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山東省 > 聊城市 > 陽谷縣 > 張秋鎮(zhèn)

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張秋鎮(zhèn)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景陽崗旅游區(qū)

景陽岡旅游區(qū),是《水滸傳》中描述的武松打虎處,也是龍山文化城遺址所在地,是水滸旅游線上的重點景區(qū)。主要景點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xiāng)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松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松廟、湖心島、釣魚臺、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場等20余處。景區(qū)北部有湖面百余畝,可供游客垂釣、劃船。景區(qū)娛樂項目有山東快書、虎斗雞、抵羊、戲曲、武術表演等!拔渌纱蚧⑻帯笔疄槟纤螘r期所立。山神廟:已有200余年的歷史,廟內(nèi)塑有武松打虎造像。廟的左前方立有原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景陽岡”石碑,右前方立有著名書法家楊萱庭書寫的高3米的“虎”字碑;[亭:位于景區(qū)西部,六角單檐,由徐悲鴻的夫人、書法家廖靜文題名。碑林:在山神廟以北。因武松打虎的故

張秋運河古鎮(zhèn)

張秋運河古鎮(zhèn)位于陽谷縣城東20公里,現(xiàn)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秋運河古鎮(zhèn),五代時稱張秋口,金元曾一度改稱景德鎮(zhèn)。元代開會通河穿鎮(zhèn)而過,并在鎮(zhèn)內(nèi)設立都水分監(jiān)衙門,張秋于是成為運河上一重鎮(zhèn)。明代劉大夏治河張秋,又一度改稱安平鎮(zhèn)。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曾將張秋鎮(zhèn)和顏神鎮(zhèn)(今博山)、景芝鎮(zhèn)并稱山東三鎮(zhèn)。張秋鎮(zhèn)城幾經(jīng)修建,頗具規(guī)模。由于運河從中通過,分為東西二城,有城墻環(huán)繞,環(huán)城有護城河。至清代鎮(zhèn)城有九門,鎮(zhèn)內(nèi)有七十二條街八十二胡同,街道多以經(jīng)營貨物命名,如米市街、柴市街等,也有以建筑物得名的,如城隍廟街、文廟街等。由此可見張秋昔日繁華之一斑。鎮(zhèn)內(nèi)建有文廟及書院、書局,有寺廟觀祠數(shù)十處,并有戊己山、掛劍臺、黑龍?zhí)、任風子墓等名勝古跡。張秋有著

張秋城隍廟

張秋城隍廟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北街北首北街小學院內(nèi),現(xiàn)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國大多數(shù)城鎮(zhèn)都建有城隍廟。古代傳說守護城池的神稱為城隍 ,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職權范圍相當于人世間的縣官老爺。道教把城隍當做“剪惡除兇,護國保邦”之神,說它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放睛,保谷豐民足。張秋城隍廟始建于清代,磚木結(jié)構,歇山式建筑。現(xiàn)存大殿一座。坐北朝南,耳房一座三間。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五間、東西長11米 ,南北寬7米 ,高10米 左右,歇山頂,木構架梁,不施斗拱,灰瓦覆頂。占地東西長30米 ,南北寬20米 ,總面積約600平方米 。

張秋陳氏民居

張秋陳氏民居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年代為清。2013年10月10日,張秋陳氏民居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秋城隍廟大殿

張秋城隍廟大殿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北街,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03年1月,張秋城隍廟大殿被公布為聊城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桑段營石刻

桑段營石刻年代為元、清,位于陽谷張秋鎮(zhèn)桑段營。2004年9月19日,桑段營石刻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上閘顏氏祠堂

上閘顏氏祠堂年代為清,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上閘村。2014年,上閘顏氏祠堂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秋黃氏民居

張秋黃氏民居年代為清末民初,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北街。2014年,張秋黃氏民居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秋馬家祠堂

張秋馬家祠堂年代為清,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東街。2014年,張秋馬家祠堂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秋運河碼頭

張秋碼頭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南街,年代為元,類別為古建筑。2014年10月,張秋碼頭被公布為聊城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景陽岡酒道館

為傳承和弘揚中國幾千年豐富而獨特的酒文化,陽谷于2010年建成景陽岡酒道館暨中國歷代酒器陳列館,酒道館以古典名著為依托,史料豐富翔實,收-代珍貴酒器文物2000多件。它涵蓋了酒文化的起源、發(fā)展、演變和興衰史,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典籍、酒器、酒具、字畫等。酒道館采用圖畫、雕塑、文物、實物以及聲、電、光等各種手段,以集成模板的形式進行展示,將5000年酒文明依次展現(xiàn)。酒道館的酒文化史按時間順序分為,“上古酒源——陽谷,酒的發(fā)源地”、“上古酒禮——悠久的陽谷酒禮酒道”、“漢唐酒風——秦漢隋唐時期陽谷一帶酒禮盛行”、“陽谷酒香——景陽岡英雄酒名聲大振”、“運河酒韻——元明清時期的酒文化風采”“酒都紀事---陽谷景陽岡酒的起源和發(fā)展”六個部分。

張秋運河古渡

張秋作為運河重要碼頭,運河古渡口被稱為“漕湟要津”,被列為張秋一景。志稱“冠蓋云從,帆檣鱗集,實中原綰轂之襟喉也”?梢韵胂螽斈甑姆笔⒕跋蟆,F(xiàn)存古渡口仍在原有位置,系利用原渡口石料及所拆周邊建筑物石構件精心設計壘砌而成。橋上明清石刻遍布,多達千余塊。橋由三空涵洞、欄板及四獅組成。橋長25.3米,寬6.6米,深6.4米,雁翅長10.4米,欄板長15米,高1.4米。橋頭端坐四獅,神態(tài)可鞠,雕鑿精細。中涵洞上鐫一石質(zhì)匾額,上 書“張秋運河橋”,F(xiàn)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戊己山遺址

戊己山遺址位于張秋鎮(zhèn)東北隅運河東岸,為一圓形土山,原高30米,現(xiàn)殘高僅2米許,占地約5畝。山南巔有一石碑,中間鐫“戊己山”三字,為當年管理河道的官員所立。碑高1.8米,寬0.8米,厚0.28米,F(xiàn)置于遺址西南隅。據(jù)《張秋志》載:“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塞決河成,通政使韓公鼎筑龍?zhí)吨希晃旒荷。列為三峰,環(huán)以松檜。后有蓮花池,瀲滟可愛,及河東建成(城),蓮花隔在城外也!迸f志將“戊己雄峙”列為張秋一景,稱“黑龍?zhí)渡现蟹迓∑,松檜陰森,郁然有云蔚之色,其巔一亭,即梁父、徂徠可坐而招也!闭f是站在戊己山的亭子上,連泰山、徂徠山都能望見。由于人們常年在此取土,戊己山現(xiàn)僅存遺跡。遺址上殘磚斷瓦、石雕石獅、瑞獸殘件隨處可見。今尚存有一

紅堌堆遺址

紅堌堆遺址,魯西地區(qū)黃河北側(cè)新石器文化遺址。位于陽谷縣東南的張秋鎮(zhèn)陸海村西,屬平原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東部斷崖文化堆積厚3米左右。采集陶片以泥質(zhì)紅陶為多,也有彩陶,紋飾有戳刺紋、壓劃紋、附加堆紋等,可辨器形有紅陶缽、紅頂缽、彩陶缽、鼎、盆、環(huán)等。石器有扁平長方形石鏟和磨棒。文化面貌和文化性質(zhì)尚不清楚。年代上限當早于大汶口文化,是迄今魯西地區(qū)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址。

張秋山陜會館

張秋山陜會館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年代為清。2013年10月10日,張秋山陜會館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秋涵閘(金堤閘)

張秋涵閘(金堤閘)年代為近現(xiàn)代,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閘堤口村。2014年,張秋涵閘(金堤閘)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銘文磚

銘文磚年代為明,位于陽谷張秋鎮(zhèn)南街。2004年9月19日,銘文磚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令璜墓

張令璜墓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王營村西,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墓葬。2003年1月,張令璜墓被公布為聊城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秋水門橋

水門橋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南街,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2014年10月,水門橋被公布為聊城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袁莊袁氏墓群

袁莊袁氏墓群年代為清,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袁莊村西南角。2014年,袁莊袁氏墓群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任大仙墓

任大仙墓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墓葬。2014年10月,任大仙墓被公布為聊城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五體十三碑

五體十三碑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年代為明清,類別為石刻。1999年4月,五體十三碑被公布為聊城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運河石橋

運河石橋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區(qū)運河,類別為古建筑。運河石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劉樓黑堌堆遺址

劉樓黑堌堆遺址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劉樓村,年代為龍山,類別為古遺址。1999年4月,劉樓黑堌堆遺址被公布為聊城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天爵墓

周天爵墓年代為清,位于陽谷張秋鎮(zhèn)孟海村。2000年7月3日,周天爵墓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