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儒坊陳氏民居位于鼓樓區(qū)文儒坊45、47號。建于清初,以用料考究、精雕細刻聞名。同治年間為陳寶琛之父陳承裘所購,經(jīng)修葺擴充,更加富麗堂皇。宅坐南朝北,臨街屋宇門,面闊三間,明間開六扇大門,門扇下半部用竹條銅釘釘成“卍字”等圖案。門額上高懸“六子科甲”橫匾。門墻兩側(cè)馬頭墻。一進院墻設石框門,天井三面環(huán)廊,中設插屏門,一進……[詳細] |
朱紫坊薩氏民居位于鼓樓區(qū)朱紫坊22號。系薩氏祖居,始建于明代,清初及道光、光緒年間均有修建。坐南朝北,面臨河沿,前后五進,通寬21.5米,縱深97米,占地面積2080平方米。門前兩側(cè)有高聳馬頭墻,門頭房為木結(jié)構(gòu),明間開六扇門。第一進前有天井,由大石條鋪成,三面環(huán)廊。主厝面闊五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木構(gòu)架,雙坡頂;左右次間……[詳細] |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軸, 翻修后的南后街將充滿古色古香韻味,路面的寬度將達到12米,包括中間寬7米的步行街和兩側(cè)各2~2.5米的路側(cè)帶。起于楊橋路、止于吉庇路的南后街全長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jié)合的休閑文化商業(yè)街。這里柴米油鹽、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業(yè))一應俱全。還有專為文化人服務的刻書坊、舊書攤……[詳細] |
光祿坊劉氏民居位于鼓樓區(qū)光祿坊28、30、32號。建于清代。自東而西并列四座毗鄰,其范圍東至道南祠,西至早題巷,南臨光祿坊街,北至大光里,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為福州市區(qū)最大的單姓住宅。東側(cè)兩座原是清初著名畫家許友故居——米友堂;西側(cè)兩座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進士、內(nèi)閣中書林佶故居,后數(shù)易其主。清道光年間為……[詳細] |
黃巷郭氏民居,又稱侍郎第。原為明代建筑。清同治年間,福州名士郭階三購此屋重修。郭階三有五子,一個兒子中進士,四個兒子中舉人,故有“五子登科”之稱。面積2100多平方米,為面闊五間三進院落式建筑。主座軸線上前后三進,坐北朝南。第一進臨街門頭房,面闊五間,進深三柱。第二進廳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柱(山面),柱子特別粗大,梁架抬……[詳細] |
宮巷劉氏民居,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清末為劉冠雄居住。坐南朝北,由主座及其東側(cè)的跨院組成,建筑面積1308平方米。門房在民國期間被改造為磚構(gòu)的二層。主座前后三進。第一進廳堂面闊三間,進深五間帶前廊,次間廊柱之間有木制欄桿。第二進廳堂面闊三間,進深六間。第三進建筑為朝北的倒座三間排。東側(cè)的跨院分為前后……[詳細] |
歐陽氏民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清初為某鹽商住宅。光緒十六年(1890年),由歐陽瑸、歐陽玖兄弟購置后重修,一度典賣給他人,又經(jīng)歐陽瑸四子歐陽勣贖回,后由其十二子歐陽推居住。歐陽推,曾是建筑工程師。主座第一進建筑面闊3間,進深7柱;第二進建筑面闊3間,進深6柱,穿斗……[詳細] |
鄢家花廳坐落于中國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qū)安民巷47至48號,是鄢氏太澄公宗祠的附屬建筑。鄢家花廳興建于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至1795年之間),距今約200年。清光緒年間及民國年間均有修繕,2011年初整修如故。200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鄢家花廳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80號(閩政文[2005]164號),保護……[詳細] |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qū)法海路花園弄19號的芙蓉園,是葉向高的別宅(待詳考)。葉向高于萬歷四十二年(1614)第一次辭歸,至泰昌元年(1621)應召;又于天啟四年(1624)請辭獲準返鄉(xiāng),至天啟七年(1627)病逝,前后有近10年時間住在這里。芙蓉園是福州歷代名人雅士匯聚之地,傳承了中華文明,見證了滄海桑田,1996年由……[詳細] |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老城區(qū)西南部。三坊為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為楊橋巷、郎官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建于五代十國閩王王審知筑羅城時,現(xiàn)存明清建筑約三百座。戶院深三至五進,多至十一進,為封火墻建筑,俗稱馬鞍墻。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筑墻傳統(tǒng),都有高、厚磚或土筑的圍墻。墻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線型,翹角伸……[詳細] |
福州中山紀念堂位于福州市中山路23號大院內(nèi)。1912年4月,孫中山先生為了促成南北統(tǒng)一,正式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職務,擬游歷各省。時任南京臨時參議院議長的林森即電告福建省都督府政務院,請速電邀孫中山訪閩。孫中山先生很關(guān)注福建,惦念著為辛亥革命做出突出貢獻的福建志士,在返粵途中專程蒞閩,“給八閩大地蒙受無限光榮”。19……[詳細] |
福建學生聯(lián)合會舊址謝家祠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吉庇路北側(cè)60號(原22號)。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fā)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偉大革命運動。當天下午,北大等13所大專院校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反對北京軍政府與德國簽訂“二十一條”割讓山東給日本的--條約,北洋軍閥政府派出大批--逮捕學生,引起全國公憤。5月7……[詳細] |
中共福州市委舊址位于三坊七巷安民巷立本弄3號、2號,建筑面積約350平方米。1926年4月,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中共福州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成立,是最早的中共福州地方組織,直屬中共中央領導。地委成立后,領導工農(nóng)學婦運動蓬勃發(fā)展,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跡。當時地委機關(guān)的活動大部分設在北大路北后街13號方爾灝家和安民巷立本弄3號……[詳細] |
中共福州地委活動地暨方爾灝故居遺址位于福州市北大路北后街13號(原為北后街大營房)。方爾灝,1904年出生于福州,祖籍浙江紹興。他少年時有志氣,讀書勤奮,15歲進入福州揚光中學修習法語。五四運動爆發(fā),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方爾灝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積極投入--,參加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在福州設立-署的斗爭。1……[詳細] |
胡也頻故居位于福州市烏山道山觀路弄4—5號。胡也頻(1903~1931年),乳名培基,學名崇軒,侯官(今福州市區(qū))人。少進崇德小學、烏山師范學校學習,家貧輟學到祥慎金鋪當學徒。民國9年(1920年),考入上海浦東中學,后往天津大沽口海軍預備學校學習輪機。又到北京投考大學,未被錄取,住在公寓里,開始創(chuàng)作詩和小說。民國13……[詳細] |
翁良毓故居遺址位于福州市衣錦坊雅道巷55號。翁良毓(1905~1926年),字子濯,號一赤,閩縣(今福州市區(qū))人。民國10年(1921年),考入省立福州師范學校。民國12年,到上海,受到李大釗的教導。同年秋,福州成立“民導社”,出版《民導報》,以福州師范學校為陣地,積極參與編寫油印小報宣傳馬列主義,成為福建學生聯(lián)合會的……[詳細] |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文林路將軍山東南麓。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建于1979年,占地130余畝。陵園主體建筑群由福州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碑、烈士墓、軍人墓、長安堂和辦公樓等組成。建筑面積4941平方米,依山而建,居高臨下,氣勢雄偉,莊嚴肅穆。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大門的兩側(cè)門擇榕城“三山”為特征,從正門沿332級臺……[詳細] |
福州雞角弄革命先烈就義處紀念地位于鼓樓區(qū)西洪路312號福建醫(y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yī)院內(nèi)。1927年“四三”--政變后,國民黨-派對共產(chǎn)黨人進行大肆搜捕,自那時起一批批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人先后壯烈犧牲于雞角弄。百年荔枝樹見證了那段歲月。犧牲于此的第一位烈士是1926年被-軍閥殺害的共青團福州地委組織部長翁良毓。1927年,福州第一批……[詳細] |
福道,即福州城市森林步道,采用全國首創(chuàng)鋼架鏤空設計,主軸線長6.3公里,環(huán)線總長約19公里,福道東北接左海公園,西南連閩江廊線,中間沿著金牛山山脊線,貫穿左海公園、梅峰山地公園、金牛山體育公園、國光公園、金牛山公園。福道全線長19公里,共10個入口,東北連接左海環(huán)湖棧道,西南連閩江,橫貫象山、后縣山、梅峰山、金牛山等山……[詳細] |
源脈溫泉園AAA 福州源脈溫泉園地處福州市區(qū),東仰鎮(zhèn)海樓,毗鄰省體育中心,交通便捷,環(huán)境優(yōu)美。這是福州市家由國有企業(yè)福州水務地熱有限公司全資興建的溫泉休閑項目,是集溫泉養(yǎng)生、康體健身、商務會議、地方特色小吃于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型休閑園區(qū)。園區(qū)的溫泉引自五四路深井源脈溫泉水,水質(zhì)清澈透明,富含多種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對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皮膚病、……[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