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闇公故里景區(qū)AAAA 楊闇公故里景區(qū)屬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重慶市六個紅色景區(qū)暨十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轄楊闇公舊居、陵園,楊尚昆舊居、陵園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氏民宅五個景點。2011年創(chuàng)建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楊闇公烈士陵園位于重慶市潼南縣城郊石碾村尖山子,為紀念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先驅、中共重慶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第一任書記兼軍委書記楊闇公烈士而修建,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楊闇公烈士陵園原建于1986年10月,由鄧小平同志題名。2009年,中共潼南縣委、縣人民政府啟動了楊闇公烈士陵園保護改造工程,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建筑學專家齊康負責整體規(guī)劃設計方……[詳細] |
趙世炎故居AAAA 時代:清類型:古遺址地區(qū):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批次:第五批趙世炎同志的故居屬于酉陽縣龍?zhí)舵?zhèn)趙莊社區(qū),距縣城36公里。該建筑建于1902年,座北向南,復四合院布局,共有瓦房32間,占地面積1605平方米,建筑面積721平方米,為磚木結構。朝門向東,門上懸鄧小平手書“趙世炎同志故居”鎏金匾;正房:木結構穿逗式梁架,7穿用7柱,硬山式屋頂,鋪小青瓦,用封火筒子;面闊5間21.41米,進深6間12.02米,通高7.8米,檐高4.4米。東2間是趙世炎的臥室,南墻邊是趙世炎的書房。該建筑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卓越的馬克思理論傳播者、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趙世炎同志的故居。1904年趙世炎同志隨趙氏家族……[詳細] |
陳摶故里景區(qū)AAAA 陳摶故里·崇龕花海景區(qū)位于潼南崇龕鎮(zhèn),距潼南城區(qū)30公里,崇龕鎮(zhèn)建于隋代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公元616年,隆龕鎮(zhèn)升建為隆龕縣,縣址瓦子堡史家壩(現(xiàn)大屋村)。712年因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諱,改名崇龕縣,967年,崇龕縣降為崇龕鎮(zhèn),民國時期又名漏孔場。1951年建崇龕鄉(xiāng),1967年改名光輝鄉(xiāng),1993年拆鄉(xiāng)建鎮(zhèn),并光輝、紅星、朱家鄉(xiāng)于一鎮(zhèn),取名光輝鎮(zhèn)。2000年7月光輝鎮(zhèn)恢復舊名崇龕鎮(zhèn),被評為重慶特色景觀旅游名鎮(zhèn)、被評為重慶生態(tài)旅游示范鎮(zhèn)。從刊水庫水利風景區(qū)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qū)。崇龕鎮(zhèn)薛家村獲得“中國鄉(xiāng)村旅游模范示范村”稱號。崇龕鎮(zhèn)是五代宋初著名道教至尊陳摶的故里,旅游資源豐富,有八角井、陳摶……[詳細] |
聶榮臻元帥故居AAA 聶榮臻元帥故居位于江津吳灘鎮(zhèn)郎家村,原名石院子,占地面積5630平方米,建筑面積630平方米,坐西向東,共有房屋17間。聶榮臻青少年時期在此生活了15年,1914年聶榮臻隨父親到附近院子佃居,1919年離開江津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秋,石院子故居遭土匪焚燒,僅存西北角兩間偏房。1988年7月1日,中共江津縣委、縣人民政府為修復聶榮臻故居隆重舉行了奠基儀式,是年國慶節(jié)竣工對外開放。修復后的聶榮臻故居整體構造屬四合院土木建筑,僅有一重堂(原為三重堂),分內院和外院兩層,青瓦土墻,古樸莊重。庭院墻外廣場寬闊,道路通達,四周環(huán)繞著沃土良田;兩側翠竹蔥郁,樹木成蔭;院內鮮花吐蕊,鳥語歡歌;房前左右各……[詳細] |
昌州故里AAA 昌州故里位于榮昌瀨溪河畔,再現(xiàn)了榮昌的歷史文化風貌,是一條集生態(tài)旅游、景觀長廊、歷史文化、風情餐飲、宅院酒店于一體的“明清風貌古街。昌州故里背靠海棠公園,由獨具特色的十九幢四合院組成,重現(xiàn)了古昌州“九宮十八殿,三千七百磉’’的繁華景象。昌州故里前臨瀨溪河,河水清澈碧玉,河邊草綠樹翠,河上兩座建于明朝的古石拱橋一一觀音橋、小灘橋靜臥其間。漫步其間,盡顯“人在景中走,如在畫中游”的詩情畫意![詳細] |
王良(中國工農(nóng)紅軍建軍初期的著名將領、紅四軍軍長),字傅良,又名化陔,重慶綦江縣永城鄉(xiāng)人。生于1905年8月5日(清光緒三十年七月五日)。王良幼讀私塾,繼入綦江高等小學堂。1917年,考入重慶英華中學。1924年秋,考入上海持志大學。1926年9月考入黃埔軍校。他先學步科,后學騎科,成績優(yōu)異。他一面學軍事,一面細心研究政治,逐漸明白中國革命的道理和方向。1927年初,王良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6月,隨黃埔軍校騎科遷并武漢軍校,后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軍事教導團。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后,同年8月初,教導團撤離武漢,前往南昌參加起義,船至九江被張發(fā)奎包圍,輾轉數(shù)日,在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詳細] |
重慶宋慶齡故居AA 該故居為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42—1945)宋慶齡的寓所和“保衛(wèi)中國大同盟”中央委員會舊址。占地898平方米,建筑面積665平方米,由主樓、后樓、防空洞等構成,共展出實物和歷史照片110件,為AA旅游景點。地理位置重慶宋慶齡舊居位于渝中區(qū)兩路口新村5號,是重慶市重要的抗戰(zhàn)文物遺址,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旅游區(qū)(點),全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傳統(tǒng)教育基地。故居歷史抗日戰(zhàn)爭時期,宋慶齡曾兩次來到重慶,在重慶生活、工作四年多。1940年3月31日,宋慶齡在她兩姊妹的陪同下第一次來到戰(zhàn)時首都重慶,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是當時傳媒議論的中心。但是,宋慶齡決定赴重慶,不是因為三姊妹的私人……[詳細] |
重慶江津白沙夏公館,又名“徳廬”,是抗戰(zhàn)名將,重慶民革創(chuàng)始人和卓越領導人之一的夏仲實先生的舊居。夏公館建于1929年,坐南朝北,建筑面積2814平方米,為一樓一底土木石結構,硬山式屋頂,圓穹式封火墻,是上廳、下廳、天井及兩側廂房組成三重堂四合院,擁有我國西南地區(qū)最大的走馬轉角樓。整個公館布局嚴謹,設計巧妙,較好的結合了中式和西式建筑優(yōu)點。大量采用西式建筑工藝手段,借鑒西式建筑大方實用,通風、采光較好的優(yōu)點,融合中式就愛你住裝修風格,突出中國山地建筑靈秀、簡約的風貌!拔目苦圍Q年,武靠夏仲實”。夏仲實又名夏首勛,1889年出生于白沙鎮(zhèn),1969年逝世。先后在四川陸軍小學、陜西陸軍中學、保定軍官學……[詳細] |
桂園,位于今重慶市渝中區(qū)中山四路65號(原德安里107號),現(xiàn)為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桂園展覽室。園內總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園內有中西式磚木結構樓房一幢,坐南朝北,一樓一底,面闊約13米,進深約13米,高約11米,占地面積273平方米。進門是走道和衣帽間,右邊是客廳,廳后兩小間是秘書辦公室和洗手間,右邊是餐廳,餐廳后是廚房。樓上是臥室,與樓下房間相對稱。樓后北面幾間平房是傳達室,左側是汽車房。桂園原是孔祥熙系統(tǒng)關吉玉的產(chǎn)業(yè)(關吉玉當時是財政部司長,后擢任次長、部長),1937年12月,國民政府內遷重慶后,陳誠租為官邸。次年,張治中由湖南省主席調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一處主任(分管軍事)……[詳細] |
跨進“大有農(nóng)場”大門,經(jīng)過岔路口的黃桷樹往上走,在距南方局和辦事處大樓約四、五十米遠的小路邊,有一幢用紅磚砌成的小樓。這棟樓房的主人,就是南方局和辦事處的房東、“大有農(nóng)場”的場主饒國模。饒國模是一位擁有殷實家產(chǎn)的中年愛國知識婦女。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不過舒適生活、而“很想做一點于大眾有益的事情”、立志實業(yè)救國的饒國模買下了紅巖嘴山溝深處的三百畝荒谷坡地,創(chuàng)辦“大有農(nóng)場”。建場初期,為了經(jīng)營和管理好農(nóng)場,饒國模便在農(nóng)場中央的這塊小草地上,建造了這棟中西式結合的小紅樓,帶著三個兒女在農(nóng)場內安了家。此樓占地面積約7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80平方米,共有房間10間。從外觀上看,形似兩層,內部實則……[詳細] |
時代:1938-1946年類型: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地區(qū):重慶市渝中區(qū)、沙坪壩區(qū)批次:第七批重慶郭沫若舊居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政治部第三廳和文化工作委員會舊址,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西永鎮(zhèn)香蕉園村(全家院子)。舊居占地面積10190平方米,建筑面積1566平方米,建筑風格為清晚期四合院,穿斗結構,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頂。該址坐北朝南,為二樓一底中西結合磚木結構建筑,面闊14.2米,進深11.3米,通高約16米,占地面積共計約220平方米,建筑面積595.23平方米。該舊址原是重慶市第一任市長潘文華的內弟張營長構建的私宅,后讓給國民政府作為政治部第三廳辦公地,F(xiàn)為居民住宅,因年久失修,已日漸破陋……[詳細] |
重慶張治中將軍舊居重慶張治中舊居地處沙坪壩區(qū)土主鎮(zhèn)三圣宮村!叭m”為依山就勢而建的坡地院落式建筑,占地面積5333平方米。原為清代廟宇,是宗教文化中少數(shù)現(xiàn)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重要古建文物,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箲(zhàn)期間著名愛國將領、“和平將軍”張治中曾在此地居住和辦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該址作為該村小學用房,后為農(nóng)舍,由于年久失修,損毀嚴重,岌岌可危。2003年以來,中共沙坪壩區(qū)委、沙坪壩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張治中舊居的修復工作。 2003年5月,區(qū)政府第8次常務會確定張治中舊居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沙府辦發(fā)[2003]101號),并將張治中舊居納入西部大學城園區(qū)總體規(guī)……[詳細] |
劉伯承同志故居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重慶市開縣趙家鎮(zhèn)周都村,1987年12月4日修繕后正式對外開放。原中共萬縣地委、原萬縣地區(qū)行政公署、原萬縣軍分區(qū)在故居前舉行了劉伯承同志故居開放剪彩典禮暨劉伯承元帥墓碑揭碑儀式。劉伯承同志故居座落在風光秀麗的小華山沈家灣。占地面積8.7畝,保護范圍2.9平方公里。距萬州區(qū)23公里,至開縣新城12公里,至紀念館15公里,F(xiàn)藏有文物及當年使用的書籍、物品復制件,配以大量圖片資料,通過原狀陳列和保存完好的石水缸、石碾盤、堰塘,還有黃桷樹古道、父母墳地、私塾遺址等,展示了劉伯承少時勤耕苦讀,立志“拯民于水火”的成長軌跡。劉伯承元帥故居主要有劉帥青、少年時期的革……[詳細] |
時代:1938-1945年類型: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地區(qū):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批次:第七批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暨重慶張治中舊居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土主鎮(zhèn)三圣宮村的三圣宮,為一處清代寺廟建筑。三圣宮距今200多年歷史,是一處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廟宇。1939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遷駐于此?箲(zhàn)期間,國民黨著名愛國將領張治中將作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曾在此地居住和辦公,為民族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作出了重大貢獻。整個建筑群座東向西,由山門、前殿(前廳)、戲樓、黃金堂和左右?guī)繕嫵,雙重圍合式布局,結構形式以木結構穿斗式梁架為主,夯土墻人字房架為鋪。占地面積5536平方米,建筑面積15……[詳細] |
六店子劉伯承舊居位于九龍坡區(qū)石橋鋪煙燈山公園。原六店子劉伯承舊居位于九龍坡區(qū)渝州路街道,1995年因發(fā)生火災,其建筑大部分被毀,后按1:1比例異地復建于現(xiàn)址,2012年6月建成開館。舊居紀念館分3個展區(qū)、8個展廳、1間臥室、1間馬房,陳列文物40余套(復制品),真實反映了劉伯承在舊居戰(zhàn)斗、工作、生活的歷史場景。1924年,劉伯承來到重慶,在石橋鋪購置了一棟晚清時期所建的木結構民居,在此居住了3年多,秘密展開革命工作。當時,此地設有食、宿、茶、煙、藥、油臘6個小店,故名六店子。1926年5月,經(jīng)楊闇公、吳玉章介紹,劉伯承正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11月,根據(jù)中共中央指示,楊闇公、朱德、劉伯承等人在……[詳細] |
梁實秋舊居(雅舍)位于重慶市北碚城區(qū)內?箲(zhàn)時期,梁實秋來北碚定居,1940年同吳景超共同在主灣山腰購得一棟平房,以吳景超之妻龔業(yè)雅的名字,命名為“雅舍”。雅,五行屬木,從隹牙聲,良禽擇木,吉雅之兆。有正確、高尚、美好之意。如雅致潔凈、雅致素凈、雅正、雅道;舍,房屋,也有舒氣之意!妒酚洝ぢ蓵罚骸吧嵴,舒氣也!边@棟建筑為磚柱木架,瓦頂夾壁,有屋6間,分高低兩磴,梁實秋住一室一廳。這是一棟典型的“陋室”,然而,梁實秋住進后,卻賓客迎門。一批騷人墨客,經(jīng)常聚會于此,吟詩作畫,彈琴對弈,熱鬧非凡。梁實秋在雅舍寓居7年,創(chuàng)作《雅舍小品》20篇,反響很大,風動一時。他去臺灣后,將《雅舍小品》出成專集……[詳細] |
孔祥熙官邸舊址:位于南泉風景管理區(qū)孔園內,坐落在建禹山半坡的密林之中,后依建文遺跡,下臨花溪河的“虎嘯懸流”。坐西南向東北,占地面積1190平方米,建筑面積824.63平方米。該建筑中西合璧式建筑風格,一樓一底帶地下室共三層,通高11.90米。主體為磚木結構,單檐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天棚為泥灰板條,室內以木板護墻,壁爐與夾墻相通,可為每個房間供暖。木地板,樓層間以木樓梯聯(lián)系,外挑陽臺及廊道。窗戶為雙層,里層為玻璃窗,外層為紗窗,可根據(jù)需要調節(jié)室內溫度,防蚊、防塵,F(xiàn)余附屬建筑4處:食堂、內務樓、警衛(wèi)樓、防空洞。該建筑為孔祥熙在重慶的主要官邸之一,建筑和環(huán)境風貌保存較為完整,是一處具有重要歷……[詳細] |
李進士故里——“李進士故里簡介”摩巖碑刻位于江口鎮(zhèn)芙蓉江注入烏江口之西左桉石壁上,距縣城26公里。李進士名李銘熙,江口場上街人,清光緒年間中進士,先后任戶部尚書、浙江吏司主事、中憲大夫等職,后辭官還鄉(xiāng),在家鄉(xiāng)興學堂置義渡,深受民眾愛戴。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卒。二十六年,江口防汛廳周總爺為其鑿石立碑,秀才邵建撰寫碑文,許永洪率匠人在巖層層面上鏨鑿而成。1982年8月發(fā)掘出土。石壁上有兩棵榕樹覆蓋,樹蔭濃郁,宛若華蓋。巖層層面平整,略呈長方形。石刻高6.2米、寬21米!袄钸M士故里”五字高3.17米、寬2米,陰刻,筆劃寬0.36米、深0.11米。有序言10行,388字,跋兩行半80字,記述李……[詳細] |
馮玉祥舊居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陳家橋鎮(zhèn)白鶴村,原系當?shù)厝藦埡D系淖≌,當時稱為“張家大院”?箲(zhàn)期間馮玉祥攜夫人李德全及其子女在此工作、生活了七年。馮玉祥舊居原為清晚期普通巴渝民居,總占地面積2937.5平方米。該建筑為土木結構,單瞻懸山式屋頂,小青瓦鋪面,穿斗式梁架。2000年,馮玉祥舊居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慶直轄后的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8月31日完成了舊居的主體修復工程,并于2003年12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全國人大副主席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親筆為馮玉祥舊居提寫?zhàn)^名![詳細] |
孟浩然將軍故居位于碧山鎮(zhèn)新元村孟家壩,始建于1923年左右。建筑采用穿斗式四合院木質結構,占地面積約3000平米,建筑面積約1500平米,西距碧清河100米。院外墻體由青磚筑成,青磚墻體窗由石灰堆塑成西洋式,枋上有彩繪,朝門上方有封火墻,排水系統(tǒng)有特色,院壩由青石板鋪筑。大院前設有三道朝門(現(xiàn)已被拆毀),屬典型的明清傳統(tǒng)民居,房屋門窗、椽子、地板都雕刻著人物、花、馬等圖案,構圖精致,形象逼真,有較高的歷史價值。2009年1月14日,孟浩然將軍故居列為重慶市首批98處優(yōu)秀近現(xiàn)代建筑名錄,2011年,梁平縣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