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紹興市旅游

紹興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大禹陵是會稽山景內(nèi)的重要名勝古跡之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進入景區(qū),兩邊碧水綠樹,映襯著會稽山,處處散發(fā)出古樸典雅的韻味。經(jīng)過九龍壇,游客就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石牌坊。上鐫“大禹陵”三字,系-同志于1995年5月15日視察大禹陵后所寫。通向禹陵的是一條長350多米的步行神道,盡頭是祭禹廣場。廣場上設(shè)有圖騰柱與九鼎臺等建筑,象征著古越先民信仰,又是各界祭祀大禹的場地。禹廟前有一個水池,唐時賀知章定為放生池,名禹池?邕^禹池必須經(jīng)過一座古石橋,名告成橋,意即大禹十年在外治水,終于大功告成。進入禹廟西轅門南側(cè)的欞星門,沿石板鋪就順山勢逐級升高的百米甬道直達大禹陵碑亭。亭內(nèi)有石碑,刻著明代紹興知府南大……[詳細]
  紹興魯迅紀念館始建于1973年。2003年初,為恢復魯迅故里的傳統(tǒng)風貌,與環(huán)境尺度不協(xié)調(diào)的陳列廳被拆除,恢復為周家新臺門。新建的紀念館位于魯迅故里東側(cè),它東接魯迅祖居,西鄰周家新臺門,北毗朱家臺門,南臨東昌坊口,與壽家臺門隔河相望。紹興魯迅紀念館始建于1973年。2003年初,為恢復魯迅故里的傳統(tǒng)風貌,與環(huán)境尺度不協(xié)調(diào)的陳列廳被拆除,恢復為周家新臺門。新建的紀念館位于魯迅故里東側(cè),它東接魯迅祖居,西鄰周家新臺門,北毗朱家臺門,南臨東昌坊口,與壽家臺門隔河相望。魯迅紀念館總占地面積為6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它以“老房子、新空間”的設(shè)計理念,使其與該地區(qū)傳統(tǒng)街巷肌理保持統(tǒng)一。紀……[詳細]
  周恩來祖居,在浙江省紹興市區(qū)保佑橋河沿即今勞動路東首,是一幢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風格的磚瓦房,富有傳統(tǒng)特色的黑色竹絲臺門。祖居外觀古樸莊嚴,共三進,每進三間房。兩進之間各有天井相隔,天井兩側(cè)有小廊對拱。第一進中間為臺斗門,左右為耳房。第二進為大廳。第三進原為樓房,倒塌后,改建平房,F(xiàn)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紹興市學校德育基地。周恩來生前多次說“我是紹興人”,稱紹興為自己的故鄉(xiāng)。據(jù)方志記載,保佑橋周氏是明嘉靖年間遷居紹興城內(nèi)的。在城內(nèi)勞動路上,相傳祖輩中曾有一對夫婦壽至百歲,故舊稱“百歲堂”。周恩來先輩世居于此,祖父任職江蘇時,遷居淮安。1939年周恩來到紹興,曾在此接待親友和各界人士,宣傳抗……[詳細]
  魯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臺門西首。1881年9月25日魯迅就出生在這里,一直生活到18歲去南京求學,以后回故鄉(xiāng)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新臺門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這里原有的正中大門是六扇黑漆竹門,改建后已不復存在。新臺門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種深宅大院,它是老臺門八世祖周熊占(1742—1821)在清朝嘉慶年間購地興建的,同時建造的還有過橋臺門。魯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臺門,世系綿延,到了清光緒、宣統(tǒng)年間,整個周氏房族逐漸衰落。1918年,經(jīng)族人共議將這群屋宇連同屋后的百草園賣給了東鄰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魯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撥款整修,已……[詳細]
  竺可楨故居在東關(guān)鎮(zhèn)大木橋頭,臺門坐南朝北,前臨市河,現(xiàn)已作為上虞市文物保護單位對外開放。竺可楨,字藕舫,又名紹榮、兆熊、烈祖、上虞東關(guān)人。先后求學紹興東湖通藝學堂、復旦公學、唐山路礦學堂學校。1910年留學美國,學習氣象學,1918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后回國,先后任教武昌高等師范和南京高等師范,講授地理學和氣象學。1925年到上海商務印書館任《國際百科全書》編譯室主任。一年后又到南開大學教書。1927年應聘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1936年4月起任浙江大學校長13年,倡導學術(shù)民主,重視新人,被尊為中國高校四大校長之一,并為我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聞名世界。建國后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詳細]
  馬一浮故居位于長塘鎮(zhèn)后莊村(現(xiàn)為長塘村)中心,原系趙宅大院,當?shù)厝朔Q為趙家臺門。始建于清朝嘉慶乙丑年十一月(公元1805年),由趙藕璋之子所建。分為前、中、后三個院落,四周砌有石板圍墻(圍墻的青磚尺寸為27※37cm),前面是大園里,后面有內(nèi)河埠頭。馬一浮就居住在中院的西側(cè),即趙家的座樓邊一、二、三間,座樓與中廳間的連房作為灶間,地上均鋪著青磚。后因長毛造反,且歷經(jīng)滄桑,馬一浮故居現(xiàn)僅存臥室和書房。雖物是人非,但故居就像穿透黑夜的燈光永遠閃亮在長塘的上空。……[詳細]
  三賢紀念館在鄭旦路附近,為紀念元代著名畫家、詩人王冕,元代詩壇領(lǐng)袖楊維楨,明末清初畫壇宗師陳洪綬三位賢者的展館。地址:紹興市諸暨市苧羅東路2號西施故里內(nèi)……[詳細]
  俞秀松烈士陵園位于次塢鎮(zhèn)溪埭村東側(cè)俗稱柏樹山頭的小山坡上,由紀念碑區(qū)、上山石臺階踏道和停車場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1465平方米,始建于1987年,1999年為紀念俞秀松誕辰100周年又進行擴建。紀念碑位于陵區(qū)中心,用花崗巖疊砌成方形,高9.90米,單邊寬1.60米,下襯三層共1.80米高石砌基座,碑前為平臺和通道,通道長56.60米,寬3.90米,共有石臺階170級。紀念碑正中鐫刻李先念-所題“俞秀松烈士永垂不朽”。陵園入口平臺呈“之”字形,正面石墻鐫刻--邦題寫“俞秀松烈士陵園”,下用白色大理石鐫刻俞秀松生平簡介。整座陵園遍植松柏,莊重肅穆。俞秀松故居及烈士陵園于2001年6月被浙江省委宣傳……[詳細]
  迎仙橋位于浙江省新昌縣桃沅鄉(xiāng)(今南明街道)劉門塢附近的惆悵溪上,該橋系國內(nèi)首次發(fā)現(xiàn)的近似于懸鏈線拱的古石拱橋。為我國最古的懸鏈線拱石橋。迎仙橋長29米,寬4.6米,凈跨15.6米。懸鏈線拱橋型系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國外發(fā)明的世界先進橋梁科技。迎仙橋遠早于國外應用了這項橋型技術(shù)。該橋在明萬歷《新昌縣志》有載,清代道光時重修。該橋的橋名源于民間傳說。相傳東漢時吳縣青年劉晨和阮肇入天姥山采藥迷路。在劉門塢遇見了二位仙女,雙結(jié)伉儷。不幾日,劉、阮回鄉(xiāng),世上已是其七世孫時代。此橋因劉、阮在此遇仙得名。此橋位于劉宋詩人謝靈運開辟的“唐詩之路”通向天姥山的門戶處,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商賈軍旅的穿行,至今安然無恙,足見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