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上莊村位于萊城西南10公里處,牛泉鎮(zhèn)駐地以南,云臺山風景區(qū)以北。東與紀家莊、東上莊接壤,西與亓毛埠隔河為界,全村耕地面積1340畝,578戶,1745口人。
據村碑記載。西上莊建于洪武年間,先由周、高兩姓早居,亓、劉、孟三姓相繼遷入本村。因東上莊早有此村,西上莊在西,故名為西上莊。
《萊蕪市志》記載,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建制,西上莊村屬萊蕪縣圣井區(qū)。1958年分為圣井、牛泉鄉(xiāng),西上莊屬牛泉鄉(xiāng)。翌年圣井公社與牛泉公社合并,為牛泉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為牛泉辦事處,1985年10月改為牛泉鎮(zhèn)。
西上莊村亓、劉、孟三姓占全村人口的80%,此外閆、邢、曹、張、呂、馮、周等姓分布全村,各姓氏家族,團結和睦,親如一家。
西上莊村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土地革命中,有11位烈士為國捐軀。有許多棟梁之材,如劉萊夫、劉慶祥、孟傳詢等南征北戰(zhàn),為了革命屢建戰(zhàn)功;有亓政修、劉述秀、周紹舟前輩舍家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士。亓金保,1938年入黨,被叛徒出賣,慘遭殺害……他們是西上莊村的光榮和驕傲。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西上莊村民團結互助,共奔社會主義康莊大道。1955年,亓政修、亓宗漢、劉學文,組織成立了由互相組到合作社,再到高級社,亓宗漢為社長。1958年,西上莊村屬牛泉人民公社所管轄。這時,村民生活有所改善。文革前后,在赴朝-亓政修、劉述秀等歷屆村支書的領導下,充分發(fā)揮以孟繼孝為團支書青年突擊隊的作用。興修堤長120米,壩身上頂寬15米,高約20米,蓄水量約萬立方的東南大壩。1967年,鵓鴿樓水庫修建竣工后,又帶領全村村民,開山辟石,修筑了從茂盛村東到西上莊西長約6華里的引河工程。村南、村西的農田基本實現自流灌溉。接著動用石方(全部是挖的墳石)幾萬方,打成了8眼長30米、寬8米、深10米的蓄水大口井。1970年到1984年,又打了6眼深井泵機井。全村基本實現水利化,旱澇保豐收。
1982年,西上莊實行土地承包制,分田到戶,包山戶進住了南嶺。西上莊村民在孟繼禮、孟光賓等支書的領導下,組織黨員干部,學習外地經驗。調整農業(yè)結構,建起兩座大型磚廠。同時,把原劉家林墳地搞起了一個農貿集市,村西建成商業(yè)街。集木材加工、面粉廠、食品加工、油坊、電氣焊、農機修理、化肥農藥、銷售服務為一體,形成萊蕪西南部有名的農產品集散地。
西上莊村自古以來,就有熱愛文藝的好傳統(tǒng)。古裝戲的愛好者亓漢三、亓家干、孟紀先、孟光成、閆汝柱、孟光亮等30多人,能演出的古裝戲《豹頭山》、《秦瓊發(fā)配》等不下40部。從年初到十-重戲,曾到四鄉(xiāng)義演。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老藝人的指導下以青年書記孟繼孝、亓英德為首,自發(fā)成立宣傳隊,每逢過年過節(jié)應邀到四鄰八鄉(xiāng)演出現代戲。西上莊,崇尚文明、尊師重教。20世紀三四十年代,村南首大殿改為學堂。大殿為男生班,大殿西頭兩間草房為婦女識字班。亓金保和喬恩榮(范莊人)任國語和算術先生。在這座大殿里,為泉河寺、大莊寺高小輸送了不少優(yōu)秀生。革命前輩劉萊夫、孟傳詢、劉慶祥等從這里走向革命道路的。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由大殿向西擴建,學校規(guī)模越辦越大,由解放前的兩個班到16個班,(小學戴帽初中),學生數由幾十名到400多名。教師達20多位。20世紀90年代,西上莊兩委特別尊師重教,把發(fā)展教育作為工作之首。投資20萬,在亓家老林,新建一座市級花園式學校,并設立獎學金。恢復高考以來,為高一級的學校,輸送初中生、高中生約千名,本科大學生14名,?拼髮W生20名,碩士2名,西上莊學校歷年來被評為牛泉鎮(zhèn)教學先進單位。1998年以來,大部分戶成為有線電視戶,2000年,全村成為電話村。
西上莊在舊村改造、道路規(guī)劃方面卓有成效。2002年春,村主任亓岱臣組織施工隊,排除干擾,精心測量與設計,投資12萬,把三條大街全部砌成水泥路,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和生產。
西上莊村在飛速發(fā)展,它的未來更加輝煌。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