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神廟遺址位于孝感市孝南區(qū)肖港鎮(zhèn)金神村和汪梁村,商周、南北朝時期遺址。面積24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5米。遺址周邊有環(huán)壕遺跡。出土遺物有陶鬲、盆、盤、尊、甕、罐和瓷缽等,原始瓷片極為豐富。該遺址分布面積較大,保存較好,具有較重要的學術價值![詳細] |
余家崗遺址位于安陸市洑水鎮(zhèn)洑水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平面近正方形,邊長約600米,面積約3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3米。采集有石斧、石錛及陶片,陶質以夾砂為主,細泥次之;陶色以灰陶為主,黑陶次之;紋飾有弦紋、附加堆紋等;器形有鼎、盆、杯、紡輪等。該遺址是一處大型的史前遺址,具有較高學術價值![詳細] |
大悟土城遺址位于大悟縣三里鎮(zhèn)三里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南北長約720米,東西寬約550米,面積約4.1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3米。由城墻、壕溝組成。城墻寬約9米,高2~3米。壕溝寬約12米。該遺址是鄂東北一處重要的史前城址,具有重要學術價值![詳細] |
四姑墩遺址位于大悟縣四姑鎮(zhèn)四姑村,新石器時代、西周時期遺址。面積0.3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3~5米。從斷面分析,文化堆積由上層(西周)和下層(新石器時代)構成,下層堆積較厚,屬屈家?guī)X文化。遺址外圍有寬25~35米的環(huán)壕,深達3~5米,保存十分完好。該遺址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詳細] |
徐海東故居位于大悟縣新城鎮(zhèn)江沖村徐家窯,房子為磚木結構,三間兩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海東(1900—1970),原名徐原清,湖北黃陂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28、25軍軍長,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故居為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磚木結構。徐海東故居是其早年生活、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教育意義。(第五批)……[詳細] |
錢沖革命舊址位于安陸市王義貞鎮(zhèn)錢沖村。1940-1941年新四軍豫鄂邊區(qū)挺進縱隊(后改為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及鄂豫邊區(qū)京(山)安(陸)縣抗日民主政府機關設于此。1941年4月,新四軍第五師在此成立,李先念-任師長,并在此發(fā)出就職通電。現存京安縣民主政府舊址及新四軍第五師醫(yī)院舊址均為四合院式,坐西朝東,進深三層,磚木結構;新五師司令部舊址、新五師成立舊址僅存遺址。該舊址對研究新四軍第五師發(fā)展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新四軍豫鄂挺進縱……[詳細] |
應城石膏礦第一分礦舊址位于應城市城關鎮(zhèn)李家河。明嘉靖年間,應城發(fā)現石膏礦,隨后即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開采,至1917年,當地共有洞商104家,井筒243對,年產石膏13.1噸。應城石膏礦第一分礦成立于1950年,1952年開始投產。采用中央并列式豎井開采,共有兩井,相距8.3米,井田范圍210萬平方米,總儲量553.3萬噸,設計年限10年,1961年停采,F存有礦井洞及辦公樓、發(fā)電廠、機械修造廠等附屬設施。該礦是新中國第一個國營石膏礦。(第五……[詳細] |
紅旗人民公社舊址位于應城市南郊。1958年8月28日,應城縣紅旗人民公社設于此。1958年11月,周恩來總理、賀龍副總理、張體學省長曾陪同朝鮮首相金日成來此視察。舊址坐北朝南,五開間,建筑面積400平方米,磚木結構。紅旗人民公社是湖北省第一個人民公社,該舊址對研究我國建國初期經濟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第五批)……[詳細] |
圣家?guī)X天主教堂位于應城市紅堂村臥虎崗,由于屋面為紅色機制板瓦鋪就,俗稱“紅堂”。1924年,利用“應城教案”賠款所建,為羅馬式群體院落式建筑,占地面積約13000平方米。該教堂是中國民眾反對殖民主義精神奴化德的重要見證。(第五批)……[詳細] |
雙橋古鎮(zhèn)位于孝感市大悟縣城關鎮(zhèn)雙橋村。是一座以商貿為主的集鎮(zhèn),始建于清康熙年間,清嘉慶三年(1798)形成現有規(guī)模。鎮(zhèn)內有主街一條,巷道三條。主街南北向,長約350米,寬約5米,街兩側為商鋪,以三開間為主。三條支巷長約35米,寬2-3米,主要功能為防火、分戶。該鎮(zhèn)對于研究鄂北集鎮(zhèn)的發(fā)展史及布局具有重要的價值。(第五批)……[詳細] |
八字溝民居位于大悟縣宣化店鎮(zhèn)鐵店村。始建于清雍正年間,嘉慶二十一年(1816)擴修。占地面積12260平方米,由四個門樓,十四個四合院及四個炮樓組成,共有房屋96間。該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布局合理,單體建筑造型優(yōu)美,充分體現了清代鄂東北民間工匠的高超技藝和聰明才智。(第五批)……[詳細] |
應城文廟位于應城市城中街道辦事處中心街。始建于宋淳熙末年(1189),明成化七年(1471)重建,后屢有廢興,現存大成殿和泮池。大成殿,重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坐北朝南,面闊五間19米,進深三間11米,重檐歇山綠琉璃瓦頂,磚木結構。清末以后,應城縣圖書館、民眾教育館曾設于此。該文廟是研究應城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重要遺存。(第五批)……[詳細] |
馬口窯址明清時期遺址,位于漢川市馬口鎮(zhèn)東南一帶,為流傳數百年的民間窯址群,包括喻家窯、楊家窯、困水窯、徐家窯、黃崗窯等,工藝獨特,產品遠銷國內外。該遺址對于研究古代民間工藝、商業(yè)交通和當地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第五批)……[詳細] |
曬網臺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漢川市垌冢鎮(zhèn)興隆村,面積約2.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3米左右,內涵豐富,曾經發(fā)掘,發(fā)現房址、環(huán)壕、墓葬等遺跡,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片)。該遺址對于研究新石器時代人類聚落形態(tài)和這一地區(qū)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第五批)……[詳細] |
王古熘城址新石器時代城址,位于安陸市煙店鎮(zhèn)雙廟村,面積約88萬平方米,城址面積24萬平方米,城內有紅燒土地面的大型臺地。文化層厚3米左右,包含物豐富,采集有石器、陶器(片)。該遺址對于研究古代文明起源和這一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具有很高價值。(第五批)……[詳細] |