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馬尾區(qū)旅游

馬尾區(qū)旅游景點

中國船政文化景區(qū)
   中國船政文化景區(qū)位于馬尾港附近,是一處以船政文化為主的主題公園。當年的馬尾造船廠是中國第一座現代化船廠,也是彼時遠東最大的船塢。從創(chuàng)辦的1866年至停造的1907年間,這里建造了大大小小的艦船40艘,福州船政也由此揚名于世,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景區(qū)內的大小景點分布在閩江邊,馬尾港周邊1公里內。包括羅星塔公園、馬限山公園、馬江海戰(zhàn)紀念館等的景點,可步行游覽,且均可免費入內參觀。周邊環(huán)境不錯,可以僅作休閑逛逛,也能了解福州船政的歷史。在此游覽,通常以馬尾港西側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昭忠祠為重點。船政文化博物館中,能看到各種當年船艦的模型,展示船艦的外觀以及內部構造。還有雕塑模擬的場景,……[詳細]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為中國第一個以船政為主題的博物館。本館展覽通過大量珍貴文物、圖片、模型以及各種仿真場景,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手段展示了中國船政在近代中國先進科技、新式教育、工業(yè)制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體現了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進思想,折射出中華民族特有的礪志進取、虛心好學、博采眾長、勇于創(chuàng)新、忠心報國的傳統(tǒng)文化神韻。船政文化博物館(原中國近代海軍博物館)位于馬限山麓,為五層建筑,建筑面積為41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約3500平方米,始建于1997年,2005年更名。2004年以來,開發(fā)區(qū)政府為弘揚船政文化,根據福州市委“發(fā)掘船政文化,突破福州旅游”的戰(zhàn)略部署,投資600……[詳細]
綠豐農業(yè)生態(tài)園
   瑯岐綠豐農業(yè)觀光園被被國家評為AA級景區(qū),綠豐農業(yè)觀光園是一個集科研、生產、旅游觀光和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現代農業(yè)科技觀光園,占地1000畝,投資3000萬元,建有特色木屋、溫室大棚、園藝觀賞園、瓜果種植園、水果采摘園和觀賞垂釣園等,游客可以學習觀賞現代園藝、采摘品嘗四季特色水果、體驗鄉(xiāng)村農活、參與垂釣捉魚,是福州市周邊體驗鄉(xiāng)村休閑的好去處。綠豐農業(yè)觀光園先后被省、市評為“閩臺農業(yè)合作新品種精品科技園”、“閩臺農業(yè)合作示范園區(qū)”等稱號。開業(yè)以來,年均接待游客達3萬人次。目前,瑯岐島免費向游客開放的農業(yè)觀光園還有榕升采摘園、四季采摘園、朱子休閑農莊、四季垂釣園等,來瑯岐旅游,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特色瓜……[詳細]
羅星塔
羅星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免費
   位于閩江下游三水合匯處的福州馬尾港羅星山頂。因位于馬尾鎮(zhèn)東南、馬江北岸的一個小島羅星山上,塔即以此山得名。由于塔下山突立水中,回瀾砥柱,水勢旋渦,若“磨心”,所以也稱“磨心塔”。原為古代港口航海燈塔的標志,早在明初就標繪在鄭和航海圖和以后的航海針經圖冊里。羅星塔是國際公認的航標,是閩江門戶標志,有“中國塔”之譽。據《閩都記》稱,塔為宋代柳七娘所建,七娘嶺南人,李氏女,有姿色,里豪謀強奪之,設計陷害其夫于罪,謫死閩南,七娘憤無可訴,盡賣家產,來到福建,捐資造塔,紀念其夫,日久塔毀。明萬歷年間,羅星塔被海風推倒。天啟年間徐渤倡議重建,重建的石塔7層8角,高31.5米,塔座直徑8.6米,每層均建拱門……[詳細]
福州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
   福州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以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為中心,包括中坡炮臺、昭忠祠、英國領事分館、輪機車間、繪事院等多所船政遺址;展現了近代中國科學技術、新式教育、工業(yè)制造、國防建設、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東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豐碩成果;折射出立志進取、積極作為、虛心好學的傳統(tǒng)文化神韻,形成獨特的船政文化。它是中國近代工業(yè)的重要發(fā)源地,被譽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先后被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及國防教育基地。馬尾地處福建閩江下游出?冢c臺灣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門戶,近代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1985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之一。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楨在這里創(chuàng)辦![詳細]
福建船政建筑
   2004年下半年至2010年6月底,馬尾區(qū)共投入1.05億元,組織實施船政文物修繕一期工程:規(guī)劃船政文化遺址保護開發(fā)范圍,完成船政遺址修復保護和場館建設;完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和馬江海戰(zhàn)紀念館等處的展覽展示;整治船政文化景點周邊環(huán)境。船政文化遺址群被列為首批“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據了解,船政文化遺址群是整合了馬尾造船廠至羅星塔公園1平方公里的環(huán)江地帶和嬰脰山的船政天后宮、天主教堂、前坡炮臺等周邊景點資源,并按功能性質劃分馬江古渡、馬尾造船廠、馬限山公園、嬰脰山、舊滿港區(qū)和羅星塔公園六個區(qū)。作為馬尾區(qū)“五大戰(zhàn)役”的工程之一,船政文化建設已投入接近2億元![詳細]
瑯歧島
   福州瑯岐島又名嘉登島,位于福州市馬尾區(qū)閩江口。全島總面積9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55平方公里(平原36.5平方公里,山地18.5平方公里),全島森林覆蓋率達20%,灘涂面積3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0公里。島東西長15.3公里,南北寬8.1公里,相當于香港本島面積,為福建省第四大島、本市僅次于南臺島的第二大島。屬于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閩江流至亭江附近為該島所阻,分為兩港,北港經長門出海,南港自梅花入海。南宋之前,瑯岐稱“劉崎”,南宋以后,稱“瑯崎”,近代又多寫作“瑯岐”;今人口語相沿仍稱“劉峙”。當時命名“劉崎”可能是“劉”姓最先移居該島之故,但現在劉姓在島上并非大姓。島中聳峙兩座大山,中部是山……[詳細]
馬尾天主堂建筑群
   馬尾天主堂建筑群位于馬尾麓三岐山,始建于1868年,為一建筑群,現存四處建筑(馬尾天主教堂主樓、馬尾天主教堂育嬰堂、馬尾天主教堂老人院、馬尾天主教堂小修院)。根據《馬尾區(qū)志》記載,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原為西班牙神甫創(chuàng)辦的小修院的宿舍;光緒十一年(1885年)以原房屋為基礎創(chuàng)立馬尾天主教堂,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船政法籍監(jiān)督杜業(yè)爾新建磚木結構的法國式新教堂。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現存的建筑均建于不同時期。根據《馬尾區(qū)志》記載,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尾境內已有天主教活動。當時,船政大臣沈葆禎聘法國人日意格、德克碑為正、副監(jiān)督;還聘雇洋匠。這些人大多攜帶家眷,而且……[詳細]
羅星公園
   羅星塔聳立在馬尾羅星山上,離福州市區(qū)21公里。1985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羅星山原本是江心島嶼,俗稱磨心島;經過幾百年滄海桑田,磨心島與陸地相連,成了陸上一個高阜。羅星塔塔高31.5米,7層8角,每層都有石砌欄桿和瀉水檐。檐角上方鎮(zhèn)有八方佛,檐角下懸風鈴,海風吹來,叮當作響。據《閩都記》載,羅星塔為宋朝嶺南(廣東)柳七娘所建。相傳七娘原是李氏女嫁給柳七郎。由于丈夫謫戍福建時死去,七娘聞訊變賣家產,來磨心山建此石塔,為丈夫祈求冥福。明朝萬歷年間,羅星塔被海風摧毀。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在宋代塔座的基礎上重修。第二層有一方塔銘,是清乾隆時福州郡守李拔所撰。銘中把羅星塔的形勢和作用……[詳細]
南兜游擊隊駐地舊址
   南兜游擊隊駐地舊址位于福州市馬尾區(qū)瑯岐鎮(zhèn)南兜村,樶隙荡逵螕絷牳锩z址,是解放前瑯岐紅色新區(qū)在南兜村建立起來的一個革命據點。當時在瑯岐島上駐扎著4股-武裝力量,約有1000多人的兵力,在-勢力包圍控制下的瑯岐環(huán)境十分險惡,危機四伏。為打破國民黨的白色統(tǒng)治,開辟瑯岐新區(qū),建立革命據點,1948年中共林連羅沿海地區(qū)黨工委書記兼游擊隊長凌尚開、黨工委副書記兼游擊支隊政委林可琳決定派遣政工干部、共產黨員唐方和回家鄉(xiāng)瑯岐島南兜村開展革命工作。唐方和冒著生命危險,以家鄉(xiāng)為據點宣傳發(fā)動群眾,秘密發(fā)展黨員、建立貧農團、婦女會和革命武裝。在瑯岐島上他秘密發(fā)展了地下黨員16人,并組建了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南兜村……[詳細]
昭忠祠(馬江海戰(zhàn)紀念館)
   馬江海戰(zhàn)紀念館位于福州的馬尾風景區(qū)內,距離市中心有一些距離,從三坊七巷有觀光車可直接到馬尾,市內也有多路公交車可以到達此地,下車后找到昭忠路1號,一座位于山腳下的紅色圍墻的建筑物便是馬江海戰(zhàn)紀念館了。馬江海戰(zhàn)紀念館又名昭忠祠,位于馬尾馬限山東麓,是一座清代建筑風格的祠宇,占地24300平方米,為紀念甲申中法馬江海戰(zhàn)陣亡烈士,于1886年12月落成。1920年曾重修,1984年重建,辟為“馬江海戰(zhàn)紀念館”。館內主要陳列分為《福建船政》、《中法馬江海戰(zhàn)》兩大部分。紀念館西側的烈士陵園,安息796個為國捐軀的鐵血男兒。馬限山山頂的古炮臺是中法馬江戰(zhàn)爭中的歷史遺跡。紀念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詳細]
金牌炮臺
   金牌炮臺位于瑯岐島鳳窩村,與隔江的長門炮臺犄角,形勢險要,為防守閩江的第一道要塞。炮臺由山巔主炮臺、山腰前沿炮臺、山麓江岸炮臺組成。主炮臺有兩個炮位,露天、圓形、半地穴式,三合土結構,深1.43米,直徑分別為12.40米和7.60米。操場在炮臺后側。營房建在操場邊,面寬8.00米,進深4.20米,殘墻高2.75米。煙臺山炮臺由兩個炮位組成,炮位相隔10余米,露天,半地穴式,三合土結構,深分別為1.41米和1.42米,直徑分別為11.60米和12.60米,安裝大口徑克虜伯后膛炮。獺石炮臺共設有火炮六尊,其中110磅彈阿姆斯特朗前膛炮一尊,80磅彈阿姆斯特朗前膛炮兩尊,120毫米德制克虜伯后膛炮三……[詳細]
王助烈士紀念館
   王助烈士紀念館位于福州市馬尾區(qū)亭江鎮(zhèn)象洋村王氏祠堂內。王助烈士,1914年出生于亭江鎮(zhèn)象洋村一個書香門第,受祖父王允蜇影響,早年便懷報國之志,1931年由葉飛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學生時代,王助在英華中學、北京燕京大學、廈門大學等從事革命活動,組織--,發(fā)展黨員,常因經費不足返鄉(xiāng)變賣祖上留下的珠寶、名畫等用于革命活動,深得家庭長輩支持。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后,王助率部堅持閩北3年游擊戰(zhàn)爭。1936年冬在轉戰(zhàn)建甌縣陳家山村時,被叛徒(原地下黨支書)吳若厚出賣,遭敵人“圍剿”,經奮勇突圍,他率閩北獨立師奔襲崇安、建甌等地,僅一個月就作戰(zhàn)二三十次,粉碎了敵人的“圍剿”。西安事變后,王助作……[詳細]
馬尾魁岐革命公園
   魁岐革命公園坐落于閩江之畔、鼓山南麓,如今這里高樓林立,高架叢生。70多年前,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這個曾經寧靜偏遠的小山村,為了革命的勝利,向四周撒下無數星火。馬尾區(qū)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當時在魁岐的革命故事: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成立了魁岐黨支部,隨后建立了魁岐區(qū)工委和武工隊,從此燃起了魁岐地區(qū)的革命火種。1947年10月,在中共閩浙贛省委高湖會議上,成立了閩(清)、古(田)、林(森)、羅(源)、連(江)五縣中心縣委。在五縣中心縣委的領導下,魁岐地區(qū)革命形勢迅速發(fā)展,一度成為五縣中心縣委的駐地和指揮中心。1948年10月,五縣中心縣委在魁岐召開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會議,為鞏固老區(qū)、開辟新的游擊根據……[詳細]
亭江迥龍橋
   又名飛蓋橋、沈公橋,位于福州市郊亭江鄉(xiāng)閩安邢港上,建于唐代,宋鄭性之修,清康熙,嘉慶、道光年間重修,民國十一年(1922年)再修。石構、平梁橋,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全長65米,寬4.64米。橋墩呈船形,欄柱柱頂刻寶奩、海獸等均系唐代原構件,另刻有獅子戲球等為明代構件。柱上有“丙寅暮春立,陳爐捐拜石一塊,拱石二條……”等題字。橋北端有跨街橋頭亭,亭間有碑3通,橋北連圣王廟,南端有玄帝亭,內立宋碑1通,清碑1通。1991年4月17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構、平梁橋,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全長65米,寬4.64米。橋墩呈船形,欄柱柱頂刻寶奩、海獸等均系唐代原構件,另刻有獅子戲球……[詳細]
馬尾潮江樓
   馬尾潮江樓位于馬尾鎮(zhèn)舊客運碼頭邊,現為馬尾舊街177號。潮江樓始建于清末,原為2層磚木結構建筑,面闊14米,進深28米,老板周用梁,初時開茗樓,后兼辦旅社、菜館。民國19年,潮江樓毀于大火,重建后改為3層。2017年對潮江樓進行修繕及開展王荷波事跡展陳工作。潮江樓為中共中央特派員王荷波在馬尾造船所組織-時期的居所,也是國民黨、共產黨、海軍三方“馬江會議”的會址,為市級革命歷史紀念地。2020年1月公布為第九批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坡炮臺
   中坡炮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qū)馬限山上,昭忠祠后山上。原來有三座為護衛(wèi)船廠而設立的古炮臺,即前坡(上坡)、中坡、后坡(下坡)三炮臺;今前坡、后坡炮臺已毀,僅余中坡炮臺。沿昭忠祠旁的追思亭邊的小石徑登山,走228級便到山上中坡炮臺邊。中坡炮臺,始建于1868年,在中法馬江海戰(zhàn)中曾起到阻擊法軍登陸的作用,后遭毀。戰(zhàn)后,船政大臣裴蔭森主持重建,用糯米汁拌三合土夯筑炮臺地面,1888年建成,占地3800平方米,安放210毫米克虜伯后膛炮1尊和120毫米克虜伯大炮2尊?颂敳笈谑钱敃r德國產的最先進大炮。由于100余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前坡、后坡遴炮臺均已毀棄。中坡炮曾經變成一片廢墟,后在1991……[詳細]
長柄朱子祠
   長柄朱子祠位于福州市郊亭江鄉(xiāng)長柄村,明萬歷年間,閩縣郭心山、郭克卿父倡建董應舉捐助十金始建。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占地506平方米,依山而建,前后遞升,周圍封火墻。由門樓、大殿、文昌閣三部分組成。門樓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二層,單檐懸山頂;前廊、后堂穿斗式構架。大殿正中祀朱熹塑像,墻上嵌立《龍津書院祀典記》等五塊碑刻,記載該祠的歷史沿革。春秋二祭,合北一帶士子均聚會玉山楊氏宗祠〔明代),位于閩侯縣青口鎮(zhèn)楊詹村內。楊厝以姓氏為村名,其祖先為宋代理學家楊時。祠堂坐東朝西,始建年代不詳,經考古認定為明代建筑。祠堂為木結構,前后兩進。前為門廳,后為廳堂,周圍風火高墻。大……[詳細]
王荷波策反馬尾海軍舊址
   王荷波策反馬尾海軍舊址位于福州市馬尾區(qū)馬尾鎮(zhèn)舊客運碼頭邊馬江社區(qū)前街177號的潮江樓,始建于清末,初時開茶樓,后兼辦旅社、菜館,原為2層磚木結構建筑,1930年,潮江樓毀于大火,重建后改為3層磚木結構建筑。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當年秋,時任中共中央候補執(zhí)行委員的王荷波同志(1927年中共五大當選首任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主席)接受黨中央的委派從上;氐礁V。他此行的特別使命是廣泛發(fā)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反馬尾海軍,迎接北伐軍入閩。10月,北伐軍東路軍入閩作戰(zhàn),北洋軍閥張毅所部第一軍從漳州向福州方向潰退;11月26日,張毅部隊到達烏龍江南岸,準備過江進入福州組織頑抗。當時,王荷波同志以中國共……[詳細]
馬尾烈士陵園
   馬尾烈士陵園位于馬尾隧道東南側朏山之麓。1949年8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第10兵團第271、272、276團,奉命自閩東揮師南下,以迂回穿插、鉗形推進戰(zhàn)術斷敵海陸逃路,同時從馬尾高山、沿江圍攻國民黨青年軍603、953團,展開激烈的山地戰(zhàn)、巷戰(zhàn),16日奪取閩海重鎮(zhèn)馬尾,為解放福州掃清障礙。在戰(zhàn)斗中,我軍100多位優(yōu)秀指戰(zhàn)員為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生命。由于原部隊建制撤銷及歷史原因,陵園主要根據解放軍陸軍第31軍保存的烈士檔案資料,將已查找到的散葬在各處的36位為解放馬尾而英勇獻身的烈士忠骨移放陵園內,供后人瞻仰。為紀念解放馬尾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烈士,馬尾區(qū)政府于1991年4月動工修……[詳細]
全部馬尾區(qū)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