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羅源縣旅游

羅源縣旅游景點介紹

  依山傍水的北山村,不僅是革命老區(qū)基點村,更是羅源縣最大的建制村。這里保留了蘇維埃政府舊址、紅軍醫(yī)院、紅軍食堂等紅色資源,工農(nóng)紅軍浴血抗敵的感人故事源遠流長。在北山村里,一座“海上森林”神奇且別致地林立在此。錯落有致的千畝紅樹林,給人撲面而來的清新感。紅色的入海棧道格外醒目,漫步棧道之上,每一秒都宛如夢境。徜徉在紅樹林里……[詳細]
  林可彝傳碑位于羅源縣革命烈士陵園內。林可彝是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羅源縣第一位黨員。194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其為革命烈士,1983年,國家民政部頒發(fā)革命烈士證明書。林可彝烈士,1893年出生于羅源縣城關北門。1913年考入福建法政專門學校。1916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學、明治大學留學,發(fā)表多篇文章譴責日本……[詳細]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指揮部舊址位于羅源縣白塔鄉(xiāng)百丈村。中共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后,中央決定將尋淮洲、樂少華、粟裕等領導的紅軍第7軍團改組為北上抗日先遣隊。1934年8月10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挺進羅源。12日,在百丈村設總指揮部?傊笓]尋淮洲在這里會見閩東紅軍第2獨立團團長任鐵鋒、閩東紅軍第13獨立團團長魏耿、政委葉如……[詳細]
  中共羅源縣應德支部舊址位于羅源縣白塔鄉(xiāng)應德村。1930年,羅源人張瑞財經(jīng)-中共連江-縣委書記楊而菖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1931年5月,羅源縣黨員人數(shù)發(fā)展到10多人,在應德成立中共羅源縣應德支部,即羅源縣第一個黨支部。隸屬中共連江-縣委領導,由張瑞財擔任黨支部書記。1932年3月,改組為中共羅源縣特別支部。9月底全縣……[詳細]
  羅源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羅源縣飛竹鄉(xiāng)倉前村守善自然村。1934年3月,中共福州市委負責人陳之樞、蘇達以及市委選派的魏耿、楊采衡、陳二妹等人,在飛竹鄉(xiāng)的倉前村守善自然村阮氏民居內成立了羅源縣蘇維埃政府。同時,成立4個區(qū)和70多個村蘇維埃政府,有的區(qū)鄉(xiāng)還建立共青團、婦女會和農(nóng)會等組織。10月,紅軍部隊撤離羅源后,國民黨軍隊……[詳細]
  羅源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羅源縣鳳山鎮(zhèn)南門村。羅源縣革命烈士陵園建在城郊蓮花山東麓,距城區(qū)中心3公里,占地約50畝。園內綠樹林陰,蒼松翠柏。建有革命烈士集中墓一座、革命烈士個人墓二十多座,紅軍攻克羅源城紀念碑、紀念墻各一座,林可彝烈士紀念碑一座。還建有兩層高的避雨觀景亭兩座,有旋轉樓梯。紀念碑前建200多平方米的小廣場,是……[詳細]
  紅軍總醫(yī)院羅源3所分院舊址位于羅源縣松山鎮(zhèn)的巽嶼、北山和外洋村。1934年,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取道連羅和攻克羅源城期間,在羅源縣松山鎮(zhèn)的巽嶼、北山和外洋村分別設立紅軍總醫(yī)院3所分院,安置治療約200名紅軍傷病員,閩東獨立團(原-為13獨立團)參謀長楊采衡也在這里養(yǎng)傷。巽嶼分院設在巽嶼村島內,安置治療70多名紅軍傷病員。……[詳細]
  紅軍攻克羅源城紀念碑、紀念墻位于羅源縣革命烈士陵園內。紀念碑于1984年建立,碑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葉飛題寫。紀念碑為花崗石體,南面刻碑文,頂為紅旗造型,東面和西面上部有紅旗、五星造型。高約25米,花崗巖石基座。紀念墻為花崗巖石主體,高3米,長10米。中間嵌8塊長50厘米寬80厘米的青祿石浮雕。紀念墻于200……[詳細]
  萬安千戶所城城墻用花崗巖方石構筑,其周長1773米,高5.30米,上有女墻827個、警鋪13座、敵樓18座、開東、西、南三城門,上皆建城樓。城三面環(huán)海,小而險固,西門城下港口可泊船艦,F(xiàn)僅存三段殘墻,一處城門的門座,一處炮臺。城內依山勢鋪設的石板街道南北逶迤。因其地勢西南狹小、東北闊大,形如葫蘆,故舊稱“葫蘆城”。據(jù)志……[詳細]
  洪福寺位于羅源縣起步鎮(zhèn)黃家灣村。寺為土木結構,依山而筑,從山門至后殿高差6.64米。今存山門及大殿為明隆慶建筑,前殿和后殿為清乾隆建筑,總面積1531平方米。大雄殿建于明隆慶六年(西元1572年),單檐歇山頂,面寬五間,進深四間,面積437平方米,藻井上還保存有明代彩畫“丹鳳朝陽”;臺階為輝綠石構造,上有雙龍搶珠浮雕。……[詳細]
  圣水寺位于羅源縣城南郊的蓮花山腰,進深三楹,依山而筑,漸次升高,沿中軸線為山門、天王殿、蓮池、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大殿左側為棲云洞,右側為門房和香積廚。首進天王殿,三開間硬山頂,兩邊封火山墻。殿后有“瀉露池”,即蓮池,泉水從石壁涌出,池中栽種荷花,旁有題刻“清池皓月”!吧彿逶律睘榱_源八景之首。第二進為大雄寶殿,……[詳細]
  龍華寺位于起步鎮(zhèn)杭山村后,羅邑第一高峰仙茅山腳下。為一組完整的四合院。正殿座北朝南,面闊五間,單檐懸山頂;左側有附屋兩間,右側有小披屋一間。正殿臺階上有石刻文字“××三年十一月主持明山謹題立!聊喜h望×先生李天旻仝男喜舍銀××新修造明堂一完祈求子孫昌盛者”。左廂(書院)為兩層三開間樓閣,建于民國三十六年。底層中廳設置……[詳細]
  林可彝故居位于羅源縣鳳山鎮(zhèn)北大路52號,緊鄰羅源北門舊城墻,為一兩橫兩進的清代木結構民居,前后左右共四個天井。正廳穿斗式梁架,面寬六扇五間,披榭四扇,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建于清代,為羅源北門林氏家族所有,中共早期黨員林可彝(1893—1928)便出生于此。民國17年(1928年),林氏家族的林瑞琦利用該宅廳堂開設美……[詳細]
  久安橋位于霍口鄉(xiāng)霍口村后洋自然村。又因形如蝦蛄,俗稱“蝦蛄橋”。石拱券橋,東西走向,長18.50米,寬3.55米,單孔,凈跨10.45米,拱圈厚0.66米,欄板高0.55米,厚0.15米。南向欄板內側正中刻楷書“久安橋”三字,橋東端左側面田邊有建橋石碑六通,記緣起、緣首及助緣者姓名和金額。建于清嘉慶年間(西元1796~……[詳細]
  府前街天后宮府前街天后宮位于羅源縣鳳山鎮(zhèn)東門居委會府前街,宮原建在羅源南陳橋頭阜俗宮東北。乾隆五年(1740),邑蘇商將其移建于此,乾隆三十五年(1770)復建“梳妝樓”,乾隆五十八年(1793)再次重修。天后宮總面闊23米,進深72.5米,占地面積1667.5平方米,坐西朝東,平面呈長方形。依次由宮門、戲臺、兩廡、大……[詳細]
  羅源城隍廟位于縣城之東,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知縣趙彥炎創(chuàng)建,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縣丞陳遜在宋、元舊址上重建,明正統(tǒng)十年(1445年),典史謝志重修,F(xiàn)存為清代建筑![詳細]
  萬壽塔位于羅源縣鳳城鎮(zhèn)南門居委會塔兜街,俗稱市心佛塔,為鳳城八景之一。始建于唐,明洪武九年重建,明弘治十年建亭以翼之。乾隆五十一年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兆炳倡捐重建塔、亭,以古跡可長留不朽取名萬壽。塔為八角形共13層,花崗石塔身間以輝綠巖塔檐,色調分明![詳細]
  岐陽鄭氏宗祠位于羅源縣鳳山鎮(zhèn)岐陽村,年代為清。簡介:始建于明,現(xiàn)為清代建筑。坐北向南,由門樓、大堂、祖殿組成,總面寬16米,進深45米,占地面積705平方米。門樓重檐歇山頂;大堂面寬五間、進深六間,祖殿面寬三間、進深四間,均抬梁、穿斗式梁架,懸山頂。鄭氏宗祠坐北朝南偏東10度,為三進的土木結構,面寬15.8米,進深44……[詳細]
  中房林氏祖廳旗桿林位于羅源縣中房鎮(zhèn)林家村,年代為明、清。簡介:位于林氏祖廳前,計有18對明清兩代所立的石旗桿,其中有明嘉靖年間湖州烏程縣少尹林燈、明萬歷年間河南道參軍林日榮、清順治年間廣東廉州同知林長存、清咸豐年間署湖北荊門州知州林芝華等所立,蔚為壯觀。2013年,中房林氏祖廳旗桿林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詳細]
  匹巖寺位于羅源縣碧里鄉(xiāng),離鄉(xiāng)政府大約還有五公里路程。景點位置福州市羅源縣碧里鄉(xiāng)……[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