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旅游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名人故居景點介紹

  欽州劉馮故居景區(qū)分別指的是劉永福故居和馮子材故居。劉永福故居又名三宣堂,在廣西欽州市。劉永福在越南抗法戰(zhàn)爭中屢立戰(zhàn)功,被越南王封為三宣提督,其故居則據(jù)此命名。馮子材故居又名宮保第,在欽州市欽州鎮(zhèn)白水塘村,是馮子村退居時住所。劉永福(1837~1917)、字淵亭,廣西上思人,雇工出身。1857年,在太平天國革命影響下參加天地會起義軍。1864年在歸順州(今靖西)安德組織黑旗軍。在中法戰(zhàn)爭中,率領黑旗軍與法國侵略者抗擊,先后取得羅池大捷、紙橋大捷等,還抗旨保臺,打擊日寇,是著名的愛國將士。劉永福舊居位于欽州市板桂街10號,因劉永福援越抗法,曾受越王封為三宣副提督而得名。故居又名三宣堂,劉永福在越南……[詳細]
  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聰慧機敏,歌如泉涌,優(yōu)美動人,有“歌仙”之譽。人們對其無比喜愛,有關她的故事與記載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當成節(jié)日來紀念她。傳說她生于唐朝(公元618——公元907)中宗年代,真名叫劉三妹,是廣西(中國南部)壯族人,活躍在廣西柳江流域,是個優(yōu)秀的民歌手。她有著出口成歌的本領。三妹不但歌唱的好,人長的也非常漂亮,天生麗質又聰明,什么活都不用學,一看就會。在三妹17歲這年在對歌的時候,她認識了一位青年,這位英俊的小伙子,也是一個唱歌能手,在對歌當中,兩人情投意合,互相愛慕,于是就私定了終身?墒呛镁安婚L,村里的一個惡霸,對三妹垂涎多時,見三妹與小伙子情投意合,大發(fā)雷霆……[詳細]
  李濟深故居位于龍圩區(qū)大坡鎮(zhèn)料神村,1885年李濟深誕生于此。故居為青磚瓦房四合院,兼有中西建筑藝術,院后有蒼翠古鐵力木林,風景幽雅。大門口嵌著一塊大理石,上面刻著屈武親筆題寫的“李濟深故居”5個大字。順扶梯登上二樓,四周是李的臥室和會客室,三樓有電報室,大體仍保持著當年的擺設。李濟深故居建于1925年,占地面積為3342平方米,建筑面積2010平方米,李濟深曾在這里接待過不少-要員和大批愛國文化人士。故居里面建有墩子式的人行道,與故居四角上的炮樓相通,是一座進可攻、退可守的建筑物。1996年,李濟深故居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被列為自治區(qū)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國家、區(qū)、縣三級……[詳細]
  李宗仁故居坐落在距桂林市約30公里的臨桂縣兩江鎮(zhèn)浪頭村,建于清末民初,占地5,060平方米,為木結構的二層樓房,由安樂第、將軍第、學館、三進客廳、炮樓等組成,分布有7個院落、13個天井,共有大小廳房113間,是具有莊園氣派的桂北民居建筑。故居為李宗仁母親劉太夫人等家人所長居,李宗仁在此舉行婚禮,并接待蔣介石等大批-要人、桂系將領。游覽李宗仁官邸、故居,可以感受李宗仁先生起落不一、撲朔迷離的歷史生涯和回歸祖國的征程。李宗仁官邸介紹官邪位于市文明路16號。建干1943—1948年,占地4321平方米。為民國年間大式磚木結構中西結合建筑。以主樓為中心,四周配建有家眷樓、附樓、副官樓、門樓、門房、茶園……[詳細]
  唐景崧故居該故居位于新街鎮(zhèn)江口村,距鄉(xiāng)政府駐地約1公里,為灌陽清代“同胞三翰林”之一唐景崧的故居。該故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占地面積410平方米,為磚木穿斗式結構,飾小青瓦、蘭灰墻,分上、下兩座,設有前庭、正庭、廂房、天井等,梁、枋、門楣等均雕刻有人物故事、龍鳳花草蟲魚,兩邊墻體均以蘭灰粉刷,墻體山頭,飾以雙龍、太極八卦等圖案。該故居建筑雄偉,工藝精細,是我縣唯一的一座保存較完整的名人故居。2002年12月17日批準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三宣堂是劉永福以其在越南抗法屢立戰(zhàn)功,被越南王封為三宣提督而命名的,位于欽州城南板桂街,主建筑為晚清風格廂房,內有圣賢豪杰、文臣武將、彩鳳仙鶴等一百多幅圖畫,四周有高墻炮樓,正屋前有廣場照壁,與四周花草樹木交相映襯,美觀典雅。劉永福故居名“三宣堂”,位于欽州市板桂街10號(古稱下南關)。建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是欽州市現(xiàn)存最宏偉、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占地面積22,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5600多平方米,大小樓房119間。除主座外,有頭門、二門、倉庫、書房、伙房、傭人房、馬房等一批附屬建筑以及戲臺、花園、菜圃、魚塘、曬場等設施。頭門臨江向東,有醒目的“三宣堂”大字匾額。劉永福當年援越抗……[詳細]
  晚清抗法名將馮子材的故居位于欽州城北,坐北向南。建于1875年,坐落于三座山丘之上,周圍有墻垣,院內有碑林,字跡清秀,筆勢勁遒,整個居所古意盎然,滄桑古樸,別具一格。馮子材故居又名宮保第,在欽州市欽州鎮(zhèn)白水塘村,是馮子材退居時住所。馮宮保第總占地面積15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020平方米。包括三個狀如伏虎的小山丘,當?shù)厝罕姺Q為“臥虎地”。四周環(huán)以高墻,圍墻內有主建筑三進,每進分為三大間,每大間又分為3小間,共9間,27小間,構成了富有特色的“三排九”建筑模式。建造時用料講究,室內梁、柱、門窗、匾聯(lián)多為珍貴的格木制成。浮雕工精,壁畫色艷,造型端莊,樸實嚴謹。故居總占地面積15.22萬平方米,其中……[詳細]
  白崇禧故居位于桂林市臨桂縣會仙鎮(zhèn)山尾村,距桂林市南30公里。始建于1929年,完工于1937年。故居原占地面積2041平方米,為組合式大莊園,依山傍水,山下有井池、荷塘,園中有清真寺和學堂,F(xiàn)存一座主樓及配樓,占地841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00平方米。據(jù)調查,此民居原為國民黨桂系首腦之一白崇禧的哥哥投資興建。2000年,臨桂縣人民政府撥專款修繕,為臨桂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樓坐南朝北,面闊約15米,進深約45米,呈規(guī)整的長方形,四周被高9米、厚0.4米的青磚實墻所包圍,除了正門外,只在側面山墻留有四個寬約0.6米、高約1.2米的小窗,厚重的外墻顯得高大沉穩(wěn),氣派凜然。主樓為兩層木結構建筑,呈……[詳細]
  碧云巖摩崖石刻位于鐘山鎮(zhèn)東南1.5公里大巖山。歷代游客眾多,留有宋至民國摩崖石刻11題。其中有宋靖康元年(1126年)蔣夔、乾道五年(1169年)趙善政的游巖題詩題記,民國9年(1920年)夏知事唐南杰題的“碧云巖”三大字及題詩。均陰刻,楷、行兼?zhèn),以“碧云巖”三字最大,字高1米,寬0.85米,楷書。宋人刻于洞上,遠望分明,F(xiàn)存石刻除個別被敲擊已無法辨認外,多數(shù)尚好,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煥華舊居位于港南區(qū)瓦塘鎮(zhèn)烏柳村茶山屯茶山希望小學對面約70米。始建于民國時期,為當?shù)馗粦衾顭ㄈA所建,其建筑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謹,是我市同時期同類建筑的代表性例證。整座建筑坐南向北,磚木結構,硬山頂,平面呈長方形,面寬26.95米,縱深17.83米。兩進七開間,具體布局可分左中右三路,中路沿中軸線排列,由前而后依次為門廳—天井—后堂;左右分別依次為廂房(稍間)—天井—耳房。左右天井各正對的后墻均洞開一門。墻體為青磚清水墻,小青瓦蓋面,蓋瓦壟的檐端置灰塑瓦當,后堂瓦頂蓋面高出兩翼約40厘米,檐墻上施八寶圖案。大門門楣端上嵌飾綠琉璃如意柱頂一排11個,前排墻柱上端部分別塑飾“梅蘭竹菊”花卉。建筑分上……[詳細]
  黃紹謙故居位于百色市田東縣印茶鎮(zhèn)巴麻村下巴屯,建筑占地面積100平方米。1925年,黃紹謙考入百色省立五中讀書,在校期間閱讀中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辦的《向導》、《新青年》等進步書刊,接受革命思想,參加革命活動。1927年7月,畢業(yè)離校回到巴麻村,組織進步青年開展革命活動。11月,在右江地區(qū)從事農(nóng)運工作的共產(chǎn)黨員余少杰的幫助下,巴麻村成立了農(nóng)民協(xié)會,并組織500人的農(nóng)軍武裝,黃紹謙任大隊長。1928年1月8日,黃紹謙率農(nóng)軍攻進向都縣城,廣大群眾為之振奮。1929年9月,向都縣農(nóng)民武裝組合為農(nóng)民自衛(wèi)軍,黃紹謙任總指揮。1930年3月14日,鄧小平在紅八軍一個連的護送下從靖西峒化出發(fā)前往右江,途經(jīng)巴麻時在巴……[詳細]
  位于陽朔縣城漓江邊陽朔鎮(zhèn)縣前街2號,即縣人民政府大門前。徐悲鴻故居是1935年到1938年徐悲鴻避居廣西時李宗仁先生所贈送。故居--墻、小青瓦,還有略帶黃顏色的檐口,其門樓下面懸有吳作人先生手書的“徐悲鴻故居陳列館”之牌匾,一邊還鑲嵌著“徐悲鴻故居”之大理石碑刻。房屋為磚木結構,三進堂小屋,院內有一高大玉蘭樹,花香四溢。陳列館里主要展示了徐悲鴻先生在此生活的實情實景,同時又有反映徐悲鴻先生一生經(jīng)歷的圖片等等。徐悲鴻的《漓江煙雨》、《青厄渡》等名畫都是在此創(chuàng)作而成。現(xiàn)為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悲鴻(1895-1953)是我國現(xiàn)代杰出、著名的畫家、教育家、現(xiàn)代繪畫藝術大師,江蘇宜興人。夫人廖靜文![詳細]
  韋拔群烈士故居,位于東蘭縣武篆鎮(zhèn)東里村東里屯特牙山半山腰上,距東蘭縣城36公里。1926年2月,國民黨反動派軍隊進犯東蘭,鎮(zhèn)壓農(nóng)民運動,將位于山下尾往屯韋拔群的家燒光。同年7月,匪軍敗退,革命轉入高潮,為革命的需要,韋拔群在特牙山半山腰又建起兩幢泥磚瓦房,用于接待革命同志和召集農(nóng)軍開會。1930年10月,紅七軍主力北上后,國民黨反動軍隊大舉進剿東蘭,1931年,韋拔群的房屋再度被燒毀。1988年,縣人民政府按故居原貌重建。韋拔群故居分前后兩幢泥磚瓦房,總面積250平方米。前屋為一幢內立四排屋架,分五開間,屋頂設有摻望臺,是當年韋拔群接待革命同志、召集農(nóng)軍開會的地方。后屋為韋拔群一家生活起居室![詳細]
  彭昱堯故居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鎮(zhèn)隆鎮(zhèn)周塘村長樂嶺屯簡介:彭昱堯故居,建于清嘉慶年間,坐北向南,寬17.7米、深12.4米、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為清代三疊堂建筑風格,正座接前廳通后座。瓦木蓋頂,前、中、后座周邊用青磚砌墻。正座外墻用青磚砌墻,廂房用土泥磚砌筑。前、后座用土泥磚砌墻。因后裔已搬出多年,院落部分有損,主體結構尚較好。彭昱堯,字子穆、號蘭畹、閬石山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丁酉科舉人!镀侥峡h志》光緒九年(1883年)版有記載。生于嘉慶十四年(1808年),卒于咸豐元年(1851年)辛亥七月二十四日。彭昱堯自幼聰穎,博覽群書,生有秩才,所著書立說中,詩詞奔放、……[詳細]
  王力故居王力故居位于博白縣城西郊的新仲村岐山坡隊,距離縣城1千米,博白至水鳴公路旁。是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游區(qū),被譽為“中國近百年來最偉大的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故居始建于清朝嘉慶元年(1796),是王力的祖父王紫庭所建,共3進27室,為泥磚桁桷單層體懸山頂結構,典型的南方客家民居建筑風格。2003年重新修復并向游人開放。修復后的故居占地1400平方米,仍然保持了原故居的風貌,融文化、學術、藝術、史料、觀賞為一體。展示的內容豐富翔實,有王力先生家世童年,十年失學,奮發(fā)進取,出國深造的敘述;有師承國學大師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和著名文學家朱自清、聞一多砌磋學問的珍貴……[詳細]
  程思遠故居程思遠先生舊居位于賓陽縣大橋鎮(zhèn)大程村委兩岸村,屬有賓陽農(nóng)村民居特色的傳統(tǒng)的上下二廳包廊結構,占地約280平方米,建于清朝末期,程思遠先生從幼年至青年階段在此生活了18年。1994年5月至1995年初,在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支持下,程思遠先生舊居基本上按原樣得以修復,并將征集來的部分照片、著作、資料、物陳列于其中,供人參觀。程思遠先生是我國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國共兩黨關系史上的風云人物,為全國人民熟悉,更為廣西人民熟識,親歷-的興衰,見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發(fā)展和輝煌,一生身居高位而始終襟懷坦蕩、熱愛祖國、關心家鄉(xiāng)。其舊居坐落于一風水“虎地”的“虎背”上,右前方為長年供大程……[詳細]
  廣西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位于東蘭縣城西南16公里處的三石鎮(zhèn)弄英村弄英屯。原323國道線旁。是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共和國開國將軍-上將的故居。1928年,15歲的-從這里投身革命,次年參加鄧小平、張云逸、韋拔群領導的百色起義。1930年隨紅七軍主力北上江西,后跟隨中央紅軍走上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屢建奇功。1950年,應越南民主共和國的邀請,率軍事顧問團赴越,幫助越南人民軍抗法戰(zhàn)爭,親自指揮了著名的奠邊府戰(zhàn)役,深得越南人民的愛戴。1955年被國務院授予上將軍銜。1977年后,一直擔任我國黨、政、軍領導人,直到1989年近世。故居四周環(huán)山,五峰連立,地勢猶如弧開的手掌,背靠……[詳細]
  梁嵩故居遺址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大鵬鎮(zhèn)高龍村龍街屯狀元坡北面半山坡上簡介:該遺址位于平南縣大鵬鎮(zhèn)高龍村龍街屯狀元坡北面半山坡上,為一處南宋時期的故居遺址,面積200平方米。在二次普查時,發(fā)現(xiàn)其舊居遺址尚存,遺址前右邊古道上(距遺址約三十米),有梁嵩建狀元坊,已毀;遺址前約一百米處,在名為士閣墩的土堆上,有梁嵩建的“士閣”,已毀。后山頂有個有梁嵩建的跑馬坪(包括看臺)長130米,寬38米,場地向東西伸展。據(jù)《平南縣志》載:“梁嵩,字仲邱,鵬化里龍街人,五代時劉龑據(jù)有嶺南建國稱漢,乾亨四年(920)春,置選部貢舉,舉時士明經(jīng)十數(shù)人,如唐故事。白龍改元歲乙酉(925),嵩舉進士第一……[詳細]
  劉永福(1837~1917)、馮子材(1818~1903),清末抗法名將,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市人。劉永福舊居位于欽州市板桂街10號,原名三宣堂。因劉永福援越抗法,曾受越王封為三宣副提督而得名。舊居建于1891年,占地面積22,700平方米,建筑面積5,600平方米,磚木結構,院落式布局,共有大小樓房119間,有門樓、照壁、主座、廊房、谷倉、書房及暗道等建筑;還有戲臺、花園、菜園、魚塘、曬場等設施。馮子材舊居位于欽州市沙埠鎮(zhèn)白水塘區(qū)內,與劉永福舊居直線距離1千多米。原名宮保府,因清廷授予太子少保加封尚書銜而得名。舊居建于1875年,總占地面積15.22萬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筑面積2,020平方米,……[詳細]
  袁崇煥故里位于廣西藤縣天平鎮(zhèn)新馬村,距縣城42公里、梧州市區(qū)100公里,經(jīng)南寧至梧州二級公路可到達。是抗擊后金入關保衛(wèi)京師的民族英雄明末兵部尚書、督師袁崇煥的故里。小貼士:袁崇煥(1584-1630),藤縣四十三都蓮塘村(今藤縣天平鎮(zhèn)新馬村)人,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天啟二年(1622年)進京朝覲,被破格擢兵部職方主事。后升兵備副使,再晉右參政。他統(tǒng)率遼軍對金兵作戰(zhàn),先后獲寧遠、寧錦、京師三次大捷,擊退了當時稱王并向南擴張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立下了卓著的功勛。崇禎元年(1628年)任督師等職,二年十一月,金軍入侵京都,袁崇煥回京抗敵。崇禎聽信誣其0敵軍來京讒言,不許袁入城。袁崇煥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