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山東省 > 濟南市 > 萊蕪區(qū) > 口鎮(zhèn)街道 > 林馬莊村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口鎮(zhèn)街道林馬莊村概況

[移動版]

林馬莊村隸屬萊城區(qū)口鎮(zhèn),位于萊城北12公里,禿妮山西麓。西面與口鎮(zhèn)趙家村、東街、南街隔河相望,南鄰張家洼辦事處北山陽村,北面與古城村相鄰,明萊公路繞村而過。全村有430戶,1250口人,耕地面積1200畝,占地總面積1600畝。

據(jù)《張氏譜》、《呂氏譜》記載,林馬莊村建于明朝中期,因西臨方下河,路人常在河內飲馬,故名飲馬莊。后諧音成林馬莊。

據(jù)《萊蕪史志》記載,林馬莊清末屬萊蕪縣垂陽保,民國初年屬二區(qū)(口子區(qū));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和新甫三縣,林馬莊屬萊北縣;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建制,全縣劃為13個區(qū),林馬莊村屬口鎮(zhèn)區(qū);1950年至1954年建古城鄉(xiāng),林馬莊隸屬古城鄉(xiāng);1958年10月,建人民公社,林馬莊村屬于口鎮(zhèn)公社林馬管區(qū);1984年改公社為辦事處;1985年10月撤處并鄉(xiāng)、合并建口鎮(zhèn)至今。

村中現(xiàn)有呂、耿、任、田、劉、亓、王、孫、張、蘆、黃11姓,以呂、耿、任姓居多,村民不分姓氏多寡,貧富強弱,世代團結友善,和睦相處,互助耕耘,幫教讀書,民風淳樸,世代相傳。

1950年呂京成、呂瑞牛等人就在村里成立了第一個互助組;以互助組為基礎,1954年成立了初級社;1956年成立了高級社;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后,林馬村人在黨支部一班人的領導下,大搞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1964年,林馬村人掀起了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群眾運動,人民群眾精神煥發(fā),斗志昂揚,各項工作搞得轟轟烈烈,扎扎實實。特別是青年民兵工作,搞得尤為突出。廣大青年民兵勞武結合,成了生產(chǎn)上的一支主力軍。在1964年舉行的民兵大比武中,呂尚友同志獲得山東省民兵英雄的稱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原團縣委副書記魏淑珍同志曾帶領工作組到林馬村蹲點,指導工作,樹立典型,推動了全社民兵工作的開展。

0期間,積極響應毛主席“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號召,大搞農(nóng)田基本建設,制定了詳細的規(guī)劃,對林、田、水、路進行了綜合治理,從1968年開始到1978年結束,歷經(jīng)10年,林馬村民在黨支部一班人帶領下,對北嶺、東嶺、南嶺的3片丘陵地分3期治理。10年間共修大寨田500多畝。對村南、村西的平原地劃方調向800多畝,改河造地300多畝,使小田變成了大田。打密封井,大口井20多眼,使全村70%以上的土地變成了水澆田。2000年新一屆支部建立后,修建水渠300多米,從橡皮壩引水,擴大水澆地300多畝,改變了林馬村的水澆條件。

林馬村人自古勤勞耕作,但也不乏經(jīng)商之精明。解放前就有很多人經(jīng)商,如油坊、酒店、木工、雕塑、油果鋪、打繩業(yè),小商店等。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個體私營經(jīng)濟如雨后春筍,迅速興起。呂尚貞的酒瓶收購點,幾乎白手起家,到今天發(fā)展成為擁有汽車3部,固定資產(chǎn)幾十萬元的企業(yè)。特別是現(xiàn)在,廣大村民在黨支部一班人領導下,大搞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正朝著奔小康的目標前進。

勤勞樸實的林馬村自古就知道文化的重要。以文育人,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是林馬人的光榮傳統(tǒng)。至清末廢除科舉前,就有多人獲得功名,民國初年秀才呂逢柱就在村內辦私塾。民國后期呂會舟,耿傳友在村西門外關帝廟建學堂。以后呂魯展、呂會秘、呂法賢、呂懷思也在村里辦過學。解放后,1950年林馬村人在呂家祠堂辦起了第一所村辦小學,劉憲章是第一任教師,呂衍祥任校長。從此,林馬村的文化教育步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1961年林馬小學轉為林馬完小,設1至6年級6個教學班,1968年辦初中班,1979年初中班并人林馬聯(lián)中,1992年小學遷入新建的標準化學校,現(xiàn)有1至4年級4個教學班。1959年就建起了全公社第一處村辦幼兒園——林馬村幼兒園,配有教師3名,入園人數(shù)達40多人。半年內所有入園兒童均取得了識字100多個,會唱26首兒歌的好成績,受到了各級領導的稱贊。1960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國家民政部,全國婦聯(lián),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兒童工作先進集體”。這是林馬村取得的最高殊榮。林馬村建村50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僅1963年到1965年,就有呂尚和、呂全祥、呂躍亭、耿佃棟、耿慶柱5人考入本科大學。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2002年,林馬莊村考人大中專院校的學生就達50多人。1978年考入蘭州大學的呂貴華,在校攻讀完研究生和碩士學位后,1983年到美國留學,現(xiàn)已取得博士后學位,成為全村人的驕傲。

林馬村人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犧牲精神。1938年就建立了黨支部,帶領廣大群眾和敵人斗爭。老中醫(yī)耿傳彬,20年代后期,接受中國0的政治主張就和地下黨組織接觸密切,同情勞苦大眾。1935年0萊蕪地下組織遭到-破壞后,冒著風險掩護縣委領導成員,后又在新泰北師店耿姓藥房聯(lián)系隱蔽點,親自護送地下黨員前去隱蔽,受到后人稱贊。1940年受民主政府委托,開展對口鎮(zhèn)日偽維持會長耿在田的爭取工作。此后,幾十年致力于中醫(yī)。1973年,因患脈管炎而截肢,仍忍受巨大痛苦,臥床為求醫(yī)者治病,直到1981年病逝。1946年大動參,全村就有36人踴躍參軍,在解放戰(zhàn)爭中有11人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獻出了他們的寶貴生命。他們的革命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解放后,廣大青年積極參軍,應征人伍,保衛(wèi)祖國,僅1984年就有11人參軍。

自1993年建立地級市以來,林馬村的變化更是日新月異,F(xiàn)在有70%的農(nóng)戶裝上電話,閉路電視已開通,沿公路的商業(yè)街初具規(guī)模,林馬村民,在支部一班人的帶領下,正用勤勞的雙手,聰明的才智,描繪著林馬村的錦繡藍圖,林馬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