。建于清末,平面為四進院落式布局,坐東南向西北。面寬19.6米、總進深52.3米。正門前面為廣場,廣場前砌長方形的照壁,照壁前有一口池塘。占地面積共1400平方米。頭門門額置“廖氏宗祠”字,楷書陽刻。兩側(cè)封火山墻,硬山頂,龍船式脊塑有人物花草、鰲魚塑雕,還有檐口置綠色的瓷質(zhì)獅子。門內(nèi)正中設(shè)一木隔屏風(fēng)。柱梁間刻有姜太公訪功吉、八仙鬧海、穆桂英掛帥以及花木浮雕,形神兼?zhèn),呼之欲出。地面鋪設(shè)紅色方磚(邊長均為37厘米)。兩側(cè)設(shè)套間。二進中間是一座四柱歇山頂香亭。亭內(nèi)鋪紅色灰地面,用線界成方磚樣,地面十分光滑。亭頂瓦脊塑麒麟、花鳥灰塑。亭旁種有花木,頗有意趣。左右為廊![詳細]
柯氏宗祠
  柯氏宗祠位于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qū)鮀蓮街道大場居委金場南街中段,始建于清代,坐東北向西南,通面闊27.4米,通進深22米,占地面積為971.05平方米,建筑面積602.8平方米。兩進一天井格局二伙巷格局,土木結(jié)構(gòu),外觀是硬山頂、琉璃瓦屋面、屋脊鑲?cè)宋、飛禽走獸紋嵌瓷,頭門為對稱對開式,其上方有陽刻“柯氏宗祠”石門匾一方,左右鋪飾花崗巖石浮雕,屋內(nèi)為采用三載五木瓜抬梁式木結(jié)構(gòu),兩通廊立方形石柱,正廳立梭石柱,各柱上皆0對聯(lián)文字。祠東側(cè)有水井1口,頭門右側(cè)有碑記1方。其文記載咸豐八年中秋,祠為颶風(fēng)所毀,同年葺復(fù)。今尚存殘碑略可考悉。今逢興隆盛世,國富民殷,重建工程于已丑年三月初五鳩工動土,是年十一月十…[詳細]
曾氏宗祠
  “曾氏宗祠”位于資溪高阜鎮(zhèn)高阜村老街。建于清乾3年(公元1738年),為曾文定(曾鞏)分祠。曾鞏(1019—1083)字子固。北宋散文家,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建昌南豐人。理宗時追謚“文定”。其后裔遷徙到此并建分祠,是供設(shè)祖先的神主牌位、舉行祭祖活動的場所。經(jīng)歷270多年,至今保存較為完整。該祠寬31米,深34米,分上、中、下三廳兩井,中廳及后廳為7開間。占地1054平方米,磚木結(jié)構(gòu),座南朝北。宗祠內(nèi)廂房木板多處損壞,留有木柱146根木柱。其木柱多為直徑45公分。宗祠屋角檐刻有動物、花卉裝飾,朱漆彩繪,祠堂面為高8米的墻體,分左、中、右三道門,中門方形,兩耳門為圓拱。中門上方為木匾“曾氏…[詳細]
許氏宗祠及聽泉樓
  許氏宗祠及聽泉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績溪縣家朋鄉(xiāng)石勘頭村中央。許氏宗祠面積為335平方米。該祠坐東南朝西北,面臨澗溪。面闊七間,進深四間。硬山式屋頂,-封火墻。方磚墁地。棱柱,丁頭拱,垂蓮柱,荷花駝峰,卷云叉手,月梁下肚飾以雕刻。該祠系明中葉以前所建。是傳統(tǒng)徽州至今仍保存的明代祠堂建筑的上品,實為罕見。聽泉樓與許氏宗祠相隔十米許,占地面積30平方米,聽泉樓分上下二層,基腳呈長方形,面臨澗溪,設(shè)美人靠,并懸掛匾曰“聽泉”,歇山式屋頂,中部有腰檐,可登樓憑眺。其雀替、斜撐、駝峰飾以雕刻。面臨澗溪的兩大戧角上懸掛風(fēng)鐸。為古村落石勘頭的“畫龍點睛”之筆。1998年5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批…[詳細]
北二藍氏宗祠
  時代;清地址: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qū)航埠鎮(zhèn)北二村,該祠是浙江省境內(nèi)保存最為完整的畬族宗祠。宗祠建于明崇禎年間(1628年),面積650平方米,建筑工藝精湛,布局合理。清嘉慶14年重修后廳,咸豐7年重修。1998年被立為省級文保單位。2006年作整體維修。建筑為磚木三開間三進二天井結(jié)構(gòu)。沿中軸線由南至北依次為門樓、前廳、天井及兩廂正廳,天井和兩廂、后樓。建筑做工精細,門樓步廊設(shè)卷棚,為三重檐歇山頂,前廳明間設(shè)戲臺,次間為二層廊樓,戲臺頂施藻井,為歇山頂建筑。中廳明間為四柱拾梁式,次間為五柱穿斗,前設(shè)卷棚,后為雙步架,中廳上掛有“種玉堂”文匾一牌。后廳設(shè)太公堂,抬梁式屋架。整座建筑用料粗大,雕梁畫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