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大理州 > 洱源縣旅游

洱源縣旅游景點介紹

  真武閣又名玄帝閣,位于茈碧湖鎮(zhèn)九臺村,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清雍正十一年增修(1733年),咸豐年間兵燹毀壞,光緒十三年(1887年)浪穹縣九氣臺村重修,1992年、1997年、2005年、2014年縣文管所對其進行維修。1980年被洱源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詳細]
  鳳羽古建筑群位于洱源縣鳳羽鎮(zhèn)境內(nèi)。鳳羽古鎮(zhèn)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素有“文墨之鄉(xiāng)”之美譽。2001年被公布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2009年被公布為云南省白族傳統(tǒng)文化保護區(qū)。2010年被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建筑群是明清以來白族歷史文化的縮影,古建筑群以古廟、古寺、古塔、古牌坊、古民居和照壁等眾多古代遺跡為主,十四院古民居……[詳細]
  馬家祠堂,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洱源縣茈碧湖鎮(zhèn)果勝村委會大果村,重建于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 馬家祠堂屬典型的白族四合五天井建筑格局,坐西朝東,土木結構,青瓦屋頂。由大殿、南北廂房、門樓和側門合圍成四合院,四角設耳房(俗稱漏閣)。整院南北寬約26米,東西長約45米。西為大殿(前有月臺),為三開間單檐歇山頂建筑,抬梁式梁……[詳細]
  靈鷲寺位于鳳羽鎮(zhèn)起鳳村委會包大邑村華聰山麓。始建于唐代,相繼于明代永樂年間、成化年間、弘治年間三次重修,清光緒31年(1905年)又重修。整座建筑群為一進三院,坐西朝東,均為土木結構,青瓦屋頂。其占地面積約為1407平方米,靈鷲寺沿東西軸線依次建有照壁、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地母閣、玉皇閣和廂房等建筑。整座古寺建筑群……[詳細]
  石牌坊位于舊州村街心,牌坊三門并立,中門寬2米,高3.5米,兩側門各寬1.1米,各高2.9米,該牌坊是清嘉靖四年(1525年),云南副御吏王啟,布政司左布政史黃哀,布政司參議夏邦謨、按察副史劉用中、姜龍、大理府知府李揖、同知周奇瑞、吏目華錫、訓導楊寶等人為御史楊南金立于大市坪,因先生暮年避水患遷宅於彼,而坊亦隨之,后為……[詳細]
  鄧川文廟位于鎮(zhèn)內(nèi)洱源二中校內(nèi),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歷史以來都作為傳經(jīng)講學的地方。整個文廟含大成殿、池、狀元橋、杏壇等古建筑群。大成殿、重檐歇山頂形式,長20.4米,寬13米,戰(zhàn)地面積265.2平方米,屬清朝建筑風格![詳細]
  鄧川鄉(xiāng)賢坊位于鄧川新州北門,牌坊分三門并立,建筑頗有規(guī)模,全為石質砌成,上頂部有六尊石獅,坊檐全用獅頭榫口,坊的正面三門上有三塊大理石碑,記載有明朝鄉(xiāng)賢姓名、官職和得舉者姓名、官職。正面兩石柱上掛有一對石刻篆字體對聯(lián),上 書--:“使國人皆有所矜式;故君子不可弗修身”![詳細]
  阿氏五世墓位于洱源縣鄧川州西大佛寶山松樹林阿氏墓地。據(jù)隆武《重修鄧川州志》載:“阿氏家墳,在舊州西松園,自這開基,規(guī)模弘遠,歷代牧守相傳。并教諭公、大參公,皆鐘秀于此。”現(xiàn)阿氏祖墳大部分被盜毀,僅有少部分完好。遺存中重要者有現(xiàn)存舊州村阿氏家祠內(nèi)的《誥封奉訓大夫阿氏五世墓表》。碑高1.8米,寬0.66米,厚0.185米,……[詳細]
  段信苴寶摩崖碑位于鄧川鎮(zhèn)新州后云弄山的石竇香泉,距縣城二十五公里,石竇香泉有兩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廟、本主廟靠西的溶洞比南洞深,洞內(nèi)奇石異景,石幔、石筍、石柱舉目可見,順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巖上、奇石懸掛,別有特色,石狀如一群豬擁擠在一起,細看似有一石佛像緊鑲于石縫丫。段信苴寶摩崖碑就刻于南洞內(nèi)約高3米處,全碑……[詳細]
  鳳羽是洱源縣的白族大壩之一。鳳翔古鎮(zhèn)呈鳳羽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被譽為大理州“四大鄉(xiāng)村集鎮(zhèn)”之一。鳳翔鎮(zhèn)古稱“舍上盤”,(白語叫好刀寶),因地處鳥吊山麓,民間以百烏翔集吊唁鳳凰的傳說而改名為鳳翔村。鳳翔距縣城18公里,村子布局整齊劃一、老街主要有元士充、中和充、太和充、官路充,今新擴新街大道。官路充在明代曾設古驛站。鳳翔村現(xiàn)有……[詳細]
  佛光寨遺址以奇為觀,奇山奇石奇洞奇景。位于三營朱家營東山峽谷中。上至遺址之路,雨季為河(即三岔河),干季為略,最險為“一女關”一段,人只能從石縫中鉆過!缎煜伎陀斡洝分姓f:“佛光寨者、浪穹東山之最高險處.東山北自觀音山,一穹而為三營后山,再穹而為佛光寨,三穹為靈應山。其勢皆崇雄如屏,連障天半,遙望雖支隴,其中實多崩崖疊……[詳細]
  古剎標楞寺位于茈碧鄉(xiāng)的標山上,距縣城五公里。原寺相傳是唐南詔時七圣僧所創(chuàng)建,稱“唐留古剎”。原寺建筑雄偉,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飛檐出角。大門外塑“哼哈”二將;拾級而上即天王殿,左邊塑“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右邊塑“多文天王”;正中央塑“彌陀”、“觀音”。大雄寶殿內(nèi)正中塑有“釋伽牟尼佛”三尊;左右塑“啊哪伽葉”;旁塑……[詳細]
  火焰山塔基位于三營鎮(zhèn)火焰山山頂,距縣城十七公里。根據(jù)塔磚雙塔模來看:原塔有三級塔基,塔為七級文筆頭密檐式磚塔,因建造在火焰山山頂,故名火焰塔。塔于文革期間被炸毀,現(xiàn)僅存塔基遺址。一九七四年,由省博物館和大理州文化館組成的文物工作隊曾調(diào)查過此塔。調(diào)查結果:磚塔夾墻0-過一藤編背籮,里面裝有手寫本經(jīng)卷和中草藥物,還有包扎藥……[詳細]
  象鼻塔,位于舊州村后的象鼻山上,建于光緒十三年(公元18R7年),為八級方形實心磚塔,塔基部長寬各4.2米,高約l2米,塔上嵌有一石碑。上刻“文光射斗”四字,(碑長0.7米,寬O.3米)![詳細]
  制風塔,位于右所鄉(xiāng)元井村西山麓,塔為十二級空心方形磚塔,每級四面皆有方孔,從塔頂?shù)箶?shù)第三層掛有風鈴四個(這也是制風塔建筑上的一大特點)。塔身最下層南面開有一門,第二層南面鑲有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Sx5年)的《重修制風塔碑》。塔身長寬各2.7米,塔高17米左右,塔座南面鑲有兩塊石碑,分別刻有“進士及第”和“魁星及第”字樣……[詳細]
  舊州一塔位于舊州村北一公里處。塔為密檐式十一級方形磚塔,銅質寶頂,石質基座(邊長各5.5米,高2。2米)塔身最下層長寬各2.5米,全塔約高15.4米,每層出檐,結構以及窗洞、龕塔與大理弘圣寺塔相似,根據(jù)塔的建筑結構、塔磚大小、磚上的紋飾銘文:又根據(jù)古晟撰寫的《一塔寺募捐啟》記載:“云南大理古稱佛國,境內(nèi)有佛都(崇圣寺)……[詳細]
  舊州三塔舊州一塔、制風塔、象鼻塔通稱為舊州三塔。盡管它們建造年代和建造風格不同,但三座塔于1988年同時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舊州一塔位于舊州村北一公里處。塔為密檐式十一級方形磚塔,銅質寶頂,石質基座(邊長各5.5米,高2。2米)塔身最下層長寬各2.5米,全塔約高15.4米,每層出檐,結構以及窗洞、龕……[詳細]
  潛龍庵遺址位于洱源縣水泥廠內(nèi)。據(jù)《浪穹縣志略》載:“漕龍庵在石龍寺左,明建文帝結庵居此。后焚之而去。邑人何星文,姚安高土官重建,取石竇內(nèi)所藏遺像奉之。咸豐中,兵燹毀,僧本敬重建”。又據(jù)《初建潛龍庵記》載:“師入滇,或為緇流,或為黃冠。雖面楚北粵,遷處無恒,西蜀東黔,暫亦止息,獨往來滇中居浪穹者九年,先是楊應能、葉希賢募……[詳細]
  鐘靈遺址位于右所大樓橋覆鐘山腰,寺始建于明朝,由趙際泰、李肇芳同建,寺內(nèi)為文館,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重修,并增葺大悲莊、文昌宮、覺華殿。覆鐘山林深壑靜,一條條山泉隨山勢流淌,泉水流到那里,那里的樹木茂盛。鐘靈寺就建于茂林叢中,推其名意:則是地靈將鐘其秀者,人必杰。過去,此寺殿宇軒昂,古木參天,與綠玉池相映,景色……[詳細]
  石竇香泉位于鄧川西面的云弄峰山腰。石竇香泉以石竇流出的水和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極負盛名,更以洞內(nèi)的《段信苴寶摩崖碑》而著名云南。明朝通判徐震詩曰:“石嶺嵯峨一竇穿,竇間自昔瀉靈泉,鳴琴漱玉涓涓響,濺石跳珠顆顆圓,味勝醍醐堪去疾,香侔甘露可延年。源源不舍來何處,浸說西天法雨傳”。石竇香泉有兩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廟,本主廟靠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