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史籍最早記載介休歷史為周代魯隱公五年(前718),曲沃莊伯伐翼,晉翼侯奔隨(在今介休城東),當時為晉大夫士會食邑。
公元前636年,晉文公返國賞隨臣,介子推不言祿,與母隱居綿山。
晉文公焚林求賢,子推不出,竟與母抱樹而死。
后,介休即依介子推死于此而得名。
春秋時期,晉頃公12年(前514)始置鄔縣(在城東10千米今鄔城店一帶)。
戰(zhàn)國時期屬魏國。
秦滅六國時,于魏趙邊界休整,之后攻趙,秦代因此置界休縣,與鄔縣同屬太原郡。
西漢屬并州刺史部太原郡。
新莽改界休為界美,東漢復名界休。
西晉,杜預臆說界休當為介休,晉武帝司馬炎遂改界休為介休,屬西河國。
北齊天保年間(550),介休縣并入永安縣(即今孝義)。
北周富政元年(578)置介休郡,介休縣屬介休郡。
北周大成元年(579)改介休縣為平昌縣。
隋開皇18年(598)平昌縣復名介休縣,屬西河郡。
唐武德元年(618)介休郡改名介州縣,屬介州,兼領平遙縣。
五代時介休縣屬太原府汾州。
元代屬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冀寧路汾州。
明代屬山西布政使司汾州。
清代屬山西省汾州府。
1937年介休縣成立抗日縣政府,屬山西省第四行政區(qū)。
1941年屬太岳專署。
1948年介休解放后,屬晉中區(qū)三專屬。
1949年2月屬太原市三專屬,同年9月,屬榆次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0年8月屬榆次專區(qū)。
1958年屬晉中專區(qū)。
1992年2月10日,國務院批準介休縣撤縣設市,更名為介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